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登莱巡抚
“不瞒先生,如今朝廷确是艰难,西南糜烂,震动天下,兵部、户部如今怕是忙得脚不点地,所有的粮饷、兵械、乃至各省援兵,必然要优先保障西南平叛,辽东那边……唉,虽说也是心腹大患,但恐怕一时难以顾及周全了。”
“不过,东江镇孤悬海外,牵制奴酋,其地位至关重要,朝廷诸公亦是心知肚明,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问清楚后,这名清客便起身告辞。
而王子腾沉思片刻,便决定过几天借着这个机会,去贾府找贾政商议。
...........
京城。
此时,西南大乱已经传遍朝野,但朝廷诸公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件事上,土司作乱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远的就不提了,播州之役、云南寻甸叛乱、贵州皮林苗乱。
哪个不声势浩大,最后还不是被一举荡平。
现在还是熊廷弼与王化贞的勘听结果重要。
通政司右通政许维新、朱一桂,大理寺左少卿冯从吾,太常寺少卿董应举,太仆寺少卿何乔远等多名官员联合上疏,言辞激烈,请求逮捕熊、王二人治罪。
广宁惨败,丢失了辽西大片土地,总要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辽东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自然是难辞其咎。
不过这次朝堂之上,保熊的声音还是挺大的。
熊廷弼虽有其刚愎之处,但其能力与操守,尤其是他力主的“三方布置策”和稳守策略,务实派官员认为是正确的,若能按其方略执行,广宁或可不失。
尤其是王化贞向东林党求助无果之后,投奔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
叶向高票拟熊廷弼留着用,逮捕王化贞。
淳化帝大怒,命宦官询问叶向高为何如此票拟,叶向高回答:“熊廷弼远胜王化贞。”
淳化帝知道后,讽刺道:“熊廷弼走得快,果胜。”随后,朝堂之上不再有留任熊廷弼的呼声,反而开始倒熊。
就连登莱巡抚陶郎先也被视为熊廷弼党羽,以贪赃罪名下狱。
而取代陶郎先的是袁可立,淳化帝以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加左通政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使持节视师海上。
..........
登州。
长岛。
袁可立抵达山东后,并未在登州府城的官署中多做停留,第一时间便来到了登州面向辽东的前沿海岸。
海风凛冽,吹动着他官袍的下摆,袁可立极目远眺着北方那片波涛汹涌。
很快,一支悬挂着“沈”字将旗的船队,破开波浪,朝着登州海岸驶来,来者正是登莱总兵官沈有容。
船队靠岸,沈有容大步流星的走到袁可立面前,抱拳行礼,声若洪钟:“末将沈有容,参见抚台大人!”
袁可立抬手虚扶,目光扫过沈有容身后那些历经风浪的战船和精悍的水师官兵,沉声道:“沈总兵不必多礼,朝廷授节之意,想必沈总兵已然知晓,如今辽东危局,东江镇孤悬海外,我登莱便是他们唯一的后援,水师状况如何?粮秣军械可已齐备?通往皮岛、宽甸的航线,可能确保畅通无阻?”
袁可立并没有与这位老将寒暄。
沈有容立刻答道:“回抚台,登莱水师大小战船百余艘,皆已整备待命,官兵士气可用,粮秣军械正在加紧装船,首批粮草军械三日内即可起运,通往皮岛航线,末将已派熟悉水道的老练哨船反复探查,海面只有零星海盗骚扰。”
袁可立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北方:“好!沈总兵,东江镇的贾景,如今是朝廷在辽东唯一还能主动出击的尖刀,陛下授我节钺,用意深远,我等肩负的,不仅是输送粮饷,更是登莱有所作为,从海上进攻建奴!”
随后,袁可立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自即日起,登莱水师需加大巡弋力度,严密监控渤海、黄海北部海域,凡有威胁我航线、资敌之船只,无论来历,坚决打击,同时,与东江镇保持密切联系,他们需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办到,务必全力满足!”
“末将遵令!”沈有容肃然应命。
之后,两人开始寒暄起来,袁可立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沈有容早有耳闻,而袁可立也熟知沈有容曾击败倭寇与荷兰人,威震东南沿海。
随后,两人又谈论起辽东。
贾景之前在辽南群岛闹的欢腾,沈有容也没有闲着,同样在辽南占据岛屿,意在为广宁牵扯建奴,兵锋直抵金州湾的铁山岛、双山岛,与金州中左所城隔岸相望,不过谁能料到广宁方面竟然一触即溃,不过如今作为援助贾景的跳板,还是有些作用的。
但袁可立的意思是不单单是援助贾景,而是积极进取。
首任登莱巡抚陶朗先,虽然以贪赃的罪名下狱,但在免职前,已经在登莱筹得兵员三万、良马万匹、艨舰两千艘、甲仗无数,不过这些有半数送往广宁,被努尔哈赤缴获。
但库房中尚有存余,未尝不可一战。
“抚台大人深谋远虑,末将佩服”沈有容抱拳慨然应诺,“末将即刻返回整顿兵马,加固岛垒,广派哨探,等抚台大人下令,便对辽南四卫,发动雷霆一击!”
闻言,袁可立重重拍了拍沈有容的肩膀:“好!有沈总兵此言,本抚无忧!登莱与东江,便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当并力向前,陆上之事,托付贾景,这海上锋芒,便仰仗沈总兵了。”
随后,袁可立便回到登州府官署清点粮草军械,此番要往宽甸运往的粮草都已经准备了。
“抚台大人,”一名户曹官员捧着册子禀报,“现存米麦约五万石,豆料两万石,各类火药三千斤,铅子、铁砂充足,修复完好的战船尚有八十余艘,另有新募水勇两千人正在长岛操练。”
袁可立仔细核对着册目,心中稍定。
“首批运往宽甸的粮草军械,必须尽快起运!”袁可立下令,“三日内,务必装船完毕,由沈总兵派精锐战船护送,直发宽甸!告诉押运官,此行关系东江镇存续,若有闪失,军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