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早夭嫡子,全大清跪求我登基 第191章 开了个好头

();

用完膳,承祜就回了毓庆宫。

长长的宫道上,红墙黄瓦在日光下庄严肃穆。

宫人们远远望见太子的仪仗,便早早地垂首跪于道旁,连头都不敢抬。

承祜的思绪却飘得很远。

作为赵珩时,他看过太多史料。

那些被一串冰冷封号概括的公主,她们的人生,往往就是一部和亲血泪史。

从金枝玉叶到草原上一个孤独的符号,甚至沦为**斗争的牺牲品,史书上寥寥数笔,背后却是一个女子一生的悲歌。

如今,果西楚克是他的亲妹妹,他绝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眼前上演。

大清的江山,何须用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去换?

这话,不仅是说给赫舍里听的,更是说给他自己,说给这煌煌天威下的整个皇权体系听的。

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个盛世,不仅要有开疆拓土的武功,不仅要有四海来朝的文治,更要有属于人的尊严与价值。

哪怕,只是从改变一个公主的命运开始。

回到毓庆宫,殿内的气氛与坤宁宫截然不同。

陈保早已备好了温水与干净的常服。

“主子,您回来了。”陈保手脚麻利地伺候着承祜褪下略显繁复的朝服。

承祜嗯了一声,任由他为自己宽衣。

“主子,”陈保低声道,“二阿哥在外头候着了,说是……想跟您私下说几句话。”

承祜眉梢微挑,“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胤禔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书房门口。

他今日穿了一身玄色劲装,腰间束着宽皮带,更衬得身形魁梧,眉眼英挺,带着一股常年练武之人的悍勇之气。

只是此刻,他那张素来坦荡的脸上,却带着几分罕见的局促与郑重。

“大哥。”

胤禔进门后,先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坐吧。”承祜指了指对面的圈椅,亲自提起桌上的白瓷茶壶,为他斟了一杯茶,袅袅热气升腾而起。

胤禔没有坐,反而像一根柱子似的杵在那里,目光灼灼地盯着承祜,似乎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

承祜也不催促,只是安静地坐着,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

那双琉璃似的眼眸,平静无波,却仿佛能映照出人心中最隐秘的角落。

在这种近乎审视的安静中,胤禔反而先败下阵来。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低沉而有力:“大哥,我今天来,是想跟你说清楚一件事。”

“皇阿玛让我也去上朝听政,我明白他的意思。”胤禔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他想让我和保成……当你的磨刀石,想让我们兄弟之间相互制衡。”

他说的直接而透彻,没有丝毫拐弯抹角。

承祜抬眸,静静地听着。

“但我,”胤禔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没有那个意思。”

“我,爱新觉罗·胤禔,对那个位子,没有半点觊觎之心。”

最后一句,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书房内,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承祜终于放下了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微响。

他抬眼看向胤禔,目光平和:“为什么?”

胤禔似乎没想到承祜是这个反应,他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大哥,你觉得,我争得过你吗?”

“论嫡庶,你是中宫嫡出,是皇额**儿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论军功,你亲率大军北征,打得罗刹国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我在京城里,每日不过是练练骑射,听师傅们讲些陈词滥调。你的功绩,是实打实从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我拿什么跟你比?”

“论人心……”胤禔的声音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复杂,“朝堂上那些人精,哪个不对你心悦诚服?就连宫里的侍卫,提起太子爷,哪个不是一脸崇拜?”

“我听我额娘宫里的小太监说,御膳房、浣衣局,都有人偷偷给你做东西,为你祈福。”

“大哥,你天生就该是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

胤禔的这番话,发自肺腑。

这不是畏惧,也不是奉承,而是一种近乎于崇拜的认知。

他最敬佩的就是强者,而承祜在他眼中,就是那个无论在哪方面,都让他望尘莫及的、真正的强者。

他从小就和胤礽跟在承祜**后面,看着这个大哥如何读书,如何练剑,如何待人接物。

承祜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他从未生出过与之比较的心思,只有追随。

“皇阿玛的心思,我懂。可我不想当那块被人利用的磨刀石。”胤禔的目光坦荡而真诚,“与其被当成棋子,去干些兄弟相残的蠢事,我更愿意跟着大哥你。”

“将来你君临天下,我为你镇守国门,征战沙场。”

“这,才是我胤禔该干的事!”

说完这番话,胤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定定地看着承祜,等待着他的裁决。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承祜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如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书房内所有的紧张。

他站起身,走到胤禔面前,伸手,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说的没错,皇阿玛让我们一同上朝,是历练,也是制衡。但我们是兄弟,不是敌人。”

承祜的目光变得深远而锐利,仿佛能穿透这宫墙,看到未来波澜壮阔的天下。

“大清的未来,不是靠内斗斗出来的。西边,准噶尔部贼心不死;东南沿海,倭寇与海盗时有侵扰;更不用说,这天下万民,还需要我们去让他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一个人,做不完。”

他转过头,直视着胤禔的眼睛,那双仿佛蕴**星辰大海的眸子里,满是信任与期许。

“你善骑射,通兵法,是天生的将才。将来,大清的铁骑,需要你来统帅。胤祉博闻强识,可为我管理文教,编纂典籍。胤禛性子沉稳,心细如发,是治理内政的好手。保成聪慧,将来亦可为我分忧。”

“我们兄弟,各有所长,若能同心同德,何愁盛世不来?”

胤禔被承祜描绘的这幅蓝图彻底震撼了。

他从未想过,原来在自家大哥的心中,早已为他们每个人都规划好了未来。

他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头顶,眼眶都有些发热。

“大哥……”胤禔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半晌才憋出一句,“我明白了!日后,但凭大哥差遣,胤禔万死不辞!”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承祜笑着将他按回到椅子上,把那杯已经微凉的茶推到他面前。

“记住,无论何时,我们首先是兄弟。”

胤禔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仿佛喝下的不是茶,而是满腔的豪情与忠义。

当胤禔心满意足、步履轻快地离开毓庆宫时,心中的最后一块石头也彻底落了地。

承祜站在窗前,看着胤禔高大的背影消失在宫墙的拐角处,唇边的笑意久久未散。

这位二阿哥,他最大的弟弟,可真是为其他人开了个好头啊。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