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子民一脸高兴地接受了。就是农业部奖励的自行车有点坑,他有自行车又奖励一辆自行车?
这是,
哪个领导拍脑袋决定的?
“子民,经过厂领导研究决定提拔你为高级工。等康复了,回到厂里享受高级工待遇。”
杨厂长笑眯眯道:
“李子民,你少走了一二十年的路。轧钢厂的高级工屈指可数,代表了最高荣誉,那是无上光荣!”
李子民撇了撇嘴。
光荣吗?易中海光荣成了太监。
再说了。
后续八级工资制出来后,和现在的职称挂钩。万一给他定成了七级,八级工再调去大西北。
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李子民辛辛苦苦打一个月螺丝,挣个百八十块。还不如陈雪茹给的零花钱,就没打算回去打螺丝。
“李子民,你不乐意?”
大领导看出李子民不情愿。
“大领导,我在轧钢厂没上满一个月班。靠几个小发明,杨厂长给我评高级工不合适。”
“会让老员工寒心的。”
大领导笑了笑。
“小杨,我就说李子民不中意。人家有媳妇养着,你还不如来实际的少整虚头巴脑的东西。”
杨厂长一脸尴尬。
大领导和他打赌,他给予的奖励对方不想要。果然,让大领导说中了。
“李子民,那你想要什么?”
杨厂长问道。
李子民板着脸,一脸严肃道:“杨厂长,我能为轧钢厂做出一份贡献那是我的荣幸。”
“我啥也不要!”
不等杨厂长说话,大领导大笑:
“你小子,真是滑不溜秋的。我要不好好奖励你,寒了你的心,肯定要被农业部挖走了。”
“知道你好这一口,给你搞了一箱。”
说着,
大领导的司机将搁在门口的纸箱子打开,居然有一箱子华子。
李子民粗略一数,至少有二十多条。他辛辛苦苦帮李主任平事,掏空李主任的家底也就搞了三条。
要么说,
大领导能当上大领导,这格局就够某人受用一辈子了。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诚。
“大领导,那怎么好意思呢。”
杨厂长眼皮子抖了抖。
李子民嘴上客气,手却很诚实。
话没说完,
就将一箱子华子搬进了房间。
“李子民,厂里决定奖励你两百块。我知道你不缺钱,但是我们的一片心意也希望你再接再厉搞发明......”
......
轿车上。
“小杨,做人做事要大气。”
大领导没头没尾地来了一句话。瞬间,让杨厂长尴尬了。
“大领导,我...”
大领导摆了摆手,道:“说到底,人家不欠轧钢厂什么。今后啊,有关李子民的任何消息。”
“都要跟我汇报。”
杨厂长汗流浃背。
来之前,大领导视察了一下轧钢厂。还单独找了七车间几个工人,张主任谈过话。
恐怕,
听到了一些对他不利的消息。
“看看人家农业部又是聘请技术员拿津贴,又是送自行车。万一被撬走,那可是轧钢厂的重大损失。”
“这次,轧钢厂又能开三条生产线。李子民功不可没啊.....”
大领导有些不满。
杨厂长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忙不迭地点头。
......
“京茹,不错哟。”
李子民掐了掐秦京茹的小脸蛋,夸道:“家里来客人,又是端茶,又是给瓜子。”
“没给我丢人。”
秦京茹来不及高兴。
看到阎埠贵凑了进来,连忙将桌上剩的瓜子,点心端回了房间。
“李子民,大领导是不是忘了自行车?”
等李子民出门一看。
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停放在门口。原来,马局长直接带来了。
“三大爷,这是大领导他们奖励给我的自行车。”
话落,
凑热闹的住户一个个倒吸一口凉气,反应最大的是贾张氏。
“什么?又送自行车?”
贾张氏眼珠子都红了。
张口就说:
“李子民,反正你也用不上。就冲你和淮茹的关系,要不送给我们吧?”
李子民一乐。
许久没收拾贾张氏,贾张氏觉得自己又行了吗?
“贾张氏,这可是一辆自行车呢!搁外面卖一百六七十块钱,关键是,有钱还特难买到。”
贾张氏讪讪一笑。
她一时嘴快,说出了内心想法。对方可是李子民,给她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上去硬抢啊。
人群中,
秦淮茹看着李子民左边一辆自行车,右边一辆自行车。
心里发堵。
如果能够重活一世,回到过去。她一定选择嫁给李子民!可惜没有后悔药吃,只能暗暗抹泪。
“李子民,考虑出手不?”
阎埠贵眼馋了。
“你有一辆自行车,你媳妇是坐三轮车,多的这辆自行车反正用不到。要不便宜一些卖给我?”
阎埠贵一咬牙。
“我出价一百五十块!”
李子民摇头。
“三大爷,不是钱的事。有人已经预订了,等下次再奖一辆自行车,我可以考虑一下。”
“再奖一辆?”
贾东旭绷不住了。
他想损李子民几句,可一想到对方恐怖的实力。担心说漏嘴,又给对方发明的灵感。
只能闭嘴。
大院里,
虽然所有人觉得李子民荒谬,但没人质疑。因为李子民一言不合,是真能给他们惊吓!
“除了自行车还有别的奖励吗?”
阎埠贵心痒痒。
“也就奖励了两百块,每月还拿一份农业部的津贴吧。呵呵,谁再说我吃软饭,我可挑理了啊!”
李子民有了工资,支棱起来了。
阎埠贵差点惊掉下巴!
想追问,
结果李子民推着自行车回去了。
“二大爷,到底怎么回事?李子民不是轧钢厂的工人,办了病退,他怎么又能领农业部的津贴?”
阎埠贵心想,李子民肯定忽悠人。
刘海中叹气,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他只有干羡慕的份。
“三大爷,别乱说话。大领导,杨厂长他们都来了,李子民撑死了坑我们,怎么敢坑领导。”
“肯定是发明的插秧机,获得了农业部的青睐。一人一天插二十亩地呢......”
忽的,
前院响起了抽泣声。
众人寻声看去,是秦淮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