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红珍是真舍不得走,走的头一天想给蒸点包子馒头,但是这会儿天气还没冷下来,又怕放不住,坏掉了就浪费了。
折腾了半天,也就是给弄了一小篮子,当天吃完第二天还能吃一天的样子。
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着邓青宁把豆豆抱着往学校去,站在门口眼泪巴巴的掉。
胡正中看着都头疼,非常诚恳的建议:“要不然你也别等退休了,这回回去看看不行就把工作给辞了吧,然后再过来继续给带,不然你看看你这样子。”那样子叫人看着心里真不舒服,跟怎么样了似的。
“谁像你,铁石心肠,那个心跟石头疙瘩一样,就没有会难受的时候。”四平八稳的,都说什么他脾气好情绪稳定有包容心。
但是在薛红珍看来那就是没心没肺。
胡正中懒得跟她一般见识。
那么个小肉疙瘩会咿咿呀呀的发出稚嫩的声音,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你心都能化了。
谁能舍得?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孙子最可爱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势必是要错过了。
两个人坚持不让邓青宁送也不让胡辛铭送:“你们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好好的。
你也是有基础的人,努力一点,要是能早点完成学业就更好了。
下午能早回来,就尽量早回来,帮着分担一点。”现在养家糊口的担子全部都压在了邓青宁一个人的身上。
虽然这孩子是个好的,是个有毅力的,也是个重感情的。
但是胡正中还是过意不去,一遍又一遍的嘱咐胡辛铭:“你好好的,心思多花一点在邓青宁和孩子身上,跟别人来往一定要注意了再注意。
前车之鉴,。
虽然政策变了,但是人的思想品德不需要用政策去约束,真要到了那一步那都不算个人了。”
胡辛铭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真不至于,我人品也没差到这份上,不能让你你这么不放心吧?”他三十好几的人了,好的坏的也经历过一遍了。
锋芒有过,如今也被打磨的差不多了,怎么到他爸这里就跟才三十多似的。
“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是给你敲个警钟,顺便叮嘱你,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再重蹈覆辙。人一辈子折腾一次没事,但是经不起再三折腾,
一个家也是这样。”再好的家都经不住折腾,一折腾就散了。
青春易逝,寻常人宁愿循规蹈矩,也别总想着跨大步找刺激,最后留下一堆遗憾。
老两口子坚决拒绝孩子送他们去车站,胡辛铭只能骑着车去了学校。
两年的课程,任务其实是很重的。
不同于其他系的学生还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学的东西分门别类算得上是很专业系统的。
胡辛铭他们培训班的人学的东西就要杂很多。
能进这个班的那基本上都是有基础的,所以人数不多。
但是架不住课程多。
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还学习电影理论,影片分析等等。
既要提升自己的表演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基础方面。
像台词,体型,声乐这些对于胡辛铭这种出身文工团基础扎实的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可以说他的水平跟教学的老师水平都是齐平的。
再加上早先积累的经验,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拔尖的状态,。
但是对于角色创作剧本创作方面他了解的粗浅,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
更不要说什么理论分析等等,他之前也稀里糊涂的做过类似的事,但毕竟不专业,只属于门外汉。
培训班的人大多都各有所长,所以老师也只能是指点,指点他们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
主要还是以自主学习为主,有不通的就相互讨论,实在不行才去跟老师请教。
主要不管是肢体展现,还是文字理论,千人千面,每一个人的理解程度和展现方式都不一样。
就跟学校里的树一样,那些枝丫都长在同一个主杆上,但是每一根枝丫都不同,千姿百态,才是风景。
和邓青宁一样,中午他是不回来的,学校里面都有生活补助,可以拿着饭票菜票到食堂里去吃饭。
吃完饭住校的学生可以回宿舍,他选择了走读,不在那边住,就直接去教室学习。
那厚厚的书需要一页一页的翻 ,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一句一句的印在脑子里, 然后一点一点的去分析和理解,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努力那是不行的。
努力的人不止他一个
这年头考大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考大学也是唯一能出人头地的事情,排除万难的考上了没有几个不珍惜的。
他们班上还有一个老熟人,梁军成的儿子,梁万华。
这是家学渊源,原本胡辛铭还以为他要继承他爹的衣钵以后也在厂子那边当个导演什么的。
结果没想到这小子也能折腾的很,人家想自力更生。
先是在剧团当了几年的演员,随后自己申请下放去北边的农场去垦荒。
明明去年就恢复了高考,人家愣是不急,又沉淀了一年,今年顺利的考回来了。
没有选导演系,也来了这个培训班。
胡新明今年34,因为跟梁军成一直有来往,而且称兄道弟的,所以梁万华小胡辛铭8岁,今年26,却一口一个叔,叫的胡辛铭整个人都沧桑了。
不答应都不行,因为要是不答应他就得喊梁军成叔。
都认识这么些年,一直是平辈,他也不可能把自己往下压一辈,把对方抬一辈起来吧?
虽然开学才没多长时间,但是胡辛铭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声。
当然,才华的名声还不是很显,最主要的是他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走读生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每天放学都跑的超快,尤其是后半天的时候,只要是没有硬性要求在学校里学习,他一准是第一个跑的那个。
因为家里边有孩子。
他回去也不是说就直接去学校那边把孩子接回了,而是趁着娘俩还没回来收拾一下屋子,然后准备做饭。
趁着做饭的功夫,还能抽点时间,继续看书学习,两不耽误。
班上没有年龄很小的,好些都成家了,也有孩子。
有本地户口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外地户口。
家还在很远的地方。
但是不管本地还是外地,就没见哪个男同志像他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