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朕表现的太镇定自若,让他生疑;也可能是朕错想了朕的亲弟弟,他并无这么大的野心。”弘景帝苦笑道。
颜飞旌想了想,默认皇帝的第一句话,坚决否定第二句:“陛下英明决断,怎会看错人?襄亲王的野心,在乔府刺杀时已昭然若揭。”
弘景帝点头,他只是试探颜飞旌的洞察力而已。
乔楚刺杀,恰恰是因为刑部和京兆府联手都查不到背后之人,才能断定此人能量之大,高于刑部和京兆府。
属于这个范围内的人极少,无非是英王府和元铎。
英王府怎会派人刺杀自己的儿媳?元溱可是个痴情种,英王叔可是乔楚的伯乐,全家上下都拿乔楚当个宝。
那就只有元铎了。
而颜飞旌的回答是坚定的,元铎就是有野心,想除掉乔楚,争夺京畿大营的控制权。
弘景帝:“你说我们可能露出端倪,除了朕这边,有没有可能是元溱那边?”
这是一道送分题,或者泄愤题。
颜飞旌恭敬行礼:“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崇亲王不是大意的人。”
弘景帝很意外。
他出这道题,自己首先是知道答案的,但他会根据颜飞旌的答案,看颜飞旌的心胸,也看他会不会凭私人恩怨下结论。
世人皆知颜飞旌与元溱已翻脸,小范围皆知颜飞旌在元溱和乔楚的婚礼上全程臭脸。
没想到颜飞旌并没有给元溱落井下石。
弘景帝欣慰,颜飞旌如若今日给元溱落井下石,来日也能背刺他这个皇帝。
好在颜飞旌并没有。
欣慰后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弘景帝很不死心的挑事:“朕就知道你与元溱之间仍有信任和支持。”
颜飞旌铁青着脸回答:“微臣和崇亲王只有朝公务上的接触,谈不上信任更谈不上支持。”
“不再是朋友?”弘景帝做讶异状,“为女人,不值当。”
“为乔楚,值当。”颜飞旌直言不讳。
弘景帝没想到他这么直接,此刻是真诧异了,“大统领还未死心?”
“心已死。”颜飞旌不惧告诉皇帝心里话,反正人人都看得出他近期的情绪。
“心已死,为何去参加婚礼时还臭脸?”弘景帝越发好奇。
颜飞旌回答的铿锵有力:“去看元溱有无慢待乔楚的地方。”
这回答,弘景帝都不知怎么应答了。“如若元溱慢待乔楚,你伺机接盘?”
“……也没那么直接。我相信乔楚会自行觉察,继而做出适当回应。”颜飞旌答道。
那还是预备接盘,弘景帝笑了。
乔楚有福气,身后站着两个痴情种,一个赛一个痴。
但一时半会儿的,颜飞旌大约难实现愿望,听崇王府的长史汇报说,只要在府中,崇亲王和乔将军形影不离,对她爱护有加。
弘景帝提防一晚的心此刻彻底轻松,没想到这三个人的故事走向这么有意思,比看话本小说有意思多了。
他重新升起恶趣味,巴不得颜飞旌以后搞出些动静来,看元溱怎么应对。
然而皇帝不知道,他这个“心愿”恐怕满足不了了。
颜飞旌虽然和元溱不对付,但做人有底线,绝不会做出格逾矩的事,他只会死盯加死等。
六月初三,英王府。
英亲王长孙的周岁宴适时举行。
长孙生的可爱又好看,小名湛儿,是英王后来给改的,取心灵澄澈之意,希望孙儿莫要随了二房的算计与恶毒。
周岁宴是英王爷与兰双郡主操持的。
本来乔楚新嫁入两府,是新一代当家主母,该是英王妃和她牵头主办的,也顺道让府中人看看她的持家能力。
但老王爷不让。
湛儿是元清随的孩子,元清随和元溱不一路,乔楚若是出面,做的再好也有人会挑毛病。
所以英王爷直接发话,正房一家均不用出头操持湛儿的周岁宴,只到场恭贺即可。
湛儿和两岁半的姐姐现在都养在兰双郡主名下,被教导的很好,比呆在宓氏身边时显而易见的活泼爱笑。
大约是宓氏和元清随忙于算计,很少陪伴孩子。
周岁宴隆重举行,外府的人却始终都没收到邀帖,只听到老王爷放出来的话,因陛下不在京中,英王府亦应低调,不宜大举操办宴席。
这是事实,只是信的人不多。
要低调,那为何嫡长子的婚礼办的京城皆知?
早在元溱大婚前,众人满以为会收到英王府两张请帖,一张喜帖一张周岁宴邀帖,谁知所有人都只收到喜帖。
直到周岁宴临近,众人才知道只限府内人员参加。
好吧,新的议论开始,好多人猜崇王妃乔楚是个妒妇,妒忌长孙已过周岁宴而她肚子还没动静。
爱说啥说啥,乔楚知道为何周岁宴只限府内人员,因为老王爷不想让二房露面,虽然孩子出自二房。
他已格外开恩,同意湛儿的亲生母亲戈氏在孩子抓周时露个面。
英王身为孩子祖父,却不是寿宴的主角,主角是戴着寿星帽穿着寿星服的湛儿,以及抱着他的兰双郡主。
湛儿还姓元,却更趋向于元兰双的元,这半年和将来,都由兰双郡主和郡马抚养他和姐姐。
英王疼这个长孙,却实实在在让元清随伤了心,很难再重视长孙到底,何况湛儿也不是嫡孙。
他只盼着湛儿和姐姐平安长大,平淡一生,千万不要像他们爹爹是个坏心眼的。
因着英王府人多,今日热闹还是有的。
各房齐聚一堂,都精心给湛儿准备了礼物,毕竟元清随再坏,孩子是无辜的。
乔楚代表崇王府送给湛儿的是一个金项圈和一副金镯子,很常见,胜在有分量,她希望没有父母呵护的湛儿能有底气,沉甸甸的金子也算增加底气的一种。
动身去英王府前,她展示给元溱看。
元溱没有阻止她,只对她泛滥的爱心稍加指正。
他问乔楚:“你觉得湛儿可怜,因为不能在父母身边长大?”
乔楚点头又摇头,“我知道元清随抢夺世子之位伤了父王的心,所以湛儿才交给姑母抚养。只是父母才是和孩子最亲的,父母的爱护也是最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