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娇娇是锦鲤,白眼狼们悔断肠 第59章 姜瑞莲归来

姜瑞莲失踪了六天,找她的人可愁死。

三月三歌圩会友正式迎来,人们开始忙活赶集,参赛者都准备好了。

歌圩正式开幕,由于知县出来主场宣话:“四海乡亲们,今年三月三歌圩会友正式开场,今年比往年更热闹些,设立台面来表演,只要表演精彩,得观众喜爱,就能评选上前十,入名次都有嘉奖。当然报名参赛都有入场费,所以参赛者要用心表演出精彩节目给大家看。台上是赛场,台下是以歌会友,山歌爱好者,你们自己对歌,争取登亭子捧绣球,今年歌王等着出世。今天到此相会朋友比较广,希望大家以和为贵,文明相处,公买公卖,物件价格合理,勿要互相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件。今天鱼龙混杂,各行各业人士都有,希望大家要保管身上财物安全,另外本官已经组织巡逻队守护大家,有求帮的,找他们反应,本官一定给做主。现在踩堂正式开始……”

锣鼓鞭炮齐鸣,台幕已经拉开,评委席人员按照标名入座,内定十位打分评委,现在九位都到场,第十把椅子还空位,人迟迟不到场。

现在就等着第十位到场,节目才开始表演。

那么第十位评委席是谁呢?

她就是姜瑞莲,在歌圩到来前夕,这是本地士绅选举出来,大家都知道。以往每年歌圩会友,山歌对唱,属她出众,必须由她入十大评委之一。前者白世珍送一份邀请函,就是说这个事情。

现如今人没到场,人家可不等待她,有人催促道:“姜瑞莲能不能到场,比赛马上要开始了,少了一位评委员可不行呀!”

“对呀!时间不等人,姜瑞莲再不到场,只能换人顶替她了。”

有人道:“谁能比她才华横溢,坐这个位置都是公认文章做得好,虽然咱们也没入皇榜,在本地也受人尊称儒士。瑞莲是一介女流,未踏入学堂,为何她有资格坐在评委台,她能出口成章,山歌能教化人。在九莲山一带,山歌谁都能唱,但是没有瑞莲歌词妙,换人真不知道还有谁能上任。”

有位中年男子起来,向大家微微抱拳自荐道:“在下有人选,可以顶替姜瑞莲那位置,幼时读过几本书,也能创几个话本。”

大家一看,原来是李德海,齐声问:“李讼师,你识能人路广,不知道谁能顶替姜瑞莲。”

李德海道:“她正是在下爱女李佩云,自幼我便请名儒到家私教,琴棋书画信手拈来,小女文静,不爱凑热闹,山歌比赛从不参加。在家里下苦功练琴学画,拿才华出来摆摆,比姜瑞莲还要优秀。”

王举贤道:“李讼师,你的女儿已经报名参赛,她怎能当评委呢!姜瑞莲没到场,她三伯姜团可以顶替,她的山歌都是来自姜团亲传,这位比任何人都够格坐评委席。”

李德海为了让女儿出头,跟王举贤杠上,非得争个输赢。

最后大人出面调解,才把二人拉开。

为了让公正,让大家投票选李佩云和姜团顶替姜瑞莲。

九个评委有五票支持李佩云,比姜团多了一票。

这下李德海可高兴坏了,终于按照计划走,可要让女儿好好露脸,体验风光无限。

他把女儿领入评委台,现在李佩宇头插两根锦鸡尾羽毛,这就是一种特殊身份象征,很明显是有备而来。

就当李佩云坐下时,王举贤起身摆手道:“慢,既然是顶替别人坐上那位置,先别急,得宣喊正主三声,如果没有回应,你才能名正言顺坐上评委席!”

李佩云内心不痛快,觉得王举贤故意刁难自己,看向她父亲求助。

李德海权威跟王举贤比不了,现在只能照他画道走。

先让女儿站一会儿,命个铜锣嗓门登台,向成千上万观众宣喊三声:姜瑞莲可有到场没……

知道内情的人都在说:“这姜姑娘都失踪第六天了,把九莲山翻个遍,也没见踪影,现在歌圩开场,她哪里能登场!”

“她被选当评委,当然要等她到场,万一奇迹出现,人就在歌圩中,喊她登场也正常。”

“本以为今年再睹姜瑞莲山歌风采,究竟她脑壳里脑浆是墨色的,才能编出好山歌。可惜今年人多,少了一位歌王,下一个能否压过场!”

……观众各自议论纷纷,成千上万人,表不完。

台上喊三声后,再等了一会儿,正主没回来。

李德海得意看向王举贤问:“王先生,现在爱女能否坐入评委宝座?”

王举贤没办法,只能点头同意。他知道李佩云人品差,狗眼看人低女辈,觉得当公众人物,不够格,所以才阻止。

李佩云一副高傲姿态,转到坐位前,手提裙摆俯身要坐下,**挨着椅子也才一寸。

忽然,从龙阳江下游,传来一阵歌声:

女儿爱水自天来耶~隔山唱歌山有音,一尾龙阳飘荡来,歌圩会友显才能。

女儿爱河黄河来耶~山川江水本相连,你我永伴随日月走,有缘相会在龙阳。

女儿爱花百花鲜耶~飞来双蝴采花蜜,出痴男爱女梁祝情,同在泥山攻书来…

这歌声顺着水面传有多广,成千上万只耳朵都被洗一遍,从未听如此灵动之音。

熟悉的人一听声就知道是谁来了。

大家欢呼一片,高声呐喊:“是歌王姜瑞莲来了,歌圩有她在,才精彩…”

“我就说,姜瑞莲福大命大,会平安归来,感谢老祖保佑,护咱们的歌王。”

“歌王归来可就有热闹瞧啦!咱们热烈欢迎……”

来者正是姜瑞莲,她端坐在船头,身穿一袭浅黄色交领上衣,领口绣着精致的花边;下身穿着柿红百折裙,正面绣着的花鸟图腾。发鬓盘于头顶,鬓间戴朵红色山茶花,银簪闪烁着光芒;这身打扮,真是美若天仙,令人为之倾倒。摇桨是位破老头,满脸驺纹堆垒,脸上还有汁泥,胡子赶了毡,用一条破布勒头,身上背着个铜锣。

船只靠了岸,把搭板搭桥,姜瑞莲下船,那老头朝她挥挥手,“女娃,去吧!”

姜瑞莲望着老头道:“爷爷,您真的不到歌圩看热闹吗?”

“女娃,老爷子还有事忙,歌圩年年都举行,等明年桃花开,一定来看热闹,女娃,多珍重!”老头话毕,转身乘小船顺水而行。

姜瑞莲向老爷挥挥手,“爷爷,多保重,日后到龙阳,到吉贤村小坐,晚辈泡杯热茶孝敬您…”

她说的话不知老头是否能听见,那位头也不回乘小船离开,直消失在视野,姜瑞莲才离开河岸,走进歌圩场。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