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137章 金台射策,玄甲星罗

();

乾清宫。

东暖阁。

风雪已止,冬阳和煦。

朱由校很快知道了廷推第一名的是谁。

“陛下,今日在东朝房,廷推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太仆寺少卿袁可立为第一。”御史崔呈秀跪伏在地,一脸谄媚的看向皇帝。

魏朝接过廷推票签,将其呈递御上。

对于袁可立能为第一,朱由校并不意外。

只是

有多少人投了反对票?

朱由校接过票签,瞥了一眼,表情不变。

八比一。

也就是九卿之中,八个都是听话的。

“有一人投了袁应泰,是谁?”

投票是匿名的,皇帝并不能看到结果。

然而.

制度是制度,还是要靠人来操作的。

崔呈秀唱票,可以通过别人的字迹辨别具体投票的人是谁。

更何况,之前在评议的时候,就属周嘉谟叫的最凶,他的态度,自然也为众人所知。

崔呈秀当即说道:“陛下,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是他啊!”

朱由校眼睛微眯。

这老小子,看来是给脸不要脸了。

为了一点清名,连官都不想当了。

虽然没有到直接抵抗的地步,但懒政怠政,已让朱由校不满。

朕花钱雇你当吏部尚书,不是让你来躺平的!

朱由校已经准备将周嘉谟撸下去了。

吏部尚书,可以说是六部之中权势最大的,这个官职,朱由校本就要收归己用了。

若是周嘉谟识趣,他倒还可以忍一忍,让他多干一会,既然不识趣,那就换个人。

你不干,有的是人要干!

“陛下,臣可拟旨弹劾周嘉谟!”

崔呈秀见皇帝准备对付周嘉谟,赶忙上前表忠诚。

他半个月前,还是礼部行人司行人,基本上没立过什么功劳。

干过的事情屈指可数:

万历四十五年二月二日前往旌表德端王捐禄赈灾一事。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前往德兴王府主持丧礼。

然后没了。

泰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考选科道官,崔呈秀位列候补名额,本来没有这么快能够入选都察院为御史的。

结果皇帝亲自勾选,任命他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圣恩隆隆,堂堂岂能不报?

“朕闻周冢宰清苦,只是性过刚戆,时人称其铨政肃清,门无杂宾,崔御史还有其罪证?”

如果周嘉谟真的有贪污受贿的话,朱由校早就将他拿下了,不会留到现在。

锦衣卫调查他许久,硬是没有发现他又什么贪污受贿的证据。

崔呈秀思索片刻,说道:“周尚书宅邸日费甚靡,他的土地产出难以支撑这些支用,定是有收受贿赂,只是一时难以查清而已。”

见皇帝眉头微皱,崔呈秀机锋一转,说道:“即便是弹劾不了其贪污受贿,也可弹劾其结党营私!”

“哦?”

崔呈秀这话,让朱由校生出几分好奇之色。

“此话怎讲?”

崔呈秀如实说道:“周嘉谟次子周延禧娶郑继孙女,郑继为南京吏部尚书,两个吏部尚书联姻,这不是结党是什么?”

这倒是个理由。

不过理由有些勉强。

毕竟没有查到他们有利益输送。

见皇帝还没发话,崔呈秀将他调查周嘉谟的所有事情都吐了出来。

“陛下容禀,今岁八月,周尚书曾主张加派辽饷,此乃苛敛,于国有害,其德行操守,难任吏部堂官之职!”

这个崔呈秀,倒是会钻营。

朱由校终于表态了。

“那你便弹劾罢!”

如果周嘉谟识趣,看到崔呈秀等科道官员弹劾,便明白他这个皇帝的意思了。

识趣的,该递辞呈递辞呈,该乞骸骨乞骸骨。

如此,他还可以让他体面一点。

如果不想要体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皇帝要搞一个臣子,还不容易?

多少人为了权力,想要攀上他的高枝儿,做幸进之臣?

只要他一发话,周嘉谟的罪证,就是没有,都会变出有来。

“臣领命!”

崔呈秀领了差事,便缓缓退去。

崔呈秀离开东暖阁后,魏朝上前对着皇帝轻声说道:“皇爷,游击何纲、宣府游击马世龙、石塘路游击满桂、千总曹文诏、弟曹文耀他们已在乾清宫等候陛下召见了。”

朱由校闻言,眼睛一亮,当即说道:“让他们进来!”

这些人,都是朱由校绞尽脑汁,从边地将校名字中揪出来有印象的人。

这一个个,基本上都是有能力,且忠诚的。

如果说对袁可立,朱由校是越级提拔,对于这些人,就是超品提拔了。

很快游击何纲、宣府游击马世龙、石塘路游击满桂、千总曹文诏、弟曹文耀、等人忐忑入内。

“臣游击何纲(宣府游击马世龙、石塘路游击满桂、千总曹文诏)(草民曹文耀),拜见陛下!”

他们声音洪亮,但洪亮之中,却带着一丝激动与疑惑。

练得一身本领,本就是要货与帝王家。

如今能够见到传说中的大明皇帝,他们如何不激动?

至于疑惑

也很简单,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名声,还没有大到让皇帝都知道他们名声的地步。

陛下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名字,还特意召见呢?

朱由校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笑着问道:“可是疑惑,朕为何会召见尔等?”

马世龙上前说道:“这也是臣等的疑惑,臣等微末之身,陛下竟能知晓我等之名?奇也怪哉!”

朱由校哈哈一笑,说道:

“天下板荡,正是武臣建功立业之时,朕苦求将才,遣人寻访,得知诸卿贤名,特招入京师,委以重任!”

轰~

跪伏在乾清宫中的众人,脑子简直像是被雷劈了一般。

他们有贤名?

有个屁贤名!

“陛下,臣等何德何能,能得陛下重用,特招入京,臣等惶恐!”

砰砰砰~

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害怕,马世龙、满桂等人拼命磕头。

朱由校从御座起身,亲自将众人搀扶起来,说道:“朕知尔等之忠,亦是尔等之能,难道你们不是忠臣良将?你们不愿意为朕,为大明效死?”

游击何纲、宣府游击马世龙、石塘路游击满桂、千总曹文诏、弟曹文耀、等人纷纷跪伏而下,表态道:“臣等,愿意为陛下效死,愿意为大明效死!”

笑话!

陛下如此重用,如此超拔,他们敢不效死?

若是他们沐浴如此圣恩,都不为大明效死,到了阴曹地府,大明历代先君能饶过他们,他们自己的列祖列宗也饶不了他们!

被大明皇帝高高捧起,他们是不为大明效死都不行了。

“好好好!”

见洗脑颇有成效,朱由校很是满意。

他继续说道:“对于忠贞有能之士,朕自然不吝重用,诸将听封!”

众人闻言,只觉得脑子一片混沌,在东暖阁中,被震得有些认不出自己是谁了。

“诸位,听旨罢!”

还是魏朝说了一句,才让众人反应过来。

众人纷纷跪地听旨。

魏朝当即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将帅之选,关乎社稷安危。游击何纲忠勇果毅,宣府游击马世龙谋略深沉,石塘路游击满桂骁勇善战,千总曹文诏、弟曹文耀等.皆弓马娴熟,屡立边功。

今特擢何纲为神机营参将,马世龙为五军营参将,满桂为三千营参将,曹文诏为西山锐健营守备,曹文耀等俱授锐健营千总,各领本部精锐,整饬京营武备,拱卫京师。尔等当恪尽职守,勤训士卒,勿负朕望。钦此!”

魏朝手持黄绢圣旨,尖声宣毕,阶下众将俱伏地叩首。

何纲眉间刀疤微颤,马世龙短髯轻抖,满桂黝黑面庞涨红,曹氏兄弟更是呼吸粗重。

自边镇微末骤拔京营要职,实乃皇恩浩荡。

众人被皇帝召见之时,还以为是要去京城送命。

没想到,却是光耀门楣。

众人看向面前的皇帝,眼中满是忠诚。

这一刻,朱由校这颗散发着灼灼君恩之光的大明之日,已经牢牢地占据这些人的心海。

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两个字:忠诚!

朱由校见他们已经领旨了,淡淡道:“京营糜烂已久,朕欲以尔等为刃,剜腐生新。辽东危急,朕等着你们练出精兵,杀建奴,扬我明威!尔等皆是太祖皇帝钦定,莫要让太祖皇帝失望,让朕失望!”

话未竟,满桂已重重顿首:“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其余人等,纷纷磕头表态:“臣等愿意为陛下效死!”

朱由校看着这些人的态度,很是满意。

他传召入京的这批将校,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便是有能力,忠诚,但还没有崭露头角。

超拔之下,圣恩沐浴,从今以后,他们自然是铁杆帝党,全心全意的拥护他这个大明皇帝!

而这一批人,只是开始!

他要提拔、要重用的人,还有很多。

拯救大明朝,便得依靠这些忠心的,有能力的人才行!

同时,超拔这些人入京营,也有朱由校的考量。

便是给京营注入新的力量派系。

不是勋贵,不是文臣,而是草莽之中的没有背景根基的寒门军将。

这些人,或许才最值得他这个皇帝信任的。

待这些人入了京营,他这个皇帝,倒是要出城巡视一番,看看他花费巨大心力整顿重组的京营,有几分战斗力!

朕的钱,有没有白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