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高武:收束诸天成大罗 第264章 一言天下兴,雷劫之秘(52k)

第264章 一言天下兴,雷劫之秘(5.2k)

翌日

一则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广府郡的上层圈子。

——新晋显圣真君李希君,将于今日亲临林家!

霎时间,

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巨城,仿佛被注入了另一种沸腾的活力。

从总督府通往城西林氏府邸的整条主干道,天未亮便被官差和林府家丁联手净街洒扫,黄土垫道,清水泼街。

道路两旁,早已挤满了想要一睹真君风采的百姓,人声鼎沸,翘首以盼。

辰时刚过,远远传来开道的铜锣声,紧接着是悠扬的礼乐。

只见一队盔明甲亮的亲兵肃然而行,

其后便是骑着神骏白马、一身黑衣的李希君,

两广总督唐永贞落后半个马身,恭敬相随。

再后面,则是其他几家有幸作陪的家主和城中显要。

队伍所过之处,早已安排好的舞龙舞狮队伍立刻卖力地翻腾跳跃,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更有林府仆人抬着箩筐,将一把把亮闪闪的银元抛洒向道路两旁的人群,引得阵阵欢呼和争抢,气氛热烈至极。

这既是林家对真君的无上尊崇,也是向全城展示其雄厚财力和浩荡声势。

行至林府门前,那场面更是庄严肃穆。

林家的府门极为气派,乃是五开间的歇山顶制式,朱漆大门足有丈余高,门上镶嵌着碗口大的鎏金铜钉,左右各立一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门楣上高悬着御赐的“诗礼传家”金匾。

这扇正门,素来只在年关祭祀先祖,或是族中出了拳意武圣、出窍真人这等光耀门楣的大事时,才会郑重开启。

今日,为了迎接一位显圣真君,林家毫不犹豫地敞开了这象征家族最高礼遇的大门。

门前的广场上,

以家主林怀瑾为首,所有在家的族老、有头有脸的子弟,皆身着最正式的礼服,按辈分和地位排列得整整齐齐。

见到李希君的马队抵达,在林怀瑾的带领下,数百人齐齐躬身,声音洪亮而恭敬:

“恭迎李真君法驾!”

声浪汇合在一起,直冲云霄,将周围的锣鼓鞭炮声都压了下去。

李希君飘身下马,动作行云流水。

唐永贞连忙上前一步,侧身引路。

林怀瑾更是小步疾趋上前,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寒门陋舍,得蒙真君降临,蓬荜生辉,祖上有灵!李真君,请!”

说罢,

他亲自在前引路,每一步都走得极其稳重,穿过洞开的中门,进入府内。

门内甬道两旁,站满了林家的女眷和年轻子弟,皆垂首敛目,不敢直视,空气中弥漫着无比的敬畏与激动。

这一套迎接流程,繁琐而庄重,几乎堪比迎接皇帝御驾亲临的礼制,但无人觉得过分。

因为眼前这位一袭黑衣的年轻人,是比帝王更加超然的存在——显圣真君!

若是得罪的皇帝,一些世家大族仗着自己等人在当地的特殊性,或许未必有什么太多危险。

但若是得罪了一尊显圣真君,若是没有同境真君说情,只怕当晚人死族灭,都不会有人敢站出来说半句不是。

李希君面色平静,在林怀瑾和唐永贞的陪同下,一路穿过数重庭院,径直来到了林家最为核心、也最为肃穆的地方

——林氏宗祠。

祠堂修建得古朴大气,飞檐斗拱,香火缭绕。

供桌上密密麻麻摆放着林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最上方,正是那位五百年前成就显圣的林家先祖的灵位。

李希君在祠堂门前驻足,目光扫过那些牌位,尤其是在最上方那个停留片刻。

林怀瑾连忙示意,早有族人恭敬地奉上一支粗如儿臂、用顶级檀香木制成的长香。

李希君接过长香,并未假手他人,指尖微微一搓,香头便无火自燃,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他缓步走入祠堂,在蒲团前站定,并未跪拜,而是手持长香,对着林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微微躬身三揖。

“林家先祖,护城有功,英灵不泯,堪为表率。”

李希君清朗的声音在祠堂内回荡,清晰地传入门外每一个紧张期待的林家人耳中。

话音刚落,异象陡生!

只见李希君身后,虚空微微荡漾,那尊高达两百丈、融合三教玄妙的【三教合一无上天尊心相】的虚影,虽未完全显化,但其巍峨轮廓与浩瀚气息已然投影于林家上空!

刹那间,

整个广府郡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那心相虚影虽略显模糊,却散发着令人心折的威严与力量,仿佛神明垂眸,注视着林家祠堂。

“看!是真君法相!”

“在林家上空!”

“真君去了林家宗祠!”

“唉,这林家真是好运道!”

满城惊呼,无数人仰头观望,心中充满了震撼与羡慕。

祠堂内,李希君将手中长香**香炉。

与此同时,

天空中的心相虚影也随之而动,无尽光华与道韵汇聚,最终凝练成一柄长约三尺、通体犹如黄金铸造、剑身流淌着无穷剑意的长剑虚影!

这柄法剑虚影缓缓降落,穿透祠堂屋顶,却未损其分毫,最终如同实质一般,轻轻落在了供奉林家先祖牌位的桌案正前方,剑尖朝下,微微颤动,发出清越的嗡鸣。

“此剑,名为‘金皇法剑’,乃我心相意念所化,除去剑意之外,我还令其蕴含一丝儒家正气与佛门愿力。”

李希君转身,对激动得浑身发抖的林怀瑾及门外林家众人说道,

“置于祠堂,可镇邪祟,聚气运,子孙文运长生,更易开窍入境。”

“若有强敌来犯,心诚祷告,此剑可自发护佑,等闲出窍真人,难挡其一击之威。足可保你林家百年安宁。”

随着他的话语,那柄金皇法剑彻底凝实,剑身上隐隐有玄奥符文流转,散发出凌厉无匹又中正祥和的强大气息。

在场的林家修士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柄剑蕴含的力量,绝对远超寻常法宝,是真君级别的赐予!

“扑通!扑通!”

以林怀瑾为首,所有林家族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与感激,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叩首不止,许多人已是热泪盈眶。

“真君恩德,天高地厚,林家满门,永世不忘!”

“必当时刻铭记真君恩典,恪守本分,忠君爱国,以报真君万一!”林怀瑾的声音带着哭腔,这番话可谓发自肺腑。

有了这柄真君法剑坐镇,林家未来百年,可谓稳如泰山!

这不仅仅是安全的保障,更是地位的无上象征!

林家凭借此次机遇,真正奠定了其未来百年在广府乃至两广地区无人可以撼动的顶级世家地位。

这一消息如同风暴般传开。

广府郡其他家族,如叶家、陈家等则是心中艳羡之余,更是对李希君手段敬畏和感激,

对方能这般对林家施恩,那接下来他们几家好处纵是不如此剑,应该也是不差。

而那些昨夜并未入几家这般牺牲付出的家族,闻讯后皆是艳羡到了极点,后悔到了极点。

此刻的他们多么希望,昨夜拼尽先祖英灵的是自家!

同时,也对李希君的手段更加敬畏。

“一言可定百年兴衰……这便是显圣真君啊!”大门外,有老者望着林家方向的此情此景,喃喃自语,道出了所有旁观者的心声。

经此一事,李希君在东南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以无敌武力挽狂澜于既倒,更以莫测手段,恩威并施,轻易拿捏住了东南世家大族。

而或许有聪明从中品出了几分意味,但纵是如今日刚从南海回来的司徒真君,却也只是感慨了几句后生可畏。

毕竟,

如今大晟朝廷统御天下未曾崩坏,李希君再强也不能从大晟朝廷构建的体系之中,强行**,获取东南之地的苍生之力。

可实际上,

此刻整个的东南大地上的所有苍生之力,却是形成了一个流转的漩涡。

漩涡中央,是此刻位于广府郡的李希君,以自身【白龙之权】不断汲取着南方的苍生之力。

唯有此刻大晟帝京之中的老皇帝,方才能够清晰的感受着天下苍生之力的流动与吸收。

并在远往许久后,最终化作一声轻笑:

“朕恐怕难以见到幼璃的婚礼这些便算作是提前给你小子的嫁妆了。”

一日喧嚣

当夜、夜幕低垂,

总督府内专门为李希君准备的院落静谧安详,唯有檐下灯笼洒落柔和的光晕。

李希君正在房中静坐,感悟显圣境界的种种玄妙,忽然心有所感,抬眼望向门外。

与此同时,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院中响起:“李真君,老夫司徒文衍,冒昧来访,不知可否一叙?”

李希君起身,推**门,只见那位坐镇东南的儒家显圣真君正含笑立于庭院之中,对方一身简朴儒袍,须发如雪,眼神温润,气息与天地浑然一体。

与之前面对南海那两个天使对峙时的凝重不同,此刻的司徒文衍显得从容而平和。

“司徒先生大驾光临,晚辈荣幸之至,快请进。”

李希君侧身相迎,态度谦和,并未因自身实力而倨傲。

毕竟对方是成名多年,镇守东南的老牌真君,乃是守护东南的支柱,值得敬重。

两人步入房内小厅,唐永贞早已闻讯赶来,

此刻这位两广总督全然没了封疆大吏的架子,如同一位殷勤的管家,手脚麻利地备好香茗茶具,亲自在一旁侍奉斟茶,动作小心翼翼,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生怕打扰了两位真君的谈话。

司徒文衍与李希君相对而坐,先是品了一口唐永贞奉上的灵茶,赞了一句“好茶”,随后便自然而然地与李希君探讨起显圣境界的种种感悟。

“李真君以三教合一证道,心相高达两百丈,亘古罕见,实在令老夫叹为观止。”

司徒文衍语气诚恳,

“老夫蹉跎多年,于显圣境内虽有些许心得,也不过是循规蹈矩,比不得真君另辟蹊径,前途无量。”

李希君谦逊道:“司徒先生过誉了。晚辈初入此境,许多关窍尚需摸索,正欲向先生请教。”

于是,两人便就显圣心相与天地共鸣、愿力的运用、心神修养等话题畅谈起来。

司徒文衍不愧是老牌真君,见解深刻,往往一针见血,对李希君提出的问题都能给予精妙的解答,甚至触类旁通,让他受益匪浅,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和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论道良久,茶过三巡,李希君适时问道:

“司徒先生,显圣之境已是非凡,但不知此境之后,前路又在何方?晚辈愚钝,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听到这个问题,司徒文衍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与感慨之色。他沉吟片刻,缓缓道:

“显圣之后,便是传说中的‘雷劫’之境了。”

“雷劫?”李希君目光一凝,确认这跟当初李伯衍与张伏虎所说时果然一致,当即仔细聆听。

“不错。”司徒文衍颔首,“据古老典籍记载,需引动天地之力,历经三次天罚雷劫,淬炼心相与神魂,方能褪去阴质,铸就纯阳,有望成为逍遥世外的阳神仙人。然而,这条路……太难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忌惮:“其难处主要有二。”

“其一,雷劫之威,毁天灭地。显圣心相虽强,但在天地雷劫面前,依旧脆弱。每一道雷霆都直击心神本源,心相若被劈散,轻则修为尽废,重则魂飞魄散。”

“故而,渡劫之时,需要海量的众生愿力时刻包裹心相,在雷霆劈落的间隙不断修复滋养,方能有一线生机。即便侥幸渡过,心相重塑亦需磅礴愿力支撑。可以说,度雷劫,某种程度上便是比拼愿力的积累。”

李希君若有所思,这天雷与他前世看的某些修仙小说设定有相似之处,愿力在此界的重要性果然超乎想象。

“其二,”司徒文衍神色更加严肃,“便是传闻那雷劫之中蕴含的‘心魔’或者说‘道劫’。”

他压低了声音,“根据前人只言片语的记载,渡劫时,有时会窥见或招致某些不可言说的大恐怖、大诡异。”

“修士心神极易被侵蚀、扭曲,一旦把持不住,便会心灵畸变,整个人彻底疯狂,甚至堕落成比妖魔更可怕的存在,遗祸苍生。老夫……虽修行多年,自问心性尚可,但面对那未知的雷劫心魔,亦无半分把握。”

李希君闻言,神色也郑重起来。

力量提升伴随巨大风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但是对方这所说的,雷劫之时会看见不可言说的‘大恐怖’之事.

这让他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穿越到大晟世界,在星球之外,看到了的那些旧日外神的恐怖存在。

“这世界对于东方修士似乎很不友好啊.”

“要不是我能直接润到其他世界尝试渡劫,就这雷劫的难度和其中隐秘,恐怕我是坚决不会去做的。”

李希君心中不由得进行吐槽,神情则是不变。

额司徒文衍看了李希君一眼,又道:

“说起渡劫心得,令师李伯衍先生,乃是度过一重雷劫的高人,他那里或有更具体的经验。不过,个人际遇不同,心得终究有限。”

他话锋一转:“而若真要论及对雷劫的研究与应对之法,放眼整个大晟,乃至东大陆,首推龙虎山天师道!”

“其传承的雷法乃至高秘术,对天雷之性的理解无人能及。当年第一次东西大战,天师道那位老天师,传闻凭借雷劫二重巅峰,甚至短暂触摸三重的绝世修为,硬撼西大陆神灵,虽最终不幸陨落于光明之神手下,但其雷法之威,至今令人神往。”

提到天师道,司徒文衍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无奈:

“只是……如今天师道后人,虽守着金山,却……唉,愈发倨傲闭塞。”

“此次东南危局,朝廷派花公公持旨意上山求助,连山门都未能进去,只在山脚下便被回绝。据说花公公不忿,多言了几句,竟被下山的修士出手击伤,实在是……”

一旁的唐永贞听到这里,也忍不住露出愤愤之色:“天师道确是太过跋扈!视朝廷法度如无物!”

李希君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若有所思。

他身负白龙权柄,某种意义上已是这大晟江山的半君,

这片土地上的苍生愿力与山河气运,与他休戚相关。

天师道如此行径,不仅是对朝廷的蔑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的一种蔑视。

若是换做某位冰清玉洁的神王,此刻恐怕都要来一句:“已用取死之道”。

当然,李希君自然不是某位神王。

这天师道也还没有抵达‘取死之道’的层次。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去这龙虎山走一遭了。’李希君心中暗道。

如今他凝聚三教合一无上心相,成就显圣真君,正需要更进一步的渡劫法门。

天师道的雷法典籍,无疑是最佳选择。

顺便,也可去问剑天师道,给这道家第一大宗一些教训,压一压对方那不合时宜的跋扈风气。

至于典籍的真伪,他倒不担心,有自家老师李伯衍这位度过一重雷劫的行家在,自然能够分辨。

想到此处,李希君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

“那就劳烦唐总督帮我写个拜帖吧,我过几日变会归津门看望伯衍公与师傅,正好问剑龙虎山。”

话音刚落,唐永贞都愕然望来。

李希君平静饮茶的姿态,却让司徒文衍心中微微一动,看来这位年轻的真君,心中自有沟壑与锋芒。

这龙虎山,怕是要迎来一位不得了的“恶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