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助皇女夺嫡,她怎么怀孕了? 第427章 肃清禹州

();

禹州刺史府。

伏龙坡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肃杀之气已随着玄甲禁军的铁蹄,弥漫到了禹州城内。

城门在禁军兵锋之下洞开,街道上空无一人,百姓门窗紧闭。

唯有马蹄声与甲胄碰撞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秦夜径直率兵来到了刺史府。

府门前的衙役早已吓得瘫软在地,连通报都忘了。

刺史张启明连官袍都未曾穿戴整齐,便连滚爬爬地迎了出来。

脸上堆满了谄媚而惶恐的笑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下……下官禹州刺史张启明,参……参见摄政王!王爷凯旋归来,实乃禹州百姓之福,朝廷之幸!下官……下官……”

他语无伦次,试图用阿谀之词掩盖内心的惊惧。

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砖,不敢抬头。

秦夜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这个如同摇尾乞怜的哈巴狗般的官员,眼中只有冰冷的厌恶。

甚至没有下马,只是缓缓抬了抬手,示意身后的亲卫将伏龙坡上缴获的一面残破的、带有楚昭私兵标记的旗帜,扔到了张启明面前。

“张刺史。”

秦夜的声音平淡,“认得这旗子吗?”

张启明抬头瞥见那面旗帜,浑身肥肉猛地一颤,冷汗如同溪流般从额角淌下。

他嘴唇哆嗦着,还想狡辩:“下官……下官不知啊!这……这定是有人栽赃陷害!禹州王……不,楚昭那逆贼狼子野心,其所作所为,下官实在是不知……”

“不知?”

秦夜打断,语气骤然转厉,“楚昭在禹州,在你这个刺史眼皮子底下,蓄养私兵数万,打造军械,勾结倭寇,走私禁物!桩桩件件,哪一样不是泼天大罪?!你身为禹州父母官,封疆大吏,一句不知,就想推卸得一干二净?!”

张启明吓得魂飞魄散,涕泪横流,磕头如捣蒜:“王爷明鉴!王爷明鉴啊!下官……下官人微言轻,实在是……实在是迫于楚昭**威,不敢不从啊!下官有苦衷,有苦衷啊!”

他还在试图用“被迫”来开脱,妄图博取一丝同情。

然而,秦夜早已看透了这等庸碌贪鄙、首鼠两端之辈的嘴脸。

留下此人,对于彻底清算楚昭余孽、整肃禹州吏治,并无太大意义。

禹州官员,只需全部抓起来,挨个审讯便是!

张启明的作用,只有杀鸡儆猴!

思及至此,秦夜眼中杀机一闪。

随即,猛地一夹马腹,胯下神骏向前踏出两步。

同时,佩刀已然出鞘!

刀光如雪,映照着张启明那惊恐扭曲的脸庞!

在张启明绝望的目光和周围所有人惊恐的注视下,秦夜手腕一抖,刀光斩向了张启明的头颅!

下一刻,这位刺史肥胖的身躯晃了晃。

随即“砰”地一声,重重栽倒在地,激起一片尘土。

当场毙命!

刺史府前,一片死寂。

所有属官、衙役,甚至连秦夜身后的部分禁军将领,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狠辣果决的一刀震慑住了!

他们没想到,摄政王竟会如此毫不留情,亲自出手,当场格杀一位封疆大吏!

秦夜缓缓收刀,任由刀身上的血珠滚落。

冷漠地扫了一眼张启明的尸体,冷哼一声:“身为朝廷命官,不能保境安民,肃奸锄恶,反而与逆贼同流合污,欺上瞒下,死有余辜!传令,抄没张启明家产,其家眷依律论处!同时,彻查所有与楚昭逆案有牵连之官吏,严惩不贷!”

“末将遵命!”

赵擎苍及一众官员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躬身领命,看向秦夜的目光中,充满了更深的敬畏。

……

数日后,秦夜处理完禹州善后事宜,班师回朝。

御书房内,熏香依旧。

秦夜将禹州之行的经过,简明扼要的告知给了楚岚。

楚岚静静地听着,当听到楚昭身死时,轻轻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没有大仇得报的快意。

也没有对皇侄殒命的悲伤。

只是唏嘘。

“楚昭……他终究是走了这一步。”

楚岚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感慨,“我还记得,小时候……先太子,也就是楚昭的父亲,我的大哥,出征乌桓前的一幕。”

秦夜闻言,目光柔和下来,静静聆听。

“那时我才三四岁,懵懂无知。”

“大哥他……比我年长许多,是父皇最寄予厚望的继承人。”

“文武双全,英气勃勃!”

“他来跟我们这些皇弟道别,他说,他要去北边打坏人,让我和父皇,还有大乾的百姓,都能安安稳稳的。”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死在了乌桓草原,尸骨都没能找回来……”

说着,楚岚缓缓睁眼看向秦夜:“我有时会想,若是大哥还在,一切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权力的倾轧,野心的腐蚀。

最终让血脉亲情变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楚岚此刻,并非怜悯楚昭。

而是透过他,看到了皇室悲欢与人性的无奈。

秦夜走到楚岚身边,轻轻将她揽入怀中。

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用坚实的臂膀给予她无声的支持。

良久,楚岚又叹息一声,说道:“楚昭咎由自取,死不足惜。张启明之辈,亦是国之蛀虫,杀之可儆效尤。夫君处置得得当!禹州经此一乱,需大力整顿,安抚百姓,绝不能让倭寇与内奸再有可乘之机。”

“嗯。”秦夜点头,“后续事宜,我已安排赵擎苍和文修远协同处理,定会将禹州梳理清楚。”

“还有一个事情,需要你解决……”

楚岚又轻叹一声,拿起了桌上的一份奏折,递给了秦夜,“夫君,再想想办法吧……”

说话间,她看向秦夜的目光中满是依赖。

“我看看。”

秦夜接过奏折一看,竟是礼部官员联名上书,恳请楚岚纳妃子。

其言郑重,带着忧心忧国的意味。

“这事……好办。”

秦夜若有所思,“楚昭已经伏法,朝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提拔的人。”

“是时候,给他们一些小小的震撼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