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即刻拟一剂安神定志、平肝潜阳的方子,皇上用下早些安寝,明日便能大好。”
沈晏辞扬手示意侯院判退下。
旋而指尖深深陷进跳动的太阳穴,哑着声音道:
“母后。宜妃心思歹毒至此,她伺候朕多年,朕竟是容着这般蛇蝎女子,害了朕那么多骨血......”
他抬起蔓着血丝的眸子,望向太后的目光中竟夹杂着几分迷茫与脆弱,仿若在寻求一个答案,
“朕实在不明白,朕到底做错了什么,才要上苍这般惩罚于朕?
先帝在时,儿子常见母后与皇贵太妃她们相处和睦。彼时六宫融洽,人人亲厚。怎的到了儿子这里,就偏生出这许多风波......”
太后本意是来兴师问罪的。
可沈晏辞这番自责自述,偏如兜面浇下的一盆冷水,熄了她的怒火。
她早已打好腹稿的那些质问与斥责,只得被硬生生堵在喉头,化作一声安抚的叹息,缓声宽慰道:
“人心难测。你无谓因着旁人的罪孽,而责备自身。”
沈晏辞垂眸颔首,愧疚道:
“深夜叨扰母后休养,是儿子的不是。丽欣的那些供词,儿子是一个字也不信的。
只是此事若在六宫传扬开来,纵是捕风捉影,也恐有损母后圣德清誉。所以儿子才不得不请慧莲姑姑入一趟慎刑司。”
他抬眸,看向太后的目光带着恳切的保证,
“母后放心。儿子知道慧莲姑姑伺候母后多年,劳苦功高,此番也必不会让人对她用刑。她此去只为与丽欣当面对质,理清事实,堵住悠悠众口。
若再为了儿子后宫的风波,令母后蒙受不白之冤,那才更是儿子的罪过了。”
沈晏辞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太后的意料之外。
他句句都在为太后思虑周全,反倒是僵了太后满腹的机锋无处施展。
如此,太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得柔缓了声,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你我母子之间,说这些可就生分了。哀家如何不知你心中所想?连夜赶来见你,也只是怕宜妃闹出这样的事,你会郁结难舒。”
她轻拍沈晏辞的手背,沉声道:
“后宫这些事,自有哀家与皇后替你担着。若论失察之责,那哀家这个做太后的,岂非过错更大?你切莫如此苛责自己,徒伤龙体。”
沈晏辞动容道:“母后伤病才愈,如此为着儿子的事思虑难眠,还要深夜赶来宽慰儿子,儿子实在感动。”
说话间,侯院判奉了煎好的汤药入内。
沈晏辞并不喝,丢在一旁晾着温度,目光随即关切地转向太后,温声问道:
“母后胸口的刺伤可好了?”
太后颔首道:“已然痊愈。”
沈晏辞不放心道:“您在仙寿宫清修礼佛,总道医者身上沾染血腥,不洁不净,只愿用您用老了的太医,少有许侯院判替您诊治的时候。
但侯院判到底是太医院之首,医术自是精湛。母后今日既来了......”
他转向侍立一旁的侯院判,语气不容置喙道:
“你去即刻为太后请了平安,也好让朕安心。”
闻言,太后心口猛地一沉,
她压根就没有受伤,待侯院判查过,谎言岂非不攻自破?
太后指尖在袖底骤然掐紧,面上却波澜不惊,
“伤在胸口处,如今既已痊愈,外男也是不宜查看了。”
“母后所言极是,是儿子关心则乱,糊涂了。”沈晏辞想了想,又说:“朕记得西域进贡的玉容生肌膏,正是促愈除疤的好东西。”
说着转头对宫女道:“去把药取来,即刻为太后涂上。”
“不必麻烦。”太后推诿道:“皇帝头疼着,不好再为了这些琐事而费心。还是听太医的,用了药早些安置吧,”
她起身欲走,却听沈晏辞失落道:
“母后这是连这点让儿子尽孝的心意,都不愿成全吗?”
他垂下眼睫,声音低下去,
“儿子到底比不上五弟,能事事与母后贴心。若五弟在此,母后定是欢喜的。”
太后道:“皇帝这便是浑话了。哀家潜心礼佛,自有佛祖保佑,百害不侵。那些愈合疤痕的伤药,多半用生灵骨血做引,沾满杀孽秽气,哀家轻易用不得。”
沈晏辞定定看着她,这才笑了,
“也对。母后修得是大乘佛法,得佛祖庇佑,那样重的伤,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痊愈,实在是神迹。
儿子原本存了私心,不愿让母后奔波为国祈福,想让母后留在宫中,儿子也好日日请安,略尽孝道,弥补这些年天伦疏离的憾事。”
他顿一顿,忽而握住太后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太后骤然紧缩的瞳孔,笑意更甚道:
“可如今看来,五台山灵气充沛,佛法庄严,最是养人。为着母后凤体安康,您还是得尽早去五台山清修静养,聆听佛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