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何雨柱22岁结婚 第161章 李宝强师傅病危

何雨柱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同时拥有两位师父。

一个是李宝强师傅,一个是李宝强介绍的孙师傅。

李宝强师父教他灶台上的功夫,孙师父传他强身健体的本事。

这两个人,一个给了他安身立命的手艺,一个给了他顶天立地的体魄。

这些年,何雨柱对待两个师傅都是孝敬有加。

可惜的是,孙师傅最终在困难时期过世了,不是因为缺衣少食,或许是年轻时候因为习武亏空太多,最终没熬过去,那个时代的老人,很多都是如此。

毕竟何雨柱在困难时期不缺物资,孙师傅自然也不会缺。

所以何雨柱也是无能为力。

孙师傅离世对于何雨柱打击很大,但何雨柱作为徒弟也是做到了一切,已经非常孝顺。

当时孙师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荒废了功夫",这些年他确实没敢懈怠。

清晨四点的四合院里,何雨柱已经在院子里扎了半个时辰的马步。

这是孙师父教他的第一课,二十年来从未间断。

汗水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淌,恍惚间又看见那个精瘦的老头背着手站在枣树下:"腰要沉,气要稳,习武先习德。"

如今只剩下李宝强师傅一人,何雨柱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并且带了不少好东西,就希望李宝强师傅的日子过好一些,能够多活一些时间。

毕竟就剩下一个师傅了,自然更加珍惜,尤其是何雨柱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对待师傅是非常孝顺的。

甚至李宝强师傅的女儿都说,何雨柱照顾的比她这个女儿都要好,完全就是儿子孝敬老子。

时光流逝。

好在李宝强师傅的身体一直不错,挺过了三年大灾时期。

但也仅仅止步于此了,毕竟年龄到了,有些事情,何雨柱也无能为力。

197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北风呼啸着穿过四九城的胡同,卷起地上零星的枯叶。

何雨柱裹紧棉袄,手里提着刚熬好的鸡汤,快步走向师父李宝强的住处。

自从医生说师父"回家养着"之后,他就每天雷打不动地来照顾,就像二十年前师父手把手教他切土豆丝时那样耐心细致。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屋里炭火正旺。

李宝强半靠在床头,听见动静睁开浑浊的双眼,脸上的皱纹立刻舒展开来:"柱子来啦?"何雨柱鼻子一酸——师父的声音比昨天又虚弱了几分。

他赶紧把鸡汤倒进搪瓷碗里,像哄孩子似的说:"您最爱喝的老母鸡汤,我撇了三遍油,趁热喝。"

老人颤巍巍接过碗喝了一口。

良久,突然说起往事:"记得你十四岁来学艺,第一天就摔碎我三个盘子。"

何雨柱眼眶发热,眼前浮现出1952年的夏天。

那时他瘦得像根豆芽菜,在蜀香楼后厨当杂工。

有次端菜时被门槛绊倒,热汤泼了客人一身。

眼看要丢饭碗,是李师傅站出来帮助自己解围。

"您当时抡着擀面杖追我满院子跑。"何雨柱笑着给师父掖被角,手指碰到老人嶙峋的肩胛骨,心里猛地一揪。

记忆里那个能单手颠大铁锅的壮实汉子,如今连翻身都要人帮忙。

他忽然想起另一位师父——孙师傅教他扎马步时说过:"习武之人最重情义,恩情要记一辈子。"

窗外飘起细雪,李宝强望着糊窗纸上的冰花出神:"柱子啊,师父这辈子最对不住两件事。"

他枯瘦的手指摩挲着枕边的牛皮账本:"一是你师娘走的时候没留句话,二是这手艺没传下去"话没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当年......孙老头走之前,是不是也给了你东西?"李宝强突然睁开浑浊的眼睛。

何雨柱心头一震,下意识摸向腰间——那里常年别着孙师傅传给他的一块宝玉,用牛皮裹了缠在裤带上。

见徒弟这个动作,老人咧开缺牙的嘴笑了:"我就知道......那老东西......"

何雨柱连忙扶他坐起,发现痰盂里竟带着血丝。

夜深人静时,何雨柱翻着师父的账本突然怔住。

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1960年3月,借王婶家玉米面五斤;1961年冬,张师傅送来半袋红薯...最后几页却是菜谱,字迹歪斜得厉害,最近一篇写着"八宝鸭改良法",日期停在半个月前——原来师父病成这样还在琢磨新菜式。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李宝强精神突然好了起来。

他让何雨柱从樟木箱底取出个蓝布包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本笔记。

"这是我四十年攒下的本事。"老人枯枝般的手指轻轻抚过封面,"当年认识孙老哥也是缘分,若不是有他,或许我早已经死在当年的歹徒手里了。"

原来1950年他刚当上蜀香楼主厨时,有天夜里遭了劫匪,是路过的孙师父一记扫堂腿救了他。

何雨柱这才知道,两位师父竟有这样的渊源,自己能够有这两位师傅,何其幸也?

除夕夜,何雨柱在病榻前支起小方桌。

他按师父笔记做的八宝鸭油光水亮,可老人只尝了口汤就摇头:"火候还差三分。"

突然握住他的手:"柱子,师父求你件事吧。"

李宝强师傅很少要求何雨柱,如今这也算是临终嘱托了,自然是满口答应。

窗外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李宝强望着墙上两位师父的合影说:"你把耀武给收了当徒弟吧。把咱们的菜传下去,别让老味道绝了根。"

面对这样的要求,何雨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弥留之际的老人忽然睁大眼睛,盯着虚空某处笑了:"孙哥,你来接我啦?"

何雨柱顺着师父的目光望去,恍惚看见晨光中两道身影并肩远去——一个拎着炒勺,一个提着红缨枪。

两位师傅的离世对于何雨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的他在想是否考虑去看看何大清这个名义上的父亲了,毕竟人年龄到了,终究有点多愁善感。

“这是一个难题啊,什么时候找雨水商量商量。”何雨柱心中感慨道。

理论上何大清还不想回来,但若是何雨水去找回来,似乎现在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