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不疼舅不爱?我带妹赶海一天三顿! 第15章 将来必成大器

();

黎明的曙光洒满海面,陈峰驾驶着渔船,慢悠悠地驶出了魔鬼礁的范围。

来时惊心动魄,归途却波澜不惊。

船的吃水线,比来时深了不止一星半点。

老旧的引擎发出沉重的轰鸣,仿佛也在为这次史无前例的大丰收而歌唱。

李浩瘫坐在堆积如山的鱼筐之间,他已经没有力气去激动了。

一夜未眠,加上精神的高度紧张和收网时的体力透支,让他此刻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但他又舍不得闭眼,只是痴痴地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鱼。

咧着嘴,傻笑个不停。

渔船没有回村里的码头,直接朝着镇上的方向驶去。

上午九点,正是镇上码头最繁忙的时候。

陈峰的渔船一靠岸,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不是因为船破,而是因为那些几乎要溢出船舷的渔获,实在是太过惹眼。

“快看!那船上装的是什么?”

“我的天,全是石斑和黑鲷!个头都还不小!”

“这是把龙王爷的鱼塘给抄了吗?”

在码头工人们和往来渔民的惊叹声中,刘福贵带着两个精干的伙计,拨开人群,快步走了过来。

他昨晚几乎一夜没睡,心里七上八下的。

天一亮就派人守在码头,自己更是像个等待宣判的赌徒。

当他的目光投向那艘缓缓靠岸的破旧渔船时,整个人当场呆立在了原地。

他看到了成筐活蹦乱跳的极品海鲜!

他这两天跑断了腿都找不到的鱼,此刻被随意堆在船上。

刘福贵的目光,越过那些鱼筐。

看到甲板中央的大水桶里,还有两只挥舞着青黑色巨钳的大龙虾。

他的呼吸,猛地一滞。

刘福贵经营酒楼半辈子,自诩见多识广。

可这么生猛的本地大龙虾,他也从未见过!

“刘老板?”

旁边的伙计轻轻推了他一下。

刘福贵这才如梦初醒,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船边。

因为太过激动,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刘福贵看着满船的渔获,嘴唇哆嗦着,一时间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小兄弟……”

他憋了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这,这些,都是你捕的?”

“幸不辱命。”

陈峰从船上跳下来,眼神异常明亮。

“神了!真是神了!”

刘福贵绕着渔船走了一圈,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他仔仔细细地检查着每一筐鱼,结果让他愈发心惊。

这些鱼,种类完全符合他菜单上的要求。

每一条都品相完美,几乎找不到任何被渔网勒出的伤痕。

这说明捕捞者的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还愣着干什么!过秤!赶紧过秤!”

刘福贵回过神来,立刻对着身后的伙计大声吼道。

码头上,一场盛大的称重仪式开始了。

福满楼的伙计们抬着一个又一个装满海鲜的筐子,在码头上那杆巨大的磅秤上来来回回。

每称完一筐,报出的数字,都会引来围观人群的一阵惊呼。

“石斑鱼,一百二十三斤!”

“黑鲷,八十五斤!”

“海鲈鱼,七十斤!”

数字在不断地累加,而刘福贵的心情,也像是坐上了火箭,不断地飙升。

他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最后笑得合不拢嘴。

好像这些鱼不是用钱买的,而是白捡的一样。

当最后那两只大龙虾被小心翼翼地抬上磅秤时,整个码头都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斤!两只,足足二十一斤!”

这个数字,彻底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账房先生拿着算盘,仔细计算,用颤抖的声音报出了最后的价格。

“刘老板,总共是七百八十六块五毛!”

这个数字一出口,所有人都感觉脑子嗡的一声。

一船鱼,一夜之间,挣了将近八百块钱。

李浩听了这个数字,感觉自己像在做梦。

他用力掐着自己的胳膊,试图让自己保持清醒。

这一切,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刘福贵二话不说,当场就让伙计回酒楼取钱。

很快,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就送了过来。

刘福贵数都没数,直接将布袋子塞到了陈峰的手里。

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合同,递了过去。

“小兄弟,这是独家供货协议,你看一下。”

“以后我福满楼所有海鲜,都由你来供应。”

“价格,就按今天这个标准,只高不低!”

陈峰接过合同,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便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刘福贵看着合同上刚劲有力的签名,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他紧紧握住陈峰的手,激动地说:“小兄弟,你真是少年英雄!是我的福星!”

面对如此巨款和赞誉,陈峰并没有得意忘形。

他从那些渔获中,仔细挑出四条个头最大,品相完美的石斑鱼。

用草绳穿好,递给了刘福贵。

他开口说道:“刘老板,这点小事,当不得英雄二字。”

“还有件事,要麻烦您一下。”

“小兄弟你说,什么事?”

“这两条,请您以我的名义,派人送去公社,交给马主任。感谢他对我们这些贫困户的关照。”

“另外这两条,送到渔具巷那家店,交给老板。”

“是他做的工具好用,我才有了收获,请他尝个鲜。”

“话一定要说清楚,是自家兄弟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刘福贵听完陈峰的这番话,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

如果说,之前陈峰在他心中的形象,是一个运气逆天的捕鱼奇才。

那么现在,这个形象,瞬间变得立体厚重起来。

他送鱼给马德昌,是在维系与官方的关系。

这说明他懂得感恩,更懂得借势。

送鱼给渔具店老板,还特意强调是自家兄弟。

这是在拉拢人心,将生意伙伴,转化成了自己圈子里的人。

这两份礼物,送得时机恰到好处。

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和处世智慧,别说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就是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自己,都未必能做得如此周全。

刘福贵心中,突然涌起强烈的预感。

这个少年,不仅有捕鱼的逆天手艺,更懂得人情世故。

再加上他敢闯魔鬼礁的胆识和魄力。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小小的渔村,根本困不住他,将来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