兴汉 第122章 反间计,郑牧诳郑浑(求全定)

东城。

郑牧静坐在衙署主位上,眼前的桌子上是东城附近的山川地形图。

为将者,要知天时,亦要明地理。

这东城附近,何处能设伏,何处能阻敌,郑牧都得仔细的去琢磨。

袁术会来抢夺东城,这是必然的结果。

虽说东城有城池可以固守,但郑牧讨厌守城。

进攻可比防守有趣多了。

譬如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在阵前摆开甲士和轻装的步卒,而又放纵士兵队伍不整,行列混乱,则可以迷惑敌人,出其不意。

又如在茂密的深草丛中藏兵,可以方便退兵遁走;占据山谷险要阻塞之地,可以阻挡敌人的战车骑兵;占据狭隘的山林之地,亦可以少敌多。

若是光天化日毫无隐蔽,则是跟敌军斗勇斗力。

不论是斗智还是斗勇,城外作战都比守城作战更能令郑牧有热血。

守城,虽然只需要墨守成规外加谨慎的判断敌军可能会用的攻城手段就可以守住城池,然而却要去忧虑城内士民百姓的焦躁。

这种被动挨到的战事,是郑牧最厌烦的。

真正的善兵者,就应该主动出击,在城外击败敌人!

就如同六韬中姜尚的道理一样:作为主将,如果不懂野战攻城的种种策略,就不足以同他商讨对付敌军的战略战术;如果不能化整为零,运动作战,就不足以同他讨论出奇制胜的办法;如果不通晓治或乱的道理,就不足以同他商讨各州权变的计谋。

“郑相,城外有一人,自称郑浑,说是你的荥阳故人。”鲁肃自外而来。

郑牧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地图上。

虽说已经遣了不少擅长勘探地理的军卒去绘制地图,但这绘制的地图依旧不太令郑牧满意。

“牧在荥阳无故人,直接射杀了吧。”郑牧头也不抬。

鲁肃一愣,遂多问了一句:“郑相一听是荥阳故人,就要将其射杀,莫非跟这郑浑有旧怨?”

郑牧起身,略微活动了筋骨,轻笑道:“说旧怨倒也谈不上,这主家人通常都自恃身份,瞧不起旁系也是很常见的。”

“郑浑来东城,必然是来给袁术做说客的,牧若让郑浑入城,就不太好杀了;可若郑浑在城外被杀,杀郑浑的只是奉命守城的军卒,与牧何干?”

鲁肃感觉牙有些酸。

这还叫没旧怨?

没旧怨会想着让守城的军卒直接射杀郑浑?

鲁肃识趣的没去问郑牧在荥阳时的经历,心中想的是如何利用郑浑来算计袁术的兵马。

“即便是军卒杀郑浑,也难免会给郑相添上杀贤的污名;不如将计就计,借刀杀人,让郑浑死于袁术手中。”鲁肃目光灼灼,反正都要杀,不如让郑浑死得更体面更有价值一些!

郑牧寻思而笑:“子敬是想诱骗郑浑?”

鲁肃点头:“袁术既然遣郑浑来东城,对郑浑必然是有信任的,若让郑浑带回一些假消息返回寿春,或许能影响袁术的兵力部署。若谋划得当,或许能分袁术之兵,让其无法对下邳造成兵力上的震慑。”

“倘若袁术因为郑浑的假消息而错失战机,亦或者损兵折将,则袁术必杀郑浑。”

“郑浑是名仕,袁术未必会因此而杀郑浑。”郑牧仗剑而笑:“但子敬却提醒牧了,这郑浑或许能利用一二。让那郑浑入城吧!”

城外。

郑浑看向城头背弓持枪的丹阳军卒,内心不由多了几分惧意。

显然,在袁术面前郑浑就没说实话。

什么跟郑牧无来往?

身为荥阳郑氏嫡系的郑浑,又岂会不知道郑牧是谁?

若郑牧是个普通旁系也就罢了,但郑牧以前在荥阳的时候就少有才气,否则又岂会得到蔡邕的赏识?

只不过,这些世家内部的纷争,不足为外人道,就如同袁术和袁绍自幼不和,但在外人面前也会表现出兄友弟恭。也就如今袁绍和袁术的各自的势力大了,不需要装了,才会明面上相争。

正思索间,城门开启,鲁肃背弓持槊,领了五十同样背弓持槊的骑卒出城,在城外分列两道。

槊尖显寒光,众骑卒的脸上亦是肃杀之气,这让郑浑更是惊惧。

“郑相有请!”鲁肃侧身一请,看向郑浑的眼神同样严肃。

郑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忍着内心的惊慌,策马入城。

到了城内,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如此森严的戒备,亦是让郑浑心惊不已。

鲁肃有意让郑浑看到东城的防务,不仅沿途岗哨紧密,更是让郑浑看到了在日常演练的军卒,尤其是当典韦那如恶来般凶神恶煞的脸转向郑浑的时候,郑浑差点惊落坠马。

“好一个恶汉!”

郑浑的随从,亦是面面相觑,尽皆惊惧。

绕了一个圈,郑浑这才抵达衙署。

“郑先生,郑相就在署内,请入内。”鲁肃拦住了郑浑的随从。

郑浑见状,整了整衣襟,又再次深呼吸,让心绪能保持从容不迫的状态。

片刻后,郑浑来到了衙署正堂。

“荥阳人郑浑,见过郑相!”虽说郑牧是荥阳旁系子而郑浑是嫡系子,但如今的郑牧是下邳相郑浑是白身,这白身见官,自然也得守礼。

郑牧没有回礼,而是端坐主位,把玩手中的佩剑,锐利的眼神在郑浑身上打量,这语气亦是凌厉:“郑浑,你不在荥阳待着,来这东城作甚?莫非你是来替袁术当说客的?”

郑浑欲言又止。

我都还没说是奉袁左将军的命令来。

见郑牧直呼袁术的姓名,郑浑心中更是一沉,硬着头皮道:“兄长谋诛董卓,事泄奔走,故而我等都随兄长去了左将军处。浑此次来,的确是奉左将军之命,希望郑相能退出东城。”

郑牧冷笑:“昔日黄门侍郎荀攸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等人谋诛董卓。”

“然而却因小人泄密,越骑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被杀,种辑和郑泰得到消息先逃,何颙和荀侍郎却因此入狱,何颙更是在狱中忧惧**。郑泰虽逃得性命,但却也因此忧愤,亡于去扬州的路上。”

“牧虽然跟郑泰有些旧怨,但亦佩服郑泰的忠节之名。”

“可你郑浑,见袁术软禁太傅马日磾、夺其符节、擅行天子之事,不仅不思为国尽忠除贼,却要替袁术逆贼当说客劝牧退出东城。”

“郑氏祖辈世袭汉禄,你兄长郑泰更是舍命谋诛董卓。郑文公,你可知道羞字怎么写?”

郑牧一席话,直骂得郑浑羞愧难当。

相对于兄长郑泰,郑浑虽然有富有才名,但却少了舍身忘死的勇气,强辩道:“兄长去世时,侄儿郑袤尚只有两岁。兄长为国捐躯,浑又岂能让兄长断了继嗣。效力左将军,实为无奈。”

郑牧的语气一松:“如此说来,文公兄你也有诛杀袁术逆贼的想法?”

郑浑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却见郑牧离席起身,来到郑浑面前,拱手一礼:“昔日郑氏旧事,皆是郑家长辈之间的恩怨。牧与文公兄皆是晚辈,亦无法去阻止。如今世道混乱,郑氏兄弟正是齐心协力的时候。”

“公业兄义诛董卓,虽然身死亦不愧对郑氏先祖!公业兄的儿子,亦是牧的侄儿,文公兄可将其送到东城,如此一来,文公兄就没了后顾之忧。”

“文公兄若能效仿公业兄,联络寿春的有识之士,共诛袁术逆贼,天下必将会传颂郑氏兄弟美名!”

郑浑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什么叫将侄儿送到东城,我就没了后顾之忧?

我没说要去刺杀袁术啊!

但此刻郑牧连“文公兄”都喊起来了,郑浑这要回答不好,郑牧必然会翻脸!

想了片刻,郑浑寻思道:“郑相,左将军在寿春党羽极多,浑在寿春的旧识也不多,恐怕难以行事。”

郑牧故作不愉,下意识的将手按在剑柄上:“文公兄一口一个左将军,莫非还眷念着要在袁术逆贼麾下求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

郑浑无奈,只能改口:“郑相多虑了,浑又岂敢忘记兄长遗愿,与那袁术逆贼为伍?”

郑牧大笑:“文公兄放心!袁术逆贼,目无尊卑,擅夺天子符节,早晚必亡!来,你我兄弟多年未见,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来人,准备酒宴!”

郑浑本想拒绝,但郑牧压根不给郑牧拒绝的机会。

东城令陈悝,淮陵令姜山,还有一些在东城暂住有些名气的士人,都被郑牧邀请到了酒席中。

郑牧更是一一引荐郑浑给众宾客,让郑浑不由暗暗叫苦,郑牧更是对郑浑的才学一顿夸,引来众士人纷纷敬酒。

一直到了半夜,众宾客才相继散去。

郑浑本想询问驿馆在何处,郑牧却是揽着郑浑的肩膀大笑:“让文公兄住驿馆,岂不是显得牧无礼?”

说着,郑牧强拉着郑浑来到内室,佯醉道:“昭姬人在襄贲城,牧身边亦无妾室相伴。文公兄不用忌讳,今夜与牧同塌而眠,明日再饮个痛快!”

话音刚落,郑牧连甲胄都未脱下直接就倒头酣睡,片刻间就响起了阵阵鼾声。

“哎,这,唉——”郑浑叹了口气:“倘若今日酒宴事传到袁公耳中,袁公必然起疑啊。”

郑浑是来劝郑牧退兵的,如今却在东城饮酒作乐,还被迫当着众宾客的面说袁术是逆贼,这要是传到了袁术耳中,郑浑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烦忧间,郑浑看到了桌上的竹简,本以为只是郑牧闲来无事诵读的先贤典籍,结果郑浑拾起一看,却忍不住双手发抖。

“这是,写给孙策的信?”

信中的内容,大概就说:昔日在洛阳的时候,曾受过孙坚的恩惠,如今不忍见到恩人之后跟着袁术逆贼被天下人骂,希望孙策能弃暗投明,举兵同迎天子云云。

郑浑心中惊疑不定,又在桌上看到了另一份竹简。

而这份竹简却是刘繇送来的,大意就是奉天子密令联络关东豪杰,希望郑牧能同讨逆贼袁术,迎天子东归。

再往下看,还有郑牧写给刘表的信,大意是如今关中粮荒,天子即将自长安再返回洛阳,唯有合力击败袁术,再迎天子入襄阳,才能重振汉室。

除此外,还有郑牧写给豫州刺史郭贡的信、写给陈王刘宠的信、写给庐江太守陆康的信等等十余封,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点。

举兵迎天子!

“天子要东归了?怎会如此?”郑浑心中惊疑不定。

郑浑本来还想着,郑牧是不是故意要用离间计,让袁术起疑心,结果一看到这些信件后,郑浑忽然一阵汗毛倒竖。

袁术这是要被群起而攻啊!

若是继续跟着袁术,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还得名声尽毁?

“文公兄,为何还不睡?”一声询问吓得郑浑毛骨悚然,但随之而来的鼾声又让郑浑松了一口气。

看着还在打鼾的郑牧,郑浑立即提笔研磨,将竹简的内容偷偷抄写在衣袍内部,待得确认无误后,这才和衣而眠。

翌日一早。

郑浑生怕被觉察到异样,于是提出辞行,要回寿春将侄儿郑袤送来东城。

郑牧也不挽留,亲自将郑浑送到城外。

看着远去的郑浑,鲁肃轻声询问:“郑相,你这是给郑文公看了什么东西?瞧其双目赤红,昨夜肯定是没睡好。”

郑牧轻笑不答,邀鲁肃回衙署后,又将一堆竹简抱了出来,堆在署桌上:“郑浑抄了一个晚上,到了凌晨才躺下,能不双目赤红吗?”

鲁肃拾起竹简,快速的扫视竹简的内容,微微吃了一惊:“天子东归?郑相,你这是真消息还是假消息?”

郑牧惬意而笑:“假亦真时真亦假,信就是真,不信就是假。关中闹饥荒是真,天子想东归也是真,但能不能东归还得问李傕郭汜是否肯让天子东归了。”

“郑浑这个人,好逐名利,一般的东西诓骗不了他,但天子东归这种事,郑浑必然会心动。”

“勤王救驾,若是成功了,既可位列三公九卿,又可名扬天下,名利双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