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担还是有点用的!
后山小路果然还结着冰,脚踩在上面滑不溜秋的,好几次张伟都差点摔倒,幸亏点下扁担支撑,才保住身体平衡,没有摔跤。
这条近路张伟小时候经常走,极为熟悉,十来分钟就到了三岔镇。
三岔镇之所以叫三岔,其实就是这里是三地的岔路口。
一条东往大义林场,一条南下富尔山林场,还有一条西去西岭林场。
八十年代的三岔镇规模不大,只有一条两三米宽的青石板街道,街长三四百米,两旁大都是老式的木瓦房子。
三岔镇是每月逢农历的单号开街,开街人们也称之为“上街”、“赶场”、“逢场”或者“赶集”。
不同村的人有不同的叫法,但都是一个意思。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四,是双号,不逢场,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只有少数住家的店铺开着门。
张伟自东边而来,他从东街头往西街走。
前行一百米左右,左边街道上是一间较大的店铺,门口有**台阶,宽阔的大木门上挂着一块木牌,写着“三岔供销社”。
张伟二舅李大成就在供销社当售货员,此时应该就在里面。
他想念二舅,二舅和二舅母一样都对他很好。
可现在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时间不多,去见了二舅只怕一时半会儿走不了。
“既然重生了,以后有的是时间!”
张伟往供销社里面看了一眼,心里默默说了一句,就匆匆而过。
在快到西街头的地方,他看见“青凤裁缝店”开着门。
张伟驻足,往里面看了一眼。
不大的店铺里,一面墙上挂着几件成衣,柜台上堆着一卷一卷各色的布料。
两台缝纫机占据了店里大部分空间,缝纫机后分别坐着一位清瘦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大辫子的姑娘,两人都全神贯注的操作缝纫机。
清瘦中年男人就是沈裁缝,名字叫沈青衣。
大辫子姑娘是他女儿沈彩凤。
“谁能想到,三十年后黄浦江头大名鼎鼎的‘裁神’和大夏的服装、零售巨头,现在竟然蜗居在这么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店铺里踩缝纫机呢?”
看着店里的沈青衣和沈彩凤,张伟一阵唏嘘。
但他也只是在心里感慨了一句,便收回目光,迈步继续前行。
现在对他来说,去结交‘未来裁神’和商界巨头,完全没有必要。
他现在只想早点处理好自己的事,然后进山打猎,让家人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能力足了以后,带着曾经帮扶过他的那些亲人,也都过上好日子。
西街头有一个大场坝,镇公所【也就是镇**】、派出所、和粮管所都在大场坝周围。
张伟的大舅李大顺在粮管所上班。
他同样没去看大舅,直接出了西街头,继续再走一百多米,前面就是三岔路口。
路口一栋低矮的平房,只有两层,看起来也很有年代感了。但这却是三岔镇上为数不多的砖石水泥房子,大门旁挂着“三岔镇邮电所”的竖条木牌。
邮电所的对面,是一幢木房子,关着门,门上挂一个木牌,上面写着“红星饭馆”的字样。
这是三岔镇上目前唯一的饭馆,不过一般要逢场的时候才开门营业。
对红星饭馆,张伟多看了一眼。
因为以后他打到猎物,要想出售的话,在三岔镇上基本只能找这家饭馆的老板了。
至于去城里卖,张伟也想过,可暂时不现实。
因为从三岔镇去曲远县城有一百八十多里路,而且只是一条毛马路,一个星期才有一趟班车。
要不怎么说这里偏远呢!
张伟暂时不去想进城的事,他要去的遍山沟村在南边,要走通往富尔山林场的那条路。
遍山沟村离镇上也不远,跟到李家堡差不多,都是三里左右的路程。
这条路相对平坦,张伟走得极快,十多分钟就到了。
遍山沟村坐落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峡谷中,巍峨的青山此时完全被白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
张伟回忆了一下,记得上一世的报道中写过,镇上派出所的公安是在左侧大山里发现狼群的。
左侧大山,当地人叫“伏龙山”。
伏龙山下面是绵延的斜坡,树林茂密,山高不知几许,直入苍穹。
山顶却突兀的全是断崖,高的断崖有十几米,矮的位置也有三四米,那断崖宛如一条匍匐的苍龙。
伏龙山的名字,大概也是由此而来。
张伟抬头仰望,褚红色的断崖将大雪覆盖的伏龙山切割成两段雪白,断崖下面是大雪山,断崖之上的小矮山显得格外细长,真的像极了一条苍龙匍匐在雪山之上。
哦,不对,此时不是像苍龙,更像是一条银龙。
这一刻,“山舞银蛇,原赤腊像”的壮美在他的眼里具象。
张伟直觉得心旷神怡,收回目光后,迈步朝伏龙山进发。
路过山脚处的几户人家,在空气中他似乎闻到一股特别的香气。
“对了,遍山沟村是出了名的出好酒的地方,我差点儿忘了!”
张伟不由的恍然。
他贪婪的吸了吸鼻子,淡淡的“遍山大曲”香味越发的真切,仿佛这里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酒分子。
“不行,一会儿说什么也要在这里打点酒回去!”
张伟轻声嘀咕,下了决定。
正好,他口袋里还有李静给的八块钱。
他忘记了现在的遍山大曲多少钱一斤,但在这个年代,这种散装白酒贵不到哪里去,因此他并不担心。
又走一会儿,张伟到了山脚边,迎面碰到一个背着柴火下山而来的中年汉子。
那汉子见张伟陌生,手里拿着一根扁担,又独身一人,忍不住开口:“小伙子,你不是我们村的人吧,再往前走就没人家了!”
其实张伟也正想跟中年汉子搭话,见他先开口了,就笑着说道:“大哥你好,我的确不是遍山沟的人,我叫张伟,是石河村人。”
“石河村?”中年汉子呢喃了一遍,然后摇了摇头。
石河村距离这里四十多里路,中年汉子没听说过,他“哦”了一声,说道:“那你来这里做什么?”
张伟道:“大哥,你们村子里这几天是不是丢了好多鸡啊?”
中年汉子的目光立即变得警惕,神色肃穆,沉声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村的鸡是不是你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