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焱家的温锅宴办得挺大的,几乎半个村都来了。
对此沈明珠相当无语。
甚至有人不拿东西想要过来蹭饭吃,都被沈明珠无情地给怼回去了。
对于这样没皮没脸的人,就不应该对他们太好了。
周焱其实觉得没必要,但是沈明珠是再给他省钱省事儿,他只能笑纳了这一份好意。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村子里面的那些香菇都出菇了。
因为这个大棚种植蘑菇的事情被教育局局长给上报上去,村长又接了一份奖状和奖品。
他们村子现在不只是一个状元村,而且还是第一个蘑菇村。
他们村子成了附近几个村子里面的典型。
经常有其他村子的村长和村民们过来查看情况,但是都被村长带人给赶了出去。
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他们这个师傅都还没有学会,都还没有吃到第一只螃蟹呢,当然不能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村子。
不过也因为上报到上面的缘故,整个市里面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状元村,在状元的建议下种植了两个大棚的香菇。
除了县里教育局之外,还有县里面几个厂,还有机关单位都纷纷让采购员过来订货。
甚至于市里面的单位也有采购员过来下订单。
村长美的合不拢嘴。
只是很快,村长美不了了。
因为来的人太多,下的订单太大,他们村子里面这两棚香菇根本不够售卖的。
那怎么办?
只能拒绝一部分订单,而且把这一部分收入马上再拿出来,继续盖大棚,继续进行投入建设。
在盖大棚之前,村长也曾经召开了全村的会议。
先把村子里面最近赚的钱告诉了大家。
所有人在听说两个大棚就赚了好几千块钱之后,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毕竟大棚种植蘑菇可以全年无休一直种植。
这也代表着他们每两三个月就能有这么一笔收入。
不!
现在只是两个大棚的收入,那要是十来个大棚呢?
那村里面岂不是都发达了?
村民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开始忙忙活活地建大棚,种蘑菇。
而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村长也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
他把种蘑菇的大棚建在一起,又建了三四个种蔬菜的大棚。
村里人都觉得村长傻了。
种蘑菇这么赚钱,而且种蘑菇之后的那些基底还可以拿来喂牲口,为什么不呢?
但是村长却一力压下了所有人的不满,又请了专家来他们这里的蔬菜大棚里面指挥种蔬菜。
村里面的很多老人们嗤之以鼻。
都是村里面长大的人,谁还不会种植蔬菜了?
可等到九十月份,天气冷了,各家各户的蔬菜都罢园了,而这个时候,蔬菜大棚的蔬菜才刚刚发芽。
绿油油的,一天一个样子,别提多好看了。
而江来福和沈明珠他们在这个时候,悄悄地上山,把一年生的药材都挖了出来,悄悄用牛车运了出去。
今年收获的是北柴胡,紫花地丁和半边莲。
本身这些药材种植的时候,种子都特别难买到。
沈明珠他们种植的时候又极为小心谨慎,为了种他们,都快把另外一个村子的那位老人请回家了。
不过,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些药材在运到城里面卖的时候,被专家告知说卖相不错,维护的挺好。
甚至在收获的时候,也没有破坏这些药材,没有影响药性。
一共拉了五车的药材进城里面,算下来他们一共赚了三千八百多块钱。
沈明珠眼睛都红了。
这么长时间了,这件事情一直在压在她的心底,生怕中药材这件事情成了泡影。
所以不放心的天天去山上看看,有时候每天每天焦虑到睡不着。
毕竟,一年可是一千块钱啊!
但现在,终于有了收获了!
“走走走,我们去看看邹叔!”
邹叔就是沈明珠和江来福他们当初去求教的那个教授。
这一年来,他们逢年过节都会过去拜访,每当换季的时候,沈明珠也会给对方带衣服,带吃的,带被褥。
可以说,几乎把对方当长辈对待了。
原本邹叔还不想要他们过来,生怕自己成分不好,影响了两口子一家人。
但是江来福他们都是晚上悄悄的来,坐一会儿,聊一会儿再匆匆的走。
邹叔原本还不想要接受他们的东西,可是他们牛棚里面的老人过的太艰难了,还有冬天差点儿冻死饿死的。
还有小孩子营养不良的。
于是,老人在沈明珠和江来福他们的要求下,收下了那些粮食营养品还有被褥鞋袜之类的东西。
只是这一次,他们大半夜背了一大堆东西过去的时候,竟然没有见到人。
等到江来福第二天白天不放心的过去他们村子里面打听的时候,才被告知说,邹叔已经被平反了,还回了帝都。
不过对方临走的时候,给江来福他们留了书信。
江来福大字没有认识几个,等回家把书信递给了孩子们看,才知道邹叔临走的时候写了帝都的地址,邀请他们过去帝都看看自己。
没过几天,江来福和沈明珠就接到了来自帝都的包裹。
包裹里面,全是崭新的鞋袜,漂亮的点心。
他们全家人,都有。
里面还有邹叔的信件,催促他们去帝都玩玩。
只是,沈明珠和江来福倒是没有这个福气能去帝都了。
山里面的药材一年生的已经收获了,现在是时候种植第二批了。
而且,多年生的药材还在那长着呢,总不能不管吧?
不过他们不能去帝都,有人能去。
而且必须得去。
江初夏他们要开学了。
沈明珠有些开心,又有些失落。
习惯了家里面这么多孩子的热闹,骤然孩子们要离开了,沈明珠还有些舍不得。
不过手里面现在也有钱了。
沈明珠临走的时候,给孩子们一人做了一套新被褥,让他们去学校的时候带上。
一套厚的,一套薄的。
还多亏了现在买棉花买布都不需要票了,要不然她还真的搞不定。
江初夏他们表示可以去帝都的时候再买,但沈明珠非要自己做。
她说自家做的好,而且帝都的东西一定很贵,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大手大脚。
之后又对江初夏谆谆教诲,一定要谨慎花钱,不能花钱没有章法。
和江初夏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那几个同样拎着行李的木工师傅。
因为正是开学季,车票难买。
孙经理还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买回来三张卧铺票,其他都是硬座。
无奈。
大家就只能换着过去躺一躺。
绿皮火车开的慢,等他们拎着那么重的行李赶到帝都的时候,骨头都要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