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第196章 变质的大明文人风骨

朱及第的直播间今晚格外热闹,他开启了多人连麦功能,与几位历史爱好者一同探讨嘉靖与海瑞这段公案。光幕上同时出现了四个小窗口,除了朱及第本人,还有两男一女。

那位网名“历史喵喵”的女网友率先发言,她的声音清脆,带着几分自信:“我觉得嘉靖不杀海瑞,根本不是因为仁慈或者认同,而是一种更精明的算计!”她染着一头粉紫色的短发,戴着夸张的金属耳环,妆容精致前卫,这副打扮让天幕下的洪武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你们想啊,”历史喵喵继续说道,“嘉靖多要面子的人?杀了海瑞,不就坐实了自己是昏君?但他又恨海瑞恨得牙痒痒。所以他的策略就是——不杀,也不放!把海瑞关在诏狱里磨着。他可能还存着个心思:等我儿子继位,让他去杀!这样作为儿子杀一个骂自己父亲的人,不仅不是昏君,而且是大孝,他嘉靖在史书上还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先帝!”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讽刺:“可惜啊,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和儿子关系那么差。嘉靖一死,隆庆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下旨释放海瑞,还给他升了官!这简直是对他老爹最大的嘲讽!”

这番言论一出,天幕下一片哗然。朱元璋眉头紧锁,这种帝王心术被如此直白地剖析,让他感到一丝不适,却又不得不承认其中确有道理。而马皇后和众多女眷,则对那女子的装扮指指点点,难以理解后世女子为何如此……不成体统。

这时,另一位网名“考据党人”的男网友插话了:“@历史喵喵,你这个说法,让我想起清朝的雍正帝了。他处理曾静、张熙案子的手法,跟你说的有点像,但又不一样。”

“哦?怎么说?”朱及第适时地引导话题。

“考据党人”推了推眼镜,解释道:“雍正年间,有个叫曾静的秀才,受吕留良思想影响,跑去策反岳钟琪,还写了本《知新录》疯狂骂雍正,说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总之十大罪状吧,比海瑞骂得还狠还难听。”

天幕下,洪武君臣听到“谋父、逼母、弑兄”这几个词,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何等大逆不道!

“雍正帝的反应很有意思,”“考据党人”继续道,“他把曾静抓起来,但没有立刻处死,而是亲自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来逐条反驳曾静的指控,还把这本书刊行天下,要求所有读书人都学习。他杀了已经死去的吕留良全族,却把骂他本人的曾静和张熙暂时关着。直到他儿子乾隆皇帝一登基,立刻就把曾静和张熙凌迟处死了!乾隆觉得他爹那套公开辩论太掉价,直接肉体消灭更干脆。”

“你的意思是,”历史喵喵立刻接话,“雍正把骂他爹(康熙)的吕留良刨坟戮尸,却把骂他自己的曾静留给儿子杀?这操作……有点迷啊。”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考据党人”试图理清脉络,“情况比较复杂,但确实体现了新旧君主交替时,处理‘前朝’遗留**犯的不同思路。嘉靖或许也希望儿子替他背杀直臣的锅,但隆庆不接招;而乾隆则是主动替他爹清理了雍正觉得‘有用’但实际很碍眼的‘活证据’。”

网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从明朝的嘉靖、海瑞,一路歪楼到了清朝的雍正、乾隆、曾静、吕留良……

而天幕下的洪武时空,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朱标对那“谋父、逼母、弑兄”的指控感到心惊胆战,无法想象皇室之中竟能发生如此惨剧。

更多的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则是对那“历史喵喵”女子的装扮和畅谈国事的姿态感到极度不适与困惑。女子怎能如此抛头露面、妄议朝政?那头发、那衣着……后世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难道礼乐崩坏至此了吗?

徐达喃喃自语:“这后世……怎地如此混乱?男女不分,胡汉不清(指清朝),连帝王心术都成了市井谈资……”

然而,做为皇帝的朱元璋此时想的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考据党人”的这番话,如同九天惊雷,在奉天殿前轰然炸响!

“清朝?!”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在听到这两个字的瞬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整个人如遭雷击,猛地僵住。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响起不久之前,他因天幕中暴露了“明成祖”庙号之事怒揍朱棣时,曾恨铁不成钢地咆哮过:“……咱们大明,这‘明’字带火,火气太重!你看看你,再看看你那帮不肖子孙!依咱看,后世若想长久,得用水来克一克这火气,改名叫‘清’倒不错!”

当时只是一句激愤之下的戏言,一句带着玄学色彩的斥责,意在警醒朱棣,何曾想过……

何曾想过竟会一语成谶?!

大明的国祚,真的被一个带“水”的“清”给取代了?!

“清……清朝……取代大明……” 朱元璋喃喃自语,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握着龙椅扶手的手背青筋暴起。他猛地看向站在朱标身侧的朱棣,眼神锐利如刀,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怒和深深的质问。难道……难道老四这一系,最终不仅……还丢了江山社稷,让异族入了中原?!

朱棣感受到父皇那几乎要将他刺穿的目光,心头剧震,慌忙低下头,冷汗瞬间湿透了内衫。他同样想起了父皇当初那句“清”的戏言,万没想到竟会以这种方式应验。

整个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所有文武大臣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信息震得魂飞魄散。他们刚刚还在消化海瑞的刚直、嘉靖的无奈,转眼间,一个更加残酷、更加沉重的真相砸了下来——大明,亡了!被一个叫做“清”的朝代取代了!

“这……这清朝,是何来历?” 李文忠声音干涩,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恐惧,“是……是后世我汉家英豪再立的新朝,还是……还是……” 他不敢说出后面那个可能性,那几乎是所有汉人心底最深的噩梦。

李善长脸色铁青,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些陌生的年号——“雍正”、“乾隆”,这些明显非汉家传统的称谓,让他心中那不祥的预感越来越重。“胡风甚重……只怕,只怕是……” 他同样语焉不详,但所有人都明白了他未尽之语。

是胡人!是北方那些曾被他们驱逐的鞑虏,再次入主中原了?!

想到之前天幕提及的“蒙古俺答汗兵临北京”,以及卫所荒废、军备松弛的景象,一条模糊却令人绝望的线索似乎被串联起来——大明内部积弊丛生,武备废弛,最终导致……神州陆沉,衣冠南渡(如果他们还有机会南渡的话)的惨剧再次上演?!

“噗——” 朱元璋急火攻心,一口腥甜涌上喉头,又被他强行咽了下去。他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大脑一片混乱。自己驱逐蒙元,恢复中华,毕生心血创立的大明江山,竟然……竟然真的亡了?还是亡于异族之手?而自己,竟然早在无意之中,点破了这天机?

荒谬!讽刺!痛心!愤怒!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这位铁血帝王吞噬。他万没想到,自己当初一句气话,竟成了笼罩在朱明王朝命运之上的一道沉重诅咒和精准预言。

这一刻,什么帝王心术,什么官场争斗,什么宗室隐患,在“王朝覆灭、异族入主”这个惊天噩耗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一股巨大的、令人窒息的阴霾,笼罩了整个洪武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