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联姻之议
晨雾笼罩着慈云庵的青瓦,霍晗柳在赵垣的掩护下走进这座尼姑庵。
“太后,还是让微臣进去查探吧。”
“静慧师太认得你。我扮作香客,更容易探听虚实。”
霍晗柳示意赵垣在暗处接应,独自上前叩响庵门。
许久,一个小尼姑**眼睛打开侧门。
“这位施主,庵中今日不接待香客。”
“小师父行个方便,我家中老母病重,想来求个平安符。”
霍晗柳目光扫过回廊,注意到东侧一间厢房外站着两个带刀的婆子。
“施主请在此稍候,贫尼去请师父。”
待小尼姑离去,霍晗柳悄然向东厢移动。
“师太说了,七月十五前谁也不能见。”
厢房内,静慧师太正与一个背对窗户的男子低声交谈。那人身着普通商贾服饰,但举手投足间透着官场气息。
“青龙大人已经安排妥当。”静慧师太的声音透过窗纸传来,“只待七月十五,太庙火起,便是信号。”
“可靠吗?那孩子真能认出来?”
“放心,锁骨下的朱砂痣做不得假。只要当众验明,满朝文武都会知道当今皇上非先帝血脉!”
他们竟打算利用萧承稷的胎记大做文章!
“王公公留下的东西找到了吗?”
“还没有。但那霍氏已经起疑,昨日去了御药房……”
一阵风吹过,柏枝沙沙作响。霍晗柳急忙俯身,却还是被那男子察觉。
“谁?”
她转身欲走,却见那两个婆子已持刀包抄过来。
千钧一发之际,赵垣从墙头跃下,一剑刺穿一个婆子的肩膀。
“太后快走!”
霍晗柳刚冲出庵门,迎面撞上那个小尼姑。
“你……你是太后!”
霍晗柳来不及多想,一掌劈在她颈侧,小尼姑软倒在地,赵垣很快追上来。
“静慧师太逃了,那男子从密道走了。”
“回宫!立刻封锁城门,全城搜捕静慧师太!”
早朝时分,霍晗柳牵着萧承稷的小手步入太和殿时。
“臣有本奏!”兵部侍郎刘焕率先出列,“昨日南衙禁军换防,未按章程报备兵部,请太后明察!”
“刘爱卿所言之事,本宫已知晓。因慈云庵出现刺客,靖王临时调兵加强宫防,事急从权,未及通报。”
“太后!”李阁老颤巍巍出列,“老臣以为,皇上既已亲政,兵权调度当由皇上决断,而非……”
萧承稷突然拽了拽霍晗柳的衣袖,霍晗柳安抚地拍拍他的手,“李阁老此言差矣。皇上年幼,按祖制,军政大事由辅政大臣共议。靖王调兵是为护驾,何错之有?”
这些大臣表面争的是兵权,实则是在试探她对朝局的掌控力。
“既然诸位爱卿对朝政多有建言,不如这样——自今日起,六部事务皆由五位辅政大臣共议,本宫不再过问。”
李阁老等人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干脆地放权,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
退朝后,霍晗柳刚回到中和殿,赵垣便匆匆来报。
“太后,礼部突然更改了中元节祭祀流程,新增了"验明正身"环节!”
霍晗柳展开礼部呈上的章程,手指在“沐浴更衣”四个字上轻轻摩挲,“这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验看皇上胎记。”
“要不要臣去……”
“不必。此时阻拦反而显得心虚。你去告诉靖王,让他查查礼部最近与哪些人来往密切。”
赵垣刚退下,春桃又慌张跑来:“主儿,皇上在御花园摔着了!”
霍晗柳顾不得仪态匆匆赶往御花园。
“稷儿!”
“母后……”孩子抬起泪眼,伸出擦破皮的胳膊,“儿臣不是故意的……”
霍晗柳心疼地搂住他,目光却突然凝固在萧承稷因衣领松开而露出的锁骨上——那粒朱砂痣周围,竟隐约泛着不自然的红晕!
“太医,皇上这是……”
老太医恭敬道:“回太后,只是皮外伤。不过……皇上胎记周围似有药渍,微臣怀疑有人试图用药物改变胎记颜色。”
霍晗柳想起慈云庵中听到的对话,原来他们不仅要展示胎记,还要让它看起来像是后天点上去的假痣!
“此事不得外传。从今日起,皇上饮食起居皆由春桃亲自照料,外人一律不得近身!”
当夜,闻鸿轩潜入中和殿密报。
“臣查到,王皇后所出皇子确实有朱砂痣,但形状是圆形而非半月。更蹊跷的是,当年接生的嬷嬷三年前就离宫了,现下落不明。”
“可有七月十五的线索?”
“太庙守卫中混入了礼部的人,祭祀当日会故意制造混乱。臣怀疑李阁老与"青龙"有关。他每月初五都会去城西一处私宅,而那宅子的主人,正是当年汪文扬的门客!”
“靖王,你说若有人想证明稷儿非皇室血脉,除了胎记,还会用什么证据?”
“除非……找到真正的皇子?”
霍晗柳将慈云庵所见所闻一一告知,闻鸿轩的眉头越皱越紧。
“静慧师太收留了几个外地来的女眷,其中一人形迹可疑。”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他们选在这个日子绝非偶然。”
“臣已派人监视李阁老的府邸,这是今日从李府送出的密信,收信人是礼部刘侍郎。”
霍晗柳展开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朱砂已备,静候佳音。”
“朱砂……他们果然要在稷儿的胎记上做文章。”
赵垣走入房中,单膝跪地:“北境八百里加急,柔然可汗派使者前来议和,三日后抵达京城。”
“议和?柔然连年犯边,如今突然求和,必有蹊跷。”
“柔然使者抵达之日,正是七月十四。”
“太巧了。这些事若同时发生……”
“朝堂必将大乱。”闻鸿轩接道,“臣怀疑,柔然使者很可能是青龙安排的棋子。”
“赵垣,立刻派人监视所有入京要道,特别是北门。任何可疑之人,一律拿下。”
“遵命。”赵垣领命而去。
“明日早朝,我会宣布接待柔然使者的安排。你趁机观察李阁老等人的反应。”
“还有一事……臣查到当年接生王皇后皇子的嬷嬷姓周,离宫后曾在城南开过一间药铺,但三年前突然关门,下落不明。”
“找到她。她是关键证人,必须在中元节前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