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哲笑道:“剧情?随便编!”
“婆媳不和,邻里吵架,小伙子追不到小姑娘,扒灰,偷晴,怎么狗血怎么来!”
“台词?用山歌唱出来就行,越土越黄越上头!”
“演员?找几个长得过得去的本地人,嗓门大点就成!拍摄?一台摄像机从头录到尾,一天就能拍完一部!”
许哲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了前世那些风靡全国的VCD碟片封面。
一张张花花绿绿,名字俗到掉渣,内容黄暴到小姑娘不敢看!
可就是这些东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神话!
上辈子,矛家超他们搞出来的那些碟片,哪一张的发行量不是按百万甚至千万来算的?
一张碟片,哪怕刨去所有成本,只赚一块钱的纯利,那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年婉君冰雪聪明,瞬间就抓住了其中的核心——
低成本,短周期,高回报,以及精准收割下沉市场!
美容店的生意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规,不需要她再耗费太多心神。
干妈李文静人到中年,杜文章不用她操心,正是无事一身轻的时候。
她工作热情比谁都高,把店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自己正愁着没事做,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新事业吗?
“那……我回去就研究一下!”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按捺不住的兴奋和决心。
“只要你想拍,我给你出点子,给你投钱!”
许哲一把搂住她的肩膀,豪气干云。
两人说笑着,一头扎进了夜市的喧嚣人潮里。
许哲眼尖,看到一个摊位前围满了人,卖的正是滇省特色——油炸昆虫。
他兴致勃勃地挤过去,买了一份热气腾腾的炸蚂蚱,金黄酥脆,香气扑鼻。
“来,老婆,尝一个,高蛋白!”
他捏起一只,正要递到年婉君嘴边。
“砰!”
一个身影猛地从斜刺里撞了过来,不偏不倚,正撞在许哲的手臂上。
纸杯脱手飞出,金黄的炸蚂蚱在空中划出一道绝望的抛物线,噼里啪啦地洒了一地。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
一个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道歉声急切地响起。
许哲眉头一皱,正待发作,一抬头,却看见一张年轻而惶恐的脸。
那人约莫十六七岁,皮肤白皙,五官俊朗。
尤其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此刻正充满了歉意,一个劲地对着他鞠躬。
“不好意思大哥,我不是故意的,我赔,我重新给您买一份!”
许哲看着这张脸,先是觉得这小伙子长得还挺帅,可下一秒,他脑海深处立刻想起这个年轻人是谁了。
是他!
就是他!
矛家超!
那个未来的山歌剧之王,草根娱乐教父级人物!
许哲心头的惊涛骇浪只在一瞬间,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摆了摆手,看着眼前这个还在为了一份炸蚂蚱而手足无措的年轻人,缓缓开口。
“不用了。”
年婉君也笑了笑,“没事的小兄弟,你走吧,一份蚂蚱而已,我们再买一份就是了。”
她咂咂嘴,中午那盘炸竹虫的酥香还萦绕在唇齿间,让她对这边的昆虫小吃上了瘾,正想尝尝这蚂蚱是什么滋味。
“走还是别了!”
许哲嘿嘿一笑,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的矛家超,“主角都登场了,往哪儿走?”
“主角?”
年婉君一愣。
矛家超更是满头雾水,这个大哥说话怎么神神叨叨的?
许哲没理会两人的疑惑,单刀直入地发问:“小兄弟,你现在有活儿干吗?”
矛家超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窘迫:“还没找到……大哥,您是做什么的?”
“我?”
许哲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我准备拍山歌剧,我看你小子长得不错,有没有兴趣来当我的山歌剧主演?”
年婉君闻言,有些惊讶地打量着眼前的矛家超。
眼前的年轻人,看着只是个少年,长相倒是俊秀。
但看着就稚嫩啊,许哲竟然想让他来当山歌剧主演?
他扛得起来吗?
矛家超更是直接懵了,他指着自己的鼻子,结结巴巴地反问:
“大哥……您没开玩笑吧?我?演戏?我……我书都没读完,大字不识几个啊!”
在这个年代,演员在普通人眼里,那可是跟天上的星星一样遥远的存在!
“要什么文化?”
许哲嗤笑一声,“拍山歌剧,要的就是你这张脸,这股子质朴劲儿!你只要会说话,会走路,剩下的我教你!”
矛家超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心脏在胸膛里擂鼓般狂跳。
他辍学了,在家里待着也是无所事事,父母整天唉声叹气,他心里比谁都难受。
出来找活儿,又因为年纪小,还没手艺,没人肯要。
眼前这个机会,就像一根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
他几乎没有任何思考,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我干!大哥,我跟你干!”
“好!”
许哲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家住哪儿?留个地址给我。”
矛家超连忙报上了自家村寨的地址。
“行,你先回去,三天后,我去你家找你,到时候我们签合同。”
许哲挥了挥手,干脆利落。
矛家超如在梦中,又对着许哲和年婉君连连鞠了好几个躬,这才一步三回头地消失在人潮里。
直到那身影彻底看不见,年婉君才终于回过神。
她好奇看着许哲:“就这么一眼,你怎么就看中他了?”
许哲神秘地一笑,凑到她耳边,热气吹得她耳根发痒。
“相信你老公的眼光,我告诉你,这个人,天生就是吃山歌剧这碗饭的料!”
许哲没说更多,买了一堆烤串、米线之类的特色小吃,拉着年婉君回了酒店。
吃完饭,许哲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
刷刷的笔尖划过纸张,发出密集的声响。
年婉君凑过去一看,只见纸上赫然列着两栏——设备和人员。
设备一栏,从最基础的摄像机、录音杆、打光板,到后期的剪辑设备,密密麻麻,品牌型号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人员一栏,更是详尽:导演(许哲/年婉君)、制片(年婉君)、摄像、场务、剧务……
最关键的一项,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剧本创作(招募滇省本地文人,要求:懂山歌,会写狗血故事,三名)。
满满两页纸,写尽了一个草台班子从无到有的全部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