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长到权力巅峰 第169章 走访

();

果如陈光明所料,很快,赵燮轻车简从来到大山镇。

由于临近年底,集团公司事情太多,既要进行年终总结,还要向国资委汇报工作,所以对大山镇发来的邮件,赵燮并没有重视,安排了纪永强和乐虹前来,与陈光明商议收购新金矿的事。

但没想到这两人,被陈光明羞辱了一通,灰溜溜回到S城。

无奈之下,赵燮只得挤出时间来了,出发之前,赵蒙生通知他,先去海城市一趟,看望一下市长张志远,表达赵家对张志远的善意。

赵燮不明所以,问道,“爷爷,为什么要和张志远表达善意,就因为您在海城居住期间,他去看望您了吗?”

赵蒙生摇了摇头,“不,而是因为在陈光明选举镇长时,他帮助了陈光明。”

赵燮依旧蒙叨叨的,赵蒙生告诉他,“根据我的调查,陈光明并非池中之物,极有可能是最顶层某个家族的子弟!”

“所以,我才请张志远关照陈光明。张志远帮了陈光明,到头来,这人情,陈光明不是要算在我们头上吗?”

赵燮吓了一跳,“爷爷,顶层家族,可没有姓陈的呀!”

赵蒙生点了点头,“此事我还没搞清楚,但陈光明绝对不是平民百姓,你这次去,对他务必要尊重。”

“他提出的条件,只要不是过于苛刻,答应他就是了。”

“现在,陈光明还需要我们帮助,我怕哪天他显出真面目,我们赵家想献殷勤,也排不上队了。”

赵燮深以为然。

如果陈光明真是那顶尖几个家族的子女,赵家想要接近,还真靠不上号。

赵家,从赵蒙生起发家,一直在军界发展。直到赵家二代,才开始进入政界,但止步于一省的**,到赵家三代,已经是后继无人,渐成颓废之势。

如果真的能与顶尖家族建立良好关系,那赵家重新崛起,甚至再上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燮又想到一件事,赵霞受赵蒙生安排,在海城市住了一段时间,是不是为了接近陈光明?

于是赵燮问了一个问题:

“爷爷,如果真是这样,你安排赵霞在海城,难道是想把赵霞嫁给陈光明?”

彼时赵蒙生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听了赵燮的话,差点呛到气管里,连连咳嗽几声。

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赵蒙生叹息道,“我倒是想让陈光明娶了赵霞,但陈光明的家族,肯定不会答应的!”

“因为两个家族相差太大了!一在云端,一在脚下!”

赵燮不以为然,赵家虽然不是顶尖的家族,但也算相当可以了。

赵蒙生是建国后的少将,赵燮的二叔是一省的**.....虽然只是一个小省的**。

不过赵燮的话,却让赵蒙生深以为然,说可以带着赵霞一起去。

让赵霞在陈光明面前多露露脸,说不定就对上眼了呢。

赵燮在心里盘算,如果赵霞真喜欢上了陈光明,促成他们俩,倒不是什么坏事。

但要想让利给陈光明,赵燮还是有所考量的。

他这个国企掌门人,既受内部董事会的制约,又受上级国资委的领导,有时即使想让利太大,也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赵燮也想进步,都把利润让出去了,他的业绩在哪里体现呢?又怎么进入上级的法眼?

进不了上级的法眼,自然就没法进步了。

当然,赵燮心里的小九九,既不会透露给赵蒙生,更不会告诉赵霞。

赵霞刚回S城,听说又要回大山镇,不由得撅起了嘴,赵燮好一通哄骗,赵霞这才同意了。

于是赵燮和赵霞先去海城市,拜访了张志远。张志远见赵家大公子亲自前来,喜出望外,热情接待。

把酒言欢之际,张志远不厌其烦地讲解了,在陈光明选情紧急之际,他如何返回,又如何力挽狂澜。

赵燮明白张志远的意思,他这是想借此,进一步拉近与赵家的关系。

张志远也是无奈,他本是一介草根,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坐上了海城市市长的位置,如果没有外力相助,想要再进一步,比登天还难。

赵家,是张志远能接触到的大家族了,所以张志远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按着赵蒙生的意思,赵燮表达了感谢,以及隐晦的拉拢之情,双方都非常高兴。

随之赵燮和赵霞又来到大山镇,拜访陈光明。

没想到陈光明不在镇**,王林陪着他进村了!

带着大米、面粉、花生油啥的,走访贫困户去了。

赵燮便给陈光明打了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大山镇,陈镇长何时方便,盼见一面。

接了赵燮的电话,陈光明突发其想,这不正是对赵大公子进行思想教育的大好机会吗?赵大公子接受了教育,才会更热情地帮助大山镇的脱贫致富大计呀。

此时陈光明刚离开麻地村,去的下一个村子是陈家沟村。

于是陈光明让人把赵燮送到陈家沟村来。

赵燮和赵霞到了陈家沟村口,陈光明正在等着他。

“走,和我一起访寒问苦去!”

陈光明递给赵燮一袋大米,递给赵霞一桶花生油,自己拎着一箱鱼,王林拎着一袋面粉。

赵霞闻到陈光明身上传来的鱼腥气,抽了抽鼻子,嫌弃地说,“你这是从哪儿买的臭鱼乱虾,味儿这么大。”

王林听赵霞说鱼不好,顿时涨红了脸。走访的所有礼物,都是他采购的,陈光明要求物美价廉,所以只能买最便宜的。

陈光明不满地道,“怎么成臭鱼乱虾了,王林买的,可是上好的鱼,虽然是冰冻的。”

陈光明就抓开箱子一边,把锃亮的鱼头露出来,让赵霞看。

赵霞上前瞅了瞅鱼头,吓的尖叫起来,蹦出老远。

“这不是蛇么!”

“陈光明,好多条蛇!”

陈光明哈哈大笑起来。

陈光明拎的鱼,是普通的带鱼,带鱼身体狭长,一打眼看去,确实有点像蛇。

王林反驳道,“什么蛇,这是刀鱼。”

“刀鱼?”赵霞惊呼一声,“好几千块钱一斤,你们就送这个鱼?真有钱......”

“什么好几千块钱一斤,”陈光明莫名其妙地道,“这是带鱼,在东海省又叫刀鱼,一斤也就十几块钱,你说的那个是长江刀鱼,二者天上地下。”

赵霞这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乌龙,长江刀鱼味道特别味鲜、肉嫩,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产量很低,每斤能卖到几千元。

而陈光明送的鱼,是海里的带鱼,肉味与长江刀鱼没法比,价格也是很便宜,一般用来炸着吃。炸带鱼,是普通老百姓年夜饭上的必备菜。

听说这种鱼才十几块钱一斤,赵霞撅着嘴道,“这鱼,大城市的人平时都不吃!逢年过节的,你们就送这种带鱼,也太不值钱了......”

陈光明笑道,“看得出,赵大小姐不食人间烟火,乡下农村,怎么能与大城市相比!今天我带你去看看农村群众家里是什么样的。”

这时陈家沟村书记陈向阳跑过来了,带着大家去第一个贫困户,陈平海家。

一进陈平海家院子,赵霞就看到十几只土鸡,没规没矩地散着步,有的刨着院角板结的土找虫,有的踩在柴草堆上扑腾翅膀,黄的、灰的鸡屎星星点点粘在地面,连晒粮食的旧竹筛边缘都挂着几坨,风一吹,混着柴草潮气的腥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院角那只芦花鸡最扎眼,脖子上的羽毛缺了好几撮,露出粉红的皮肉,想必是跟其他鸡抢食时啄的,尾羽也断了半截,沾着团干硬的泥。

赵霞看着满院的鸡屎,顿时傻了眼,心想这可怎么落脚。

陈光明却不以为然,抬脚进了院子,大声叫道,“平海大叔在家吗?”

陈平海急忙迎出来。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穿着一件旧棉大衣,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沟壑。

“陈镇长来了,快进屋暖和!”

陈光明道,“快过年了,我们带了点东西来看看你!”

陈平海感动地接过东西,“这哪好意思,镇长带这么多东西,快进屋,我给你们烧水喝。”

赵霞像跳芭蕾舞一样,躲过院子里的鸡屎,终于进了正屋,一股说不出的刺鼻味道扑面而来,差一点把她顶出去。

赵霞打了个大大的喷嚏,赶紧捂住鼻子。

赵燮只是抽了抽鼻子,却没有太大的反应。

赵霞看到,大白天的屋里开着灯,依旧显得阴暗,家里唯一值钱的,是一台旧彩电。

屋里凌乱不堪,桌上还放着大大小小的药瓶子,炕上躺着一个五十多岁女人,身上盖着一床旧被子。那异样的味道,正是从女人身上传出来的。

赵霞皱了皱眉头,心想这陈平海对老婆太差劲了,陈平海看出来了,嗫嚅着道,“这是俺老婆,瘫在炕上十来年了,天天拿药当饭吃......”

“我又要伺候她,又得下地干活,还得做饭喂鸡,所以有时顾不上拾掇......”

赵霞突然来了一句,“你怎么不请个保姆呢?”

“啥?保姆?”陈平海仿佛听了个天大的笑话,苦笑道,“俺辛辛苦苦一年,挣的钱还不够个保姆钱......”

赵燮的脸突然耷拉下来,厉声道,“赵霞,不要乱说话!”

赵霞的脸红红的,像块绸布,赶紧转过头去。

陈光明安慰道,“平海叔,我们了解你的情况,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的......”

“今天给你带了点东西,”他又掏出一个红包,塞进陈平海手中,“这点钱,你拿着买点营养品。”

“不行!”陈平海急忙把钱往回推,“你这么大的领导,能来看看,俺就非常知足了,钱,我不能收......”

“你客气什么,平海叔,你放心,日子会好起来的!”

陈光明使劲把红包塞了回去,陈平海眼中含泪,心中的感激之情无法表达,急忙说道,

“快坐,我给你们倒水喝!”

说罢从满是灰尘的桌上拿出几个杯子,倒了四杯水放在炕沿上,每人递了一杯。

赵霞接过杯子,看着杯子外面满是污渍,又看杯口已经破裂,水面上还漂着一层油花,哪里还能下得了口,只得悄悄放到炕上。

她转头看去,陈光明却毫不在乎,大口大口喝着水,和陈平海聊着天。

赵燮则迟疑了一会儿,也学着陈光明的样子,喝起水来。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