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别人野菜草根,我白面管够 第496章:生产队挖水渠

();

王启明摇摇头。

“二大说他有事,让我们听你指挥。”

林舟点了点头。

“行吧,那到了明天再说。”

晚上回到家,天已经完全黑了。

林舟摸黑去了那口空窑洞。

李铁林做工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周就把他要的东西都做好了。

林舟这几天一直在修缮这口窑洞,已经弄得差不多。

这口窑洞之前是给黄牛住的,所以地上有很多牛粪。

时间久了,牛粪全都粘在地上,即便用铁锹都铲不干净。

好在林舟有意念,把这些牛粪全都吸入空间,就当浇地了。

但即便如此,空气中还是弥漫着浓浓的臭味。

窑洞最里面摆着一排架子。

一共三层,每层差不多一米,上面还摆了很多木头盒子。

林舟朝盒子里放了点土,随后又种了一些蔬菜。

就看能不能发芽。

临走前,他拿来一个火盆放在地上,点燃之后才将门关上。

次日。

温度又下降了一点,地上已经开始结霜。

村里的人早早就起来了。

扛着铁锹,手里还拿着箩筐。

村里的劳动力分了两波。

一波修水渠,一波打柴。

没办法,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不打柴可能会被冻死。

虽然玉米杆子也能取暖,但这玩意不耐烧,做饭烧烧还行,取暖就有些不够看了。

除了打柴之外,这些人还有特殊任务在身。

那就是山里的红薯地。

这片红薯是王三保叫人偷偷种下的。

如今公粮交完了,也该把红薯挖出来了。

林舟带着一行人走到那口井旁。

“绳子带了没?”

林舟对着一旁的吴勇刚说道。

吴勇刚点点头。

“带了,你昨天特意嘱咐的,我怎么可能不带,你放心,长度刚好够到田里。”

林舟点点头。

“把绳子接到一起,一直通到田里面。”

吴勇刚点点头,随即招呼众人。

“大家把绳子捆到一起!”

众人闻言纷纷动起手来。

很快,几股绳子就被捆到了一起。

这绳子是用来做对照的,以防挖水渠的时候挖偏了。

万一挖的高低不平,那水到时候很难流过去。

王月茹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这一幕。

“小舟,你这都是跟谁学的?”

“这还用学?这不是常识吗?要是不用绳子拉着,到时候不就偏了?你没见过修房子吗?都会用一根身子吊着,为了确保房子不会修偏。”

王月茹点了点头。

二人说话之际,那条绳子已被拉直。

因为绳子太长,所以中间部分不可避免的会偏低。

林舟一边走一边调整,随后用一根木头作为固定。

这边定的点距井水只差五米,差不多就是出水口的位置。

吴勇刚见状问道:

“小舟,接下来干什么?”

林舟指了指绳子。

“就沿着这条绳子挖,水先不要挖通。”

吴勇刚点了点头,随后转身招呼身后几人:

“来俩搭把手,把这头拴在井边的老槐树上!拉紧点,别松垮了!”

俩人赶紧上前,帮着把麻绳一端绕在槐树上,使劲拽了拽,直到麻绳绷得笔直,才用木楔子把绳头钉进树根旁的土里。

林舟走过去,蹲在麻绳中间位置,从布兜里掏出根两尺长的木杆。

杆身上用刀刻着几道浅浅的印子,最下面一道标着一尺半。

这是他托李铁生做的。

把木杆竖在地上,眼睛顺着杆身往麻绳上瞄:

“刚哥,你那边再拽紧点!麻绳得跟木杆上第三道印子齐平,这样渠底才能往东斜,水才能顺顺当当下田。”

“还要按印子来?”

王月茹凑过来,手指碰了碰木杆。

“我还以为只要顺着绳挖就行呢。”

“光顺绳不够。”

林舟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咱这渠从井到东边的地足足有七百多米,要是平的,水到中间就堵了,地头的红薯浇不上。修渠的是水走寸坡,每走十步,渠底得低半寸,这样水才能淌得匀。”

说着便从怀里掏出个粗瓷碗,舀了半碗井水,放在麻绳旁的平地上。

“你看这碗里的水,要是渠底平,水就跟碗里一样不动,要是有坡度,水才会往低的地方流。”

王月茹盯着碗里的水面看了会儿,笑道:

“还是你想得细,要是我来弄,保准挖平了。”

这时众人已经拿起铁锹,顺着麻绳开始挖渠。

秋天的土刚收完庄稼,还带着点潮气,不松不紧,铁锹**去很轻松就能带起一锹土,比夏天黏糊糊的土好挖多了。

吴勇刚力气大,一锹下去能挖多半尺深。

他边挖边喊:

“都注意着点!渠宽就按两尺来,别挖太宽,宽了费工,窄了又淌不开水!”

有人挖着挖着,从土里翻出几粒漏下的玉米粒,赶紧捡起来塞进嘴里。

这年头粮食金贵,哪怕是几粒玉米,也舍不得浪费。

林舟看见,也没多说,只是叮嘱道:

“挖出来的土别堆在渠边太近,离沟沿三尺远,省得下雨冲回沟里。”

七百米的距离,差不多需要挖一周。

好在这里的石头不多,不然只会更久。

众人干的十分卖力,没有一个人喊累。

毕竟这是关于水的。

只要这条水渠挖出来,那整个四河生产队的亩产量都能翻上一番。

这次一共来了五十几个人,有男有女。

女的进度稍微慢一些,但也不差多少,每个人都在奋力追赶着。

林舟见状不由感叹道:

“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他原本还想给众人安排一下分工,这样效率能高一些。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根本不用他指挥,乡亲们自发就完成了分工。

三四个人挖土,抽出来一个负责倒土。

这配合,完全不像是第一次干啊。

见林舟一脸惊讶,吴勇刚笑着说道:

“每年队里都会有人去县里帮着修水渠,这活熟,早都知道怎么弄了。”

林舟点了点头。

怪不得这么熟练,原来是早都干过。

他也没有偷懒,拿了把铁锹跟着几个知青一起下了地。

这个时候的地确实好挖,比夏天和冬天的都要软。

虽然有些地方上冻了,但不是很严实,铁锹一铲就开了。

林舟一边干活一边利用意念把石头收入空间。

这样众人能省去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