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温柔白月光,我娶京圈千金你闹啥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敢说

在明白过来之后,杨新峰再看刘杨航的时候,就莫名觉得顺眼了许多,神色也变得亲切不少。

“原来是这样啊,那是我先入为主了。”

刘杨航自然不会揪着这个事不放,也笑着回应:“没事,毕竟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就算有知道真相的,也不会说出来。”

最后一句话听得杨新峰有些乐,这小子居然还阴阳怪气了,不过他说的应该是江家父女俩,毕竟这俩一个没脸说,一个不愿意说。

不过刘杨航的这番阴阳怪气却让杨新峰更为喜欢,在他看来,年轻人就是要敢说才好。

之后一桌人便热闹起来,吃饭的气氛也十分的融洽,直到吃的差不多了,杨新峰才笑着说了一句:“陈总监,你之前说要给我介绍一个合适的合作人,不会就是小航吧?”

对于陈锋,杨新峰还不敢亲近到直接喊名字,但是对于刘杨航,他觉得这就是一个小辈而已,这么叫会显得比较亲近一些,刘杨航自然也是不会拒绝的这样的亲近。

陈锋看杨新峰提到这个事情了,才笑着点头:“对,你这个芯片的开发主要就是电子产品和家电方面,家电这些我们可以直接合作,不用再找第三方了。”

“至于说电子产品方面,刚好最近我们和刘哥也有合作,而且他的公司就是做电子产品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有合作我不就想起他来了嘛。”

刘杨航比陈锋大了两岁,为了显示亲近,陈锋就干脆喊了刘杨航一声哥,直接叫名字会很生分,这时候也不好用职场的称呼,但是他这样一喊,杨家父子俩就明白过来,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很亲近的。

“原来是这样啊,那小航你能给我说说你的公司吗?”

虽然已经发现之前江婉给他说的事情可能有问题,但杨新峰还是想要听听刘杨航怎么说,毕竟刘杨航的公司可不在江城,而是在C城,C城的经济根本比不上江城这边,所以有些东西还是问清楚一点比较好。

刘杨航倒也不在意,把自己的公司情况说了一下,重点自然是他公司的优势,杨新峰一开始还不是很在意,听着听着就认真了起来,因为他发现,刘杨航在电子产业这一方面是真的很有想法。

最让他没有想到的就是,最近市面上很火的一款电子产品,竟然就是刘杨航的公司研发制造的,而且从刘杨航的话中可以听出,刘杨航不但有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还有一个很先进的制造工厂。

可以说刘杨航的这个公司,是可以从研发到生产都齐全了,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就这样的一家公司,放在江城也是不可小觑的,也难怪能够成为C城的龙头企业了。

最重要的是,在听了刘杨航的这番话之后,杨新峰也终于确定,他之前就是被江婉给骗了,江婉给他说的那些东西根本没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不是这次陈锋把刘杨航给叫过来,他说不定就会错过这样一个优秀的后辈。

而且按照航宇科技现在的发展,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开分公司,最后能到什么高度谁也说不好,但绝对不会止步于现在,他们能在这个时候和刘杨航打好关系,以后要合作也会比别的公司要容易许多。

想明白这些之后,杨新峰在和刘杨航说话的时候,就更亲近了一些,一旁的杨俊城在听了刘杨航说的那些东西之后,忽然就觉得自己确实比不上这个人,难怪父亲会叫了他来,应该也是想要让他和这个人亲近一些。

不得不说,虽然杨俊城领悟错了杨新峰一开始的用意,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让杨新峰满意的,不过有些事情,杨新峰也决定和刘杨航说说,这也算是一种拉拢。

“看来小航是真的很有想法,你这公司用不了几年,可能就会成为名企了,倒是和我知道的情况不太一样,于要不是现在听你说了这些,说不定我还真就误会你了。”

杨新峰这话说的极为明显,刘杨航自然听出了一些东西,便顺着他的话问道:“杨伯伯这是听别人说了什么吗?能不能让我也知道一下。”

“哈哈哈,”杨新峰笑着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听说你早就和你父亲私下相认了,你开公司的钱都是从他那里拿到的,还利用了江氏的名声才勉强开了这么一个公司。”

三两句话杨新峰就把江婉和他说的事情给概括出来,虽然他没说是谁说的,但是陈锋和刘杨航都猜出来了,能编造这么全,还这么讨厌他的人,也就那么一个,倒是杨俊城听得有点迷糊。

是谁会这么造谣一个人,而且这种事情,只要和当事人一说不就被揭穿了?

杨俊城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从来不会随便开口,这会就是安安静静的听着,并不发表自己的想法。

倒是刘杨航直接就听笑了:“这听起来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可惜的是,虽然三年前我确实和江启东见过一面,可是那时候我还一无所有,所以他压根就不承认我是他的儿子。”

“现在却有这样的传言,也不知道是对我不够了解,还是对江启东不够了解,不过还好,这个传言应该还没有传的太多,不然我可就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番话刘杨航是笑着说的,没有一丝的火气,但是从他两次直接称呼江启东的名字,而不是叫爸就能看出,他和江启东之间确实没有外人以为的那么亲近,说不定还有仇怨。

不过想想也是,当年江启东干的就不是人事,人家会有怨恨也是正常的,但是刘杨航提到三年前江启东不认他这个事,倒是让在场的三人有一次刷新了对江启东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