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一声,宋老将军吹灭了蜡烛。
下人迅速将灯笼移进来,厅堂内又恢复了光亮。
大家笑着将蛋糕分了,林铁也拿了一份。
他看向对面的宋望定,“三哥,怎么了?”
从刚才点蜡烛的时候开始,宋望定就时不时看他,现在吃蛋糕了,还是如此。
宋望定摇摇头,笑道:“没事,就是看看你长什么样。”
林宵婳凑过来:“三舅舅,我爹长得不赖呀,还挺帅的,配得上我娘。”
宋望定将林宵婳推回去,没好气地道:“哼,不管是多好看的人,在我们这些当哥哥的心里,都是配不上我妹妹的。不信你去问你大哥,问他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林末听到提到自己,愣了一下,点头应道,“是呀。”
他认真说道,“在我心中,没有人能够配得上你们两个。”
他两个妹妹,都是独一无二。
林宵婳还有莉莉心里那叫一个甜。
毛婧怡羡慕地看向姐妹俩,她没有大哥,好遗憾。
一时间,不由转头看向林末,认真观察起来。
比起两个活泼的妹妹,林末很温和,甚至毛婧怡觉得是稳重。
这很神奇,她只在自家爹和爷爷那里感受过同样的稳重。
可是爹跟他爷爷都多少岁了?
林末才跟她一般大,居然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毛婧怡不由对林末更加关注起来。
林宵婳今天满兴而来,尽兴而归,还跟几个表哥约好了之后请他们到武馆和自家宅院里做客,还要一起去庄子上玩,行程可谓是安排得满满的。
明天也有事情要做,那就是去祭拜素未谋面的外祖母。
估计是小孩子的身体撑不住,林宵婳在回去的路上就已经感觉眼皮在打架,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到了家,林铁将林宵婳抱进房间里,林宵婳都没有醒。
宋雅给林宵婳盖上被子,夫妻俩这才离开。
“今天感觉怎么样?”林铁问宋雅。
宋雅脸上是满足的笑意:“还不错,觉得家人们都很好。你呢?”
林铁也感觉不错,就是……
他歪了歪头:“我总感觉三哥很关注我。”
“三哥?”宋雅想了想,“三哥跟你有什么渊源也说不定,只不过你不知道。”
林铁抿唇摇头,“算了,不想了。”
而另一边,宋府。
宋望定留在宋老将军身边:“爹,我有事要跟你说。”
宋老将军问:“什么事?”
宋望定:“你有没有发现,林铁跟丞相长得有几分相似?”
宋老将军眉头高高皱起:“像林高山那小子……”
估计也只有宋老将军敢直呼当今丞相的大名,还敢称呼他为“那小子”。
都说文臣武将势不两立,大旻朝的朝堂也是如此。
不过要是文臣跟武将和和乐乐,那皇上就该愁了。
宋老将军跟丞相不太对付都是老黄历了。
他琢磨了下:“真的像?我已经十几年没见过那小子,都记不起他长什么样。”
不在意的人,宋老将军一向不放在心上。
宋望定不一样,他经常回京述职,最近一次回去是在两年前。
“反正我觉得挺像。”
丞相家的儿子一出生就被追杀这件事情,朝中不少大臣都知道,就好像宋家丢了女儿这件事情,大家也知道。只不过大家都很有默契,碍于两家的态度跟权势,没有大肆宣扬,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不是说没了吗?一出生就……”宋老将军陷入回忆,“我记得林高山的女儿说,当时放在林子里,回去就没见人了,大家都猜是被野兽给叼走了吗?”
宋望定更加谨慎:“爹,我现在有点马后炮,但我当时也是以为小妹没了,可谁知,就这么巧,有人救了她,她还偏偏来到了北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世事谁说得准呢?说不定林铁也有这样的运道,林丞相也有这样的运道。”
宋老将军愁得挠头。
虽然他跟林高山那小子不对付,但是让他对这件事袖手旁观,他也做不到。
毕竟他跟林高山算感同身受。
当初刚建立朝堂,一切都很乱。
他们两个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所受到的暗杀也是最多的。
“我们明天再仔细看看吧。要是你还是觉得像,那咱们就给林高山那小子去封信。”
他砸吧砸吧嘴:“林铁要真是林高山的小子,他小子成了我女婿,那我岂不是就跟林高山成亲家了?”
宋老将军心中复杂难言。
他跟林高山吵吵嚷嚷了半辈子,成亲家了,也肯定做不到和和乐乐的。唯一怕的就是林高山会刁难自家女儿。
“不管了,”宋老将军一脸决绝,“到时候要真是过不下去了,我就让雅儿跟林铁那小子和离,咱们宋家又不是养不起女儿和外孙、外孙女。”
宋望定无语。
怎么就到了和离这个地步了?
而京城也收到了北地的消息。
“丞相,过来跟朕一起看看。”皇上开口。
林高山撸着小胡须,打开奏折。
皇上:“宋老将军宝刀未老,功力不减当年呀,这次又把北戎人给打退了。”
“要是他打不退,老臣就亲自到北地,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让他家几个儿子上!”林高山哼道。
皇上无奈又好笑:“丞相,你跟宋老将军也吵吵闹闹几十年了,这把年纪了还没吵够啊?”
林高山:“那肯定是吵不够呀,不管什么时候都吵不够。”
说着他就打开了下一份周知府送来的奏折。
“咦……”林高山诧异,“北地这回是捡到璞玉了?北云州这次科举倒是捡到个好苗子,新中的院试案首,居然是一个十岁的小子。”
他看到名字,叫林末。
姓倒是很好,毕竟跟他同姓,只是怎么取这个名字?
皇上乐了:“名字是叫末,但却是头名,有趣有趣。”
林高山批判:“也不知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北地为了造个噱头才把他评上来。”
倒是皇上很看好:“周知府不是那种虚报谄媚的人,看来是这孩子真有几分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