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替嫁:娇妻莫慌,我有空间吃穿不愁 第267章 求之不得

();

这个东西,同样价值不菲。

【清末,周乐元内画水晶鼻烟壶。】

【壶体为纯净无瑕的水晶,仿八大山人山水画,意境高远,笔法苍劲有力,有周乐元亲笔款和题诗,属于名家出品的精品。】

【当前价格:百元上下。

未来升值空间:一百一十万到一百五十万。】

说起周乐元,很多人都没听过,名气肯定比不上家喻户晓的大画家,比如吴道子、唐伯虎等人。

但实际上,周乐元本人相当不凡,是清末京派内画鼻烟壶的四大名家之一,很多后来的收藏家非常喜好他的作品,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紫禁城博物院内,就收藏着多件它的艺术作品。

这种内画艺术,可以说是专属于鼻烟壶的独特贡献,周乐元也是开宗立派的宗师级别,会画的时候用的是特制的弯头竹笔,深入到内壁当中,才能在里面反复作画。

这手艺的难度极高,到如今几乎已经失传。

赵水生虽然并不太清楚,但系统都已经给出这么高的价格,他当然乐意收购:“想不到还能看到周乐元的真品,我觉得百元价格就很合适。”

常先生闻言,有些犹豫的想了一下。

其实,卖家叮嘱他卖的时候,千万不能少于百元。

想不到赵水生竟然把价格卡得这么死,直接说在了他的心理价位上。

反复思考了一阵,常先生又抬了几次价格,最后以百元加上二十斤大米成交。

这点钱和资源,对赵水生而言,跟白送没什么区别了。

至于今天的最后一件,则是一个紫砂壶。

常先生介绍说:“我这朋友,是真正懂紫砂壶的人,这东西市场也多,相比之下,价格比鼻烟壶要贵很多。”

“而且他手里的都是名家款!他是真爱这个,要不是如今时代不同了,他是绝不可能出手的。”

常先生说的倒不是假话,紫砂壶除了收藏,实用价值就是拿来泡茶。

可如今,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哪还有闲心喝茶呢。

况且紫砂壶这种东西实在是太脆弱了,随便一摔就会粉碎,如果被人盯上,根本就没有保护的可能性。

还不如先卖给别人,说不定在别人手里能保存下来。

至少他的朋友是这样想的。

赵水生看了一眼,果然这东西也是名家珍品,价值相当高。

【清康熙陈鸣远制素带壶】

【素带壶线条清晰流畅,形神兼备,壶身圆润饱满,自上向下渐敛,底部顺势塑出三足。

下方阴刻陈鸣远楷书款识及篆书阳文方章,字体遒劲潇洒。】

【此乃陈鸣远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原为重要收藏家藏品,辗转多年之后流落民间,曾寄存于岛上博物馆。】

【当前价格:两千元

日后可升值至:三千万以上。】

【备注:此壶在一五年春季拍卖会上,曾经拍出三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元的高价!】

赵水生心里震撼,收了这么多的古董,那些非常有名的好东西,他也见过不少了。

眼前这个是第一次看到传承有序的东西。

没错,一般的古董可能流落民间,但是那种顶级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传承有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著名的收藏大家。

他们在拿到这些好东西之后,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以证明这些物品曾经归于自己之手。

也方便日后,其他的收藏家辨别真伪。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众多皇帝了。

比如说清代的有些皇帝最喜欢的就是书画,喜欢在大量名人的真迹上面,盖上自己的印章,写下属于自己的题跋,表明他的品味不凡。

甚至有一些作品,因为太受皇帝的喜欢,以至于点名要求放在陵墓中陪葬。

而眼前这个紫砂壶,就是一个传承有序的东西,如果不是遇到了清末的动乱,也不可能流落到赵水生眼前。

赵水生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看着常先生问道:“不知这个要多少钱?”

常先生严肃道:“这是今天最重要的东西,我那朋友特别提醒我了,一定不能卖少了。”

“如果不到一千五百块钱,那他宁愿放在手里,也绝对不会卖出去!”

“这么多!”旁边的老钱头心中惊呼起来。

在他眼里看来,这只不过就是一把泥巴做成的壶,上面花里胡哨的写了一些字,他也不认识。

至于要这么多钱吗?

上千块钱,都能买一条小黄鱼了。

老钱头不知道这些东西,危机时刻到底能不能换钱?

但是他心里可是非常清楚一条小黄鱼,在战乱年代可是能救命的存在!

也不怪老钱头会这样想,他这一辈子颠沛流离,遇见过太多的苦难的事情。

此时见到一把茶壶就能要这么多钱,多少有点不敢置信。

只不过,他本身也并不是交易双方,明白自己没出口的必要,只是在一旁安静的看着。

他不知道的是,赵水生现在心里激动的很。

这可是以后能升值到三千万以上高价的好东西啊!只要他这么点钱,岂不是赚大发了?

赵水生毫不犹豫:“行,那就成交!”

常先生都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会这么痛快。

将三样东西全部都拿到手了之后,赵水生又把承诺的钱和粮食交给常先生,两边都十分满意,满载而归。

回到村里,杨书记找到赵水生:“水生,趁着现在天气还不太凉,而且大家也有时间,你看看能不能组织一次打猎活动?”

“村里大家又找我呢,他们不好意思去求你,就只能找到我头上了。”

赵水生想了想:“这个时候,不应该准备过冬的柴火吗?还有时间上山打猎?”

“这不,上山里也能找到些枯枝败叶之类的,背一麻袋回去,还能有肉吃,当然合适了。”

杨书记笑道。

赵水生点了点头:“行,择日不如撞日,那明天就出发吧!”

他这次带的人不多,除了自己之外,就是牛大强几个熟悉的面孔。

来的都是年轻小伙子,特别愿意跟着赵水生一起去打猎,甚至可以说求之不得。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