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族供我科举路,我赠族犬诰命身 第206章 崇文抑武或重武轻文

这种皇权争斗的事情,距离现在的方子期来说实在是太远了!

现在他连个官身都没,只是个小秀才罢了。

在大梁朝这个大环境中,他不过就是沧海一粟而已。

甚至…一个同知之子打压于他,也亦要小心翼翼地去应对。

“如此这般……”

“倒也不失为一番新局面。”

“大梁,需要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方才能解决北方鞑子之患。”

“新帝…过于重用文人了。”

刘青芝叹了口气道。

这**立场,已经很明显了。

晋王同新帝比起来,确实在武略上要更好一些,否则也不至于能执掌这么多年的左骑军。

据说当年晋王带着左骑军在边境也是同鞑子冲杀过的,亦屡立战功。

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就被安置到汉江省来了。

“老师,吾等…亦是文人啊。”

方子期默默道。

新帝重用文人,我们这些文人不该靠拢过去?

“额……”

“子期啊。”

“记住为师的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们的眼界不能止步于我们自己。”

“我们要有俯瞰天下的眼光。”

“若是按照新帝崇文抑武的策略继续执行下去。”

“则鞑子迟早要肆掠我大梁天下!”

“若是晋王上位…则好许多。”

“毕竟晋王本身就是靠军功起家的。”

刘青芝站起身,眼神中透着异样神采。

方子期亦恭敬起身。

没想到他这老师如此心怀天下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他倒是同刘青芝意见统一。

崇文抑武,这是大多数君王惯用的手段,主要是怕武将地位高了之后,无人压制,容易造反。

可…也不能因噎废食啊!

这鞑子都打成什么样了。

还搞崇文抑武那一套呢?

真要是到了战场上,那些熟读圣贤书的文臣们是能扛得住鞑子的弯刀,还是能顶得住鞑子的箭矢?

“老师高见!”

“学生敬服!”

方子期真挚道。

“子期!”

“你之心计,同龄人无出左右,准确来说…应当是…官场上的很多官员在城府心计上,亦远不如你。”

“尤其是在对大局判断上,更是如此。”

“等你科举入仕……”

“怕是朝堂诸公,亦要被你玩弄于手心之上啊!”

刘青芝突然促狭道。

“额……”

“老师说笑了。”

“同老师比起来,学生这点微末道行算得了什么?还要同老师多多请教才是。”

方子期小脸一红道。

师徒二人,四目对视,此刻倒是忍不住各自笑出声来。

站在小院外的老莫忍不住朝着里面瞅了一眼,怎么像是看到了两只狐狸在那里叽里呱啦的。

一只老狐狸,一只小狐狸……

“哦…对,差点忘了。”

“你是本次地一班的月考第一名。”

“按照省学的规矩,地班的月考第一名奖励五十两银子。”

“而又因你是连续拿了黄班第一、玄班第一和地班第一……”

“嗯!奖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两倍……也就是原来的四倍……”

“这是二百两的银票。”

“拿去吧!”

“你若下次在天班的月考中亦能再夺第一名!可就是八倍奖励了!一百两银子的八倍奖励……”

“八百两银子!”

“你这小子,这是要将我省学的资金都掏空了!”

刘青芝一手**着胡子,一手将银票递送过去。

“老师,多亏了您主持公道,学生才能拿到这第一。”

“您为学生操心至此,学生若是再收银钱,岂非禽兽所为?”

“老师将银子收回去吧!”

方子期恭敬拱手道。

“怎么?”

“难不成为师还要贪你的这点银子?传出去岂非让世人笑话?”

“拿着吧!”

“为师这点银子还是有的。”

“子期!”

“你有天纵之才,然…读书之事,亦不能放下。”

“去了天班后。”

“你之同窗大多都有举人功名,可不能小觑才是。”

刘青芝叮嘱道。

“遵命老师。”

“学生定当奋进向学,定不辜负老师之殷切期盼。”

方子期郑重其事道。

稍后。

就是方子期的学问请教时间。

直到暮色降临,方子期才拜谢归家。

回家后,饭桌上。

方子期掏出两张一百两的银票。

“娘!”

“省学给的奖励。”

“拿去补贴家用吧。”

方子期笑着道。

“啥?”

“两百两?”

“这么多!”

“我的好儿子!”

苏静姝见到两百两银票,顿时晓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子期啊!娘都给你存着,娘不用,你的钱等你长大了,娘都还你…给你娶媳妇用也成……”

“以后你有了功名娶的可就是官家女子了,到时候那聘礼可不能少了,指定不能让人家小瞧了你……”

苏静姝忍不住又跟着叨念起来。

这小金库里面的银子越来越多,心里面也越发地感到慰藉。

方仲礼此刻不吱声,只是一味地扒拉着饭菜。

“咦……”

“孩子他爹!”

“这个月……”

苏静姝刚想开口说些什么,方仲礼当即起身。

“娘子,我吃饱了,我去温书了。”

“许夫子明日还要抽查我课业呢!”

方仲礼掉头就走……

“你爹这是咋了?”

“我就问问他明日可想吃些什么。”

苏静姝一头雾水道。

方子期无辜地摊摊手。

可能是自尊心受挫了吧!

吃完饭。

方子期照例当起了夫子。

传授今**老师刘青芝所传授之课业。

虽是由方子期转述的,但方子期的记忆力好,大多还是能原意转述的。

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再传授下去。

毕竟刘青芝是曾经的传胪,又读书数十年,学问太深了,若是方子期一字不落地说给花允谦他们听,大概率是难以听得懂的。

但是经过方子期简单剖析一下,听起来就更有滋味了。

授完课。

方子期又说了一下今日听来的好消息。

“晋王大捷!”

“在宁江府击溃了黄角叛军,现在宁江府已经被晋王收复回来了。”

方子期说完后。

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宁江府可是他们的家乡啊!

“这么说……”

“宁江府无事了?”

“柳溪村的族人们…也无事了?”

方仲礼抬起头,满目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