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创建百年名校 第114章 诺基亚选择,想回家的张宇

芬兰,埃斯波,诺基亚总部大楼。

会议室,空调卖命吹着。

气氛压抑,让人喘不过气。

关于手机业务未来调整的战略会议。

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天。

却,依然陷入泥潭,毫无进展。

椭圆形的长桌两侧。

坐满诺基亚高管和核心工程师。

此刻,早已失去往日里,北欧人的冷静与克制,个个面红耳赤,争论不休。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塞班系统已经过时了,看看夏兴的龙OS,看看苹果的iOS,甚至谷歌那个开放的安卓!”

“触摸屏,应用生态才是未来!”

“我们应该立刻转向安卓!”

“这是最快捷,也是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负责市场运营的副总裁神情激动,挥舞着手臂。

诺基亚市场部门。

承受着销量节节下滑的巨大压力。

安森有预感,这季销量将会很难看。

功能机时代已经过时了。

“荒谬!”头发花白,在诺基亚工作,已超过三十年的罗斯猛然一拍桌子。

“安卓?那是毫无门槛的系统!”

“任何人都能用!如果我们转向安卓,和我们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那些大夏山寨厂有什么区别?”

“诺基亚品牌溢价何在?我们多年积累的硬件优势,我们的塞班生态稳定性又置于何地?”

“稳定性?现在还有多少人关心塞班系统的稳定性?”软件部门负责人泰特,冷笑一声,“用户要的是体验,是流畅!是丰富的应用,塞班能给吗?”

“我们的开发者,还在大量流失,再抱着塞班不放,就是等死!”

“那龙OS呢?”稍微年轻些的技术总监试探性提出,“大夏市场潜力巨大,夏兴凭借龙OS异军突起。”

“如果我们能接入龙OS,至少能稳住大夏市场,甚至能借助他们的势头……”

“风险太大了!”立刻有人打断他。

“龙OS是夏兴核心,他们会轻易开放给我们?就算开放,其中不会有陷阱?”

“而且,将我们诺基亚的命运,押注在大夏的系统上,董事会能通过吗?舆论会怎么看?这比用安卓风险更大!”

“那你说怎么办?继续守着塞班,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一块块蚕食?”

“转型有希望,不转型死路一条!”

“转型方向错了,死得更快!”

争论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尖锐。

却,始终在原地打转。

每个人都坚持自己观点。

列举着各种利弊。

但,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站出来。

为那个可能决定诺基亚生死的最终决策拍板,并承担随之而来的巨大风险。

成功了,未必能获得多少赞誉。

一旦失败,导致这家芬兰巨头加速陨落,自己,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但偏偏,每个人还想为自己谋利。

软件部门支持换系统,换系统能换来大笔研发经费。

硬件部门不支持换系统,死守塞班,硬件依然能保持极高话语权。

会议,最终不欢而散,

诺基亚CEO奥利拉,是最后离开的。

这位已经将近六十五岁的老人。

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叹息一声。

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奥利拉,比任何人都清楚。

诺基亚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但,内部的重重阻力。

历史的遗留包袱,以及对未知风险的恐惧,像道道枷锁,束缚着诺基亚。

一艘万吨巨轮,想要掉头,太难了。

奥利拉沉默的走回自己办公室。

关上门,将自己陷进座椅里。

望着窗外,那北欧渐渐暗下来的灰蒙蒙天空,那远处结冰的湖面,愁眉不展。

不知过了多久。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奥利拉声音有些沙哑。

走进来的,是来自大夏,名叫张宇的年轻人,端着热咖啡,放在办公桌上。

张宇做事沉稳,洞察力强,虽入职时间不长,但已赢得奥利拉的信任。

很奇怪,看见这年轻人。

奥利拉就感觉自己放松不少。

“奥利拉先生,您的咖啡。”张宇声音平和,轻轻说道。

奥利拉叹了口气,没去碰那杯咖啡。

看着咖啡,像自言自语,又像在询问这个看似置身事外的年轻人。

“张,你都看到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每条路似乎都对,也似乎都错。”

张宇没立刻回答,安静站在一旁。

似乎,在谨慎组织语言。

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说道。

“奥利拉先生,大夏有句古话。”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诺基亚的品牌影响力,尤其在欧洲和北美,依然深厚。”

“彻底放弃塞班,或许会引发更大的内部动荡,以及外部质疑。”

张宇顿了顿,观察着奥利拉的反应,见对方在认真倾听,才继续道。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种更灵活,更有效的策略。”

“比如?”奥利拉抬起头。

“比如,在大夏市场,我们可以尝试与夏兴接触,探讨在龙OS系统深度合作的可能性。”

“大夏消费者,对龙OS的接受度很高,这对我们稳住,甚至收复大夏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在其欧洲这些优势市场,则可以继续坚持,完善我们自己的塞班生态。”

“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

“至少能保证诺基亚这艘大船不会因为一次激进转向,而瞬间倾覆。”

“为我们争取缓冲和试错的时间。”

张宇的建议,看似折中。

实则暗藏玄机。

在大夏这增长最快,同时也是诺基亚下滑最严重的市场,借助龙OS稳住阵脚。

这无疑,是最务实的选择。

而坚持塞班的说法,也照顾了公司内部,硬件部门的面子和情绪。

奥利拉沉默了,没有立刻表态。

而是端起咖啡杯,轻抿一口。

依旧是恰到好处的温度。

让人放心啊!

奥利拉最终,挥了挥手,“你先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张宇恭敬点头。

退出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

当天深夜。

张宇回到自己的公寓。

检查过房间后,立刻通过加密通信。

半年多来,第一次给陆羽发去邮件。

邮件内容,言简意赅。

“校长,我想回家了。”

这是当初陆羽送张宇离开时。

两人暗中定下的暗语。

这代表着,收购诺基亚的时机已到。

几乎,在收到邮件的同时。

位于汉城的陆羽,立刻行动起来。

深夜召集雷俊和核心财务团队。

“诺基亚那边有动静了。”陆羽开门见山,“他们撑不了多久,内部已出现裂痕。”

雷俊精神一振,他知道陆羽那疯狂的想法,但还是难以相信,“陆校长,您的意思是……”

“立刻开始大规模筹集资金。”

“动用我们一切可动用的现金流,联系黄莹暂缓扩张市场。”

“同时,秘密联系国内投行,评估大规模抵押,融资,并购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要准备笔天文数字的资金,随时备在账上。”

“要保证,在诺基亚这头巨鲸最虚弱,最迷茫的时候,发出致命一击。”

“完成蛇吞象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