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81了,谁还高考结婚?我成逆子打猎 第382章:我就担心他不满足

();

第二天早上。

天还没亮,夏永贵就带着王兵、杨威等三十个人出发。

三十户人家,上百的人到夏永贵家相送,场面极为壮观。

“你去到煤矿,不要偷懒,要努力干活!”

“要是老板发现你偷懒,把你辞退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天有3块钱啊,就算再辛苦,你也要坚持下去啊,我们种地的人,不能怕吃苦!”

“出远门了,可没人再惯着你,你性子急,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那样会吃亏的。”

“你们都是一个村的,出远门了要互相扶持,有什么事都一起照应。”

“发工资了别乱花钱,钱放在身上容易弄丢,你一发工资就到邮电所,将钱汇回来。”

“自己在外面,要吃饱饭啊!”

“身体也要注意!”

“记得给家里写信!虽然我不识字,但你弟弟已经六年级了,他可以读给我听!”

“……”

在父母、妻女的叮嘱声中,夏永贵带着三十人渐行渐远。

他们并没有往三岔街的方向走,那样的话还需要先进城,再从曲远县城乘车去青阳县。

这就远了。

三岔镇已经在曲远县的边缘,石河村又在三岔镇的边缘。清水河对岸十几里,就是青阳县的万安乡。

夏永贵是带着王兵等人走小路,直接走路去万安乡,从那里搭车进青阳城,再去龙坪乡的老黑山。

相对来说,从石河村去青阳县城,比去曲远县城更近,需要走的路也更少。

只是因为属地的原因,石河村的人很少会去青阳县城。

而且,在这个年代出行极为不便。

交通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夏在1984年才开始在十个大城市试点发行身份证,1985年才在全国普及身份证。

在没有身份证之前,大夏人出门还要生产队、村里或者单位开具证明。

张伟起床比较早,在晨跑的时候,刚好看见前方夏永贵带着王兵等人出行的队伍。

“但愿他们都能挣到钱!”

“平安回来!”

张伟停下脚步,看着渐行渐远的队伍,没有追过去打招呼,只在心里默默的送上祝福。

接下来两天,张伟都在家里。

看《神农本草经》,训练金雕,在放**时候教张采、张军和张丽写字识数,跟读《声律启蒙》。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夏永贵也回到了村里。

“村长说杨威他们都下了矿!”

“听说他们每人一天要挖2000多斤煤!”

“都是用镐刨开挖,然后用背篓背出来的,每人每天要往返几十次。”

“那也太辛苦了吧!”

“不辛苦,人家煤老板能开一天3块钱的工资?”

“就是,只要每天能有3块钱,辛苦一点又算什么!”

“可惜我没有去成!”

“……”

夏永贵回来后,石河村的村民打听到一些挖煤的事。

“村长真给我们村做了一件大好事!”

“可不是嘛,他是我们村的大救星,一次就解决了三十个人的工作问题!”

“关键,那还不是一般的工作!是一天可以挣30块钱,一个月有90块收入的高工资工作。”

“等小杰下个月汇款回来,我就有90块钱了!”

“我家威威,还不是能汇款90块钱!”

“我家也有!”

“一个月90块钱啊,放以前我是真不敢想,到现在还觉得跟做梦似的。”

“这都是村长给我们找的出路!”

“我们选他当村长,是真选对了!”

“要说啊,就没有比他更好的村长了!”

“是撒,他这次带去的人,都是村里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我听说他儿子夏猛想去挖煤,村长都没同意。”

“嗯,我知道!因为这件事,夏猛还和村长闹呢!”

“村长真是大公无私!”

“是啊,他总是为我们考虑!”

“这样的好村长,我们要记住他的好!”

“等威威的汇款拿到了,我说什么也要给村长买一条烟送去,感谢他!”

“你买烟啊,那我打酒!”

“我给他买大米!”

“我……”

“……”

这段时间,村民们议论的话题,也都跟村里人去挖煤有关,每个人都对夏永贵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在石河村,夏永贵的威望更高了!

张伟也听到了这些议论。

他也感慨,夏永贵真是为村民们谋了一个好出路。

有这样为村民着想的村长,是石河村的幸运。

只是,他心中始终有一种隐隐的担心。

私人的小型煤矿,太容易出事了。

出去的那么多村民,千万别钱没挣到多少,却出事了。

“要不要找个时间,跟夏叔说一下呢?”

“可是,我怎么说?”

“没凭没据的,我说了夏叔会相信吗?”

“乡亲们会重视吗?”

“他们会不会说我诅咒那些去挖煤的乡亲?”

张伟心里纠结。

叹了一口气:“算了,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

“那种灾厄,也不是一定会发生的!”

“但愿他们都平安回来吧!”

撇过这些事,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事。

“刘建军应该要回来了!”

“等他回来,我就有枪了!”

“到时候怎么和父亲说?”

“县教育局那边,对三岔中学的事也该有处理结果了。”

“也不知道刘建军能不能带回结果?”

“于洪敏那老小子,这几天又在做什么?”

“我也该去了解一下了!”

“别让小云又在学校受欺负。”

张伟放心不下张云,决定到学校去看看,跟张开明和李静打了一声招呼后,骑着黑玫瑰去往镇上。

“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老黑山挖煤了,只有伟伟在家里无所事事的。”

“这也不是一个事啊!”

看着张伟远去的身影,张开明摇头说道。

李静道:“又不是伟伟一个人没去挖煤,张凯、李勇和黄勇,他们几个也没去。”

张开明道:“一共只有三十个名额,村里的青壮年那么多,肯定有很多人去不成撒!”

“你心里清楚,还说这些做什么?”李静道:“我看伟伟说的不错,他就在家里,偶尔去附近林子里打打猎,也是不错的。”

“我们家的条件,现在可以了!”

“不用羡慕别人家!”

张开明眉头紧锁,叹气道:“我就担心他不满足在附近的林子里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