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爆属性,从参军开始速成武神 第39章 忧思盼君归,存亡一线间

();

书房内,烛火静静燃烧。

吴达被拖拽出去的哀嚎声在夜风中断绝,仿佛从未响起。

萧羽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一股夹杂着泥土气息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他愈发清醒。

李道宗。

江夏王。

这根钉子,算是埋下了。

他并不畏惧,只是觉得有些厌烦。

这些身居高位的宗室权贵,总喜欢用这种阴私的手段,来剪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看不到天下大势,看不到万民疾苦。

眼中只有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得失。

与这些人争斗,浪费心神。

“主公。”

一个声音自身后响起。

萧羽回头,看到李勣不知何时已站在书房中央。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儒衫,洗去了牢狱中的污秽,整个人显得精神了许多。

只是那双眼睛里,还残留着今夜所受冲击的余波。

“他走了?”李勣问。

“嗯。”萧羽应了一声,“一个传话的阉人,不必在意。”

李勣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江夏王李道宗,在朝中根基深厚,党羽众多。”

“他主管兵部,天下兵马调动,皆要经他之手。”

“主公今日驳了他的面子,怕是后患无穷。”

萧羽走到主位上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凉茶。

“后患?”

他端起茶杯,看着杯中漂浮的茶叶。

“我萧羽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从不畏惧什么后患。”

“他若想斗,我便陪他斗上一场。”

“正好,也让长安城里的那些人看看,我这西秦之地,不是谁都能伸手的地方。”

李勣看着萧羽,看着他那张年轻却写满杀伐的脸。

他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这才是他选择追随的人。

有经天纬地之志,亦有横扫六合之勇。

“主公,李道宗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他今日派人来,名为借刀杀人,实则一石二鸟。”

李勣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若主公杀了我,便是为您树立了一个残害降臣的恶名,日后陇西士人,再无人敢真心归附。”

“同时,也遂了他剪除异己的心愿。”

“若主公不杀我,便是公然与他为敌。”

“他便可借此在朝中攻讦主公,言您包藏祸心,收拢西秦余孽。”

萧羽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分析得不错。”

“那你觉得,我该如何应对?”

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李勣。

这是考验,也是信任。

李勣没有立刻回答。

他在书房中踱了几步,脑中飞速运转。

片刻之后,他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釜底抽薪。”

“哦?”萧羽示意他说下去。

“李道宗想给主公您扣一个‘包藏祸心’的罪名,那我们就让他无话可说。”

“主公明日便可上奏朝廷,为我请功。”

“就说我李勣深明大义,不仅劝降了西秦旧部,更为大唐平定陇西,献上了安抚民心之策。”

“奏疏之中,要将我的功劳写得越大越好。”

“如此一来,我便不再是降臣,而是有功之臣。”

“李道宗再想动我,便要掂量一下,与一位灭国功臣举荐的‘贤才’为敌,会引来何等非议。”

萧羽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李勣,果然是李勣。

这份**嗅觉,远非张彪、赵虎之流可比。

“这只是第一步。”

李勣继续说道。

“光有虚名,还不够。”

“主公需要让我,做出真正的功绩来。”

“用实打实的政绩,堵住所有人的嘴。”

“陇西之地,新附大唐,百废待兴,正是建立功业的最好地方。”

“在下恳请主公,将最难治理,也最容易出成绩的韩地,交予我来打理。”

“不出半年,勣必将韩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归心。”

“到那时,我李勣之名,便不再是西秦的降臣,而是大唐的能臣。”

“李道宗,他便再也找不到任何借口,来攻讦主公与我。”

萧羽看着他,缓缓点头。

“很好。”

“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陇西郡守之位,我会为你留着。”

“但在此之前,你需要用你的能力,向所有人证明,你配得上这个位置。”

李勣躬身一揖,神情肃穆。

“勣,明白。”

“只是……”他话锋一转,面露忧色,“江夏王府的那个管家,主公打算如何处置?”

萧羽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一个阉人,竟敢在我面前作威作福。”

“还想替他的主子,要我的命。”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对着守在门外的王虎,下达了命令。

“王虎。”

“在!”

“刚才那个阉人,送出城了吗?”

王虎瓮声瓮气地回答。

“回总管,刚出城门。”

“嗯。”

萧羽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派一队人,跟上去。”

“做得干净点。”

“别让人知道,他是死在陇西地界上的。”

王虎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

“是!”

他转身离去,脚步声沉重而坚定。

李勣站在书房内,听着这番对话,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杀伐果断。

这位主公的手段,比他想象的,还要狠厉。

一个王府管家,说杀就杀了。

这等于是在李道宗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

从此,再无转圜的余地。

他看着萧羽的背影,那背影在烛光下显得愈发高大。

他知道,自己这条船,是上对了。

……

陕州,三里村。

这是一个紧挨着萧家村的贫瘠村落。

村里的屋子,大多是黄土夯筑而成,低矮而破败。

初夏的风,吹过光秃秃的田埂,带着一丝干燥的尘土味。

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此刻却挤满了人。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这里,伸长了脖子,望向村口的小路。

他们的脸上,是混杂着期盼、紧张与恐惧的复杂神情。

人群中,一个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王婉儿扶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靠在老槐树的树干上,脸色有些苍白。

她的小腹已经大得惊人,仿佛随时都会临盆。

身上的粗布衣裳洗得发白,却依旧干净整洁。

“婉儿妹子,你身子这么重,咋还跑出来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村妇,满脸担忧地扶着她。

“快回去歇着吧,这里风大。”

“是啊婉儿,你这都快生了,可不敢再折腾了。”

旁边的几个妇人也纷纷劝道。

王婉儿对着她们,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谢谢几位嫂嫂,我没事。”

她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村口的方向。

“我想……我想听听他的消息。”

自从十个月前,她怀有身孕之事被父亲苏星河发现,怒不可遏地将她赶出家门后,她便举目无亲。

是三里村这些淳朴的村民收留了她,给了她一个栖身之所,靠着百家饭,才撑到了今天。

她不敢回萧家村。

她怕给萧羽的家人带去麻烦,更怕自己这副模样,会影响到萧羽的名声。

她只能在这里,默默地等待。

等待那个曾许诺她两年之约的男人。

十个月,音讯全无。

她不知道他在哪里,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自己。

腹中的胎儿,一天天长大,带给她为人母的喜悦,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思念与恐慌。

今日,听闻朝廷派了军官,前来宣告参军子弟的战况。

她再也坐不住了。

她要知道,他还活着。

一定要活着。

“来了!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村口的小路上,一队身着大唐军服的兵士,正向这边走来。

为首的,是一名身披轻甲的校尉,面容肃穆,手中捧着一个黑色的木盒。

他身后跟着几名书吏,捧着厚厚的名册。

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

那校尉走到老槐树下,将木盒放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桌子上。

他环视了一圈村民们那一张张紧张的脸,沉声开口。

“奉陛下之命,大唐雍州大营,于陇西大破西秦薛举!”

“此战,我大唐将士,奋勇杀敌,荡平贼寇,功在社稷!”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

“然,战阵无情,刀剑无眼。”

“此战,我陕州府籍贯,共有二十三名将士,为国捐躯。”

二十三名。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砸在所有人的心口。

人群中,响起了压抑的抽泣声。

王婉儿的心,瞬间揪紧了。

她的手死死地抓住树干,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的呼吸变得急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名校尉。

校尉打开了手中的名册,面无表情地开始宣读。

“三里村,王二狗。”

人群中,一个正在抹泪的老妇人,听到这个名字,身体一软,直接瘫倒在地。

“我的儿啊——!”

凄厉的哭喊声,撕裂了村庄的宁静。

“萧家村,李大壮。”

“……”

校尉的声音,像是一柄无情的铁锤,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人们的心脏。

每一个名字念出,都伴随着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

悲伤,如同瘟疫一般,在人群中蔓延。

王婉儿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她的耳朵里,嗡嗡作响。

她听不清那些哭喊,也看不清那些悲痛的脸。

她的整个世界,只剩下那个校尉冰冷的声音,以及那一张一合的嘴唇。

不要。

不要念出那个名字。

求求你,不要念出那个名字。

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祈祷,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腹中的胎儿,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紧张,开始不安地蠕动起来。

她一手护着小腹,一手死死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发出一丝声音。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

一个又一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从校尉的口中吐出。

王婉儿的心,也随之一次又一次地被凌迟。

终于,校尉合上了名册。

“以上,便是此战阵亡的全部将士。”

“朝廷追封其为烈士,家属可领抚恤银五十两,其子可免十年徭役。”

他说完,对着众人躬身一揖。

整个村口,一片死寂。

只剩下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发出的压抑而绝望的哭声。

王婉—婉儿的身体,还保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结束了?

阵亡的名单,念完了?

没有他?

没有萧羽?

这个念头,像一道微弱的光,穿透了她心中厚重的阴云。

她有些不敢相信。

她怕是自己听漏了,怕是自己产生了幻觉。

她扶着树干,用尽全身的力气,颤抖着站直了身体。

她想走上前去,再问一遍,再确认一遍。

可她的双腿,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得无法移动。

就在这时,那名校令身后的书吏,拿出了另一份名册。

这份名册,是红色的。

“接下来,宣读此战有功将士之封赏。”

书吏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

“萧家村,萧大山,作战勇猛,斩首**,官升队正,赏钱十贯!”

“……”

一个又一个名字被念出,伴随着一阵阵惊喜的欢呼。

悲伤与喜悦,在小小的村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王婉儿的心,却依旧悬着。

她不在乎什么封赏,不在乎什么官职。

她只要知道,他还活着。

那个红色的名册,一页页地翻过。

书吏的声音,不疾不徐。

王婉儿的呼吸,几乎停滞。

终于,书吏翻到了最后一页。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敬畏与激动的声音,高声宣读。

“萧家村,萧羽!”

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王婉儿的身体猛地一颤,扶着树干的手,骤然收紧。

“于陇西之战,亲冒矢石,阵斩西秦国主薛举,大将宋金刚,为平灭西秦立下首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陛下龙颜大悦,特旨!”

“晋,冠军侯!”

“食邑三千户!”

“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长安城内府邸一座!”

“另,擢升为镇西秦行军总管,节制陇西十万大军!”

“钦此——!”

书吏的声音,在寂静的村口,久久回荡。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按下了暂停键。

所有村民,包括那名宣读的校尉,全都目瞪口呆,像被雷劈中了一样,愣在原地。

冠军侯?

食邑三千户?

镇西秦行军总管?

节制十万大军?

这些词,他们听不懂,但他们能感觉到,那是一种他们连想象都无法企及的荣耀与权势。

那个从萧家村走出去的,被人唾弃的私生子。

如今,已经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短暂的死寂之后,人群轰然炸开了锅。

“天啊!冠军侯!”

“俺没听错吧?是萧羽!是咱们萧家村的萧羽!”

“他……他当了大官了!天大的官啊!”

村民们疯狂了,他们激动地议论着,欢呼着,仿佛这天大的荣耀,也降临在了他们自己身上。

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王婉儿。

在听到“冠军侯”三个字的时候,她没有激动,也没有狂喜。

她只是觉得,紧绷了十个月的心弦,在这一刻,彻底松开了。

他还活着。

他不仅活着,还活得很好。

他实现了他的诺言。

他真的,出人头地了。

一股巨大的暖流,从心底涌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眼前的一切,开始旋转,变得模糊。

耳边的欢呼声,也渐渐远去。

她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软,缓缓地向后倒去。

“婉儿!”

“婉儿妹子!”

身旁的村妇发出一声惊呼,连忙伸手将她扶住。

王婉儿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恬静的微笑。

两行清泪,顺着她的眼角,无声滑落。

那是喜悦的泪,是释然的泪。

在她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她只觉得小腹传来一阵剧烈的**。

羊水,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