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81了,谁还高考结婚?我成逆子打猎 第134章:对比的伤害

();

夏永贵的运气不太好。

在拖拉机站打听,得知今天清早有一辆拖拉机去往了青田乡。

青田乡在三岔镇去往曲远县城的路途中,距离三岔镇大约四十里。

那辆拖拉机虽然不是进城的,但如果赶上的话,也能搭便车到青田乡,能少走四十里路。

李大顺不禁有些懊恼,说道:“要是早点来的话,就赶上了!”

夏永贵笑着道:“高站长说,那辆拖拉机早上六点就出发了,我们就是再早也赶不上。”

李大顺道:“估计今天是没有别的便车了!”

夏永贵道:“有更好,没有也没办法,反正我早就做了走进城去的打算。”

说完,也不再啰嗦,辞别李大顺,一个人顺着曲三公路(从曲远县城到三岔镇的公路名)赶路。

顶着红太阳,一路翻山越岭,过了中午,夏永贵赶到青田乡。

青田乡有两条街,一条老街狭长,一条新街宽阔,十米宽的街面铺满青石板,曲三公路穿街而过。

新街两旁,几乎都是新建的两层砖瓦房,也有几栋三层的平房,看起来比三岔街洋气许多。

与三岔街的农历单号赶集不同,青田街是农历双号赶集。

今天农历二月初九,。

是单号,不是青田乡赶集的日子。

可即便如此,青田新街上依然有少数的门店开着门,也有零星的一些人在逛街。

新街头上,“大众饭馆”开着门在营业,门口停着一辆拖拉机,一辆军绿色的140卡车,还搁着几辆自行车。

夏永贵走到这里,又饥又渴,见饭馆在开门营业,犹豫了片刻,目光从饭馆门口停的140卡车和拖拉机上扫过,咬牙走进饭馆。

饭馆里,有三桌客人在吃饭。

其中一桌是一个年青人单独吃,另外一桌是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小年轻,最后一桌有四五个人,男女都有,年龄不一,看起来是街上某个单位在搞接待,喝酒正欢。

夏永贵只点了一碗素面。

他特意坐到两个人吃饭那一桌旁边的桌子,一边吃面一边听两人谈话。

越听他越欢喜。

飞快的吃完面,然后走过去,给一人递了一支大前门,说道:“两位同志,你们是进城的啊!”

中年男人似乎很有经验,看了夏永贵一眼,接了烟后问道:“同志,你是要搭便车?”

夏永贵道:“我从三岔镇赶来的,有急事进城,刚才吃面的时候听你们说天黑前能赶到城里,就猜门口的那辆140大卡车是你们的。”

“因此冒昧的来打扰,如果方便的话,搭我一程。”

说完,不等中年男人开口,又抢着说道:“我可以给车费,就按从青田乡进城的中巴车票价给。”

中年男人一笑,“看你有急事,那就让你搭一程。”

“至于车费,那就算了!”

见对方同意他搭车,夏永贵大喜,口里说道:“那怎么好意思!”

中年男人道:“反正是顺路的事,你不用客气。”

夏永贵也就不再客气,说道:“那你们先吃饭,我去外面等你们。”

中年汉子点头。

夏永贵去了饭馆的吧台,招呼老板,连同中年男人那一桌的饭钱,一起结了账。

他吃一碗素面6毛钱。

中年汉子那一桌吃的一荤两素,是2块6毛钱。

一共花了他3块2毛钱。

夏永贵却没有心疼,又去旁边的小卖部买了两包红塔山,一包也是6毛钱,又花了他1块2毛钱。

中年男人和小年轻吃完饭,准备结账时,老板告知先前的客人已经帮他们结账了,中年男人似乎也见怪不怪。

出了门,见到夏永贵,他客气的道:“同志,不就是搭个顺风车嘛,你还这么客气做什么!”

夏永贵笑着道:“你让我搭车还不收钱,我就请你们吃一顿!

“说起来,我还占便宜呢!”

他这么说,也是实话。

在八十年代初期,车票是比较贵的。

比如,从三岔镇坐车进城车票要9块钱,从青田乡进城车票要6块钱。

夏永贵帮两人结饭钱才2块6毛钱,再加上两包红塔山的1块2毛钱,总共也才3块8毛钱。

比6块的车票还便宜2块2毛钱。

夏永贵边说,拿出买的两包红塔山,给中年男人和小年轻一人手里塞了一包。

两人客气一番,推辞不过,也就乐呵呵的收下。

一般来说,140卡车司机让人搭车,通常也只会让人站在后面的车厢里。

不过有了先前的结饭钱和刚给的红塔山,中年男人直接邀请夏永贵坐到了驾驶室。

这可把夏永贵高兴坏了。

从青田乡到曲远县全是石子路,140的卡车一跑起来,扬起的尘土堪比一场小型的沙尘暴。

要是站在敞开的车厢里,等到了城里衣服上的灰都只怕有两斤。

那3块8毛钱没白花。

一路上,三人在驾驶室愉快的聊着天。

夏永贵也知道了两人的信息。

中年男人叫雷洪军,是青阳县龙坪乡一个叫老黑山村的人,那个小年轻是他儿子雷志华。

说起青阳县别的地方,夏永贵可能还不知道,可说到老黑山,他恰巧知道。

老黑山盛产煤,那里整座整座的大山都是露天煤矿,看起来就是一座座黑色的山,因此叫老黑山。

都说靠山吃山,老黑山有煤矿,1978年改革开放后,雷洪军想办法弄了一辆140卡车,搞起了运输,主要是往外面运煤。

他今天来青田乡,正是给青田乡送了一车块煤来。

聊天中,夏永贵还知道了雷洪军现在不仅搞运输,还承包了几个山头,自己开煤矿。

如今生意很好,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了万元户。

雷洪军还说,准备再买一辆140卡车,以后让他儿子雷志华也单独跑车,这样生意能做得更大。

夏永贵羡慕不已,一路上都在感叹,有矿的地方就是不一样。

万元户啊,也不知道石河村何年何月能有一个万元户?

莫名的,他脑中浮现出张伟的身影。

可很快他又摇头。

就算张伟有些本事,可石河村那个地方田少,也没有矿,分田的时候人均一亩地都没分到,任谁有通天的本事,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他心里再一次痛惜,要是张伟没出事,以后能考上大学,说不定还能有个好前程。

可这次出事了,以后只能留在石河村种地,前途算是毁了。

再看雷志华,与张伟差不多的年纪,却马上要独自开140卡车跑运输了,以后就算和雷洪军分家,也能成为一个万元户。

这一对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夏永贵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女儿夏枝是那么优秀的人,难道以后,真的跟着张伟回石河村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