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83章:义民会

();

农家大院,天色未亮,李书桁已经带着十几名书生开始准备。

阎赴也起来的很早,如今刚刚和赵渀等黑袍军一同操练过,正拿着一张粗布擦拭汗水,见到李书桁准备动作,开口叮嘱。

“记住,去的时候多带些东西。”

“百姓要的很简单,谁能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他们大半便会死心塌地。”

“给乡亲们多带些粮食和布匹,家具。”

“对了,孙家他们家里还有许多家具,用骡车套上,一并给乡亲们送去。”

李书桁点头,深深看了一眼这位穿着粗布的知县大人,心底复杂。

尽管已经这么久了,他依旧很难想想,会有这样一位朝廷命官,提到百姓的时候,连声音都变得柔和许多。

要装家具,还有许多物资辎重,因此李书桁一直忙活到日上三竿,骡车才踩踏着城外的黄沙,绵延出漫长一线。

秋荒镇。

阳光勉强挤过东边那排歪斜的茅草屋顶,李书桁带着他的十几个青年书生站在了镇口那棵枯死的老树下。

骡子正打着响鼻,一双眼睛四处寻找着草料。

“卢兄,把物资清单再核对一遍。”

李书桁紧了紧身上的青色长衫,如今已是深秋,风中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望着眼前这个被岁月和贫困啃噬得只剩骨架的小镇,神情压抑。

秋荒镇和小庄几乎没有区别了,原本就穷,又遭遇了缙绅四族前段时间的劫掠,估摸着粮食应当是被搜刮的干净了。抵卢应元是个瘦高个,脸上总带着几分书呆子气,闻言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卷纸张,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字迹上滑动。

“从孙家抄没的棉被两百二十三条,马家的旧家具十五套,韩家的锅碗瓢盆一百二十四套,楚家的粮食约三十石......”

“够了。”

李书桁抬手打断。

“记住,分发时要说是县尊阎大人的恩典。”

说话的时候,李书桁的神色格外郑重,心中也在思索着临走前县尊大人所说的话。

组织黑袍义农会是为什么,在先后参与了几件事后,他已是心知肚明。

身后的书生们互相交换着眼色。

他们大多是县学里不得志的寒门子弟,上次能被选中参与下乡,既是因为他们写得一手好字,也是因为他们无甚背景,不会轻易堕落背叛。

“是!”

镇上的狗先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狂吠声撕破了荒芜镇子的寂静。

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从土墙后探出头来,脏兮兮的脸上带着几分畏惧恐慌。

他们才刚刚被缙绅的恶奴家丁搜刮一波,眼下见到外人,害怕的单薄衣衫下肋骨都在发抖。

李书桁看着这些孩子的模样不自觉心底刺痛了一瞬,深吸一口气,走到一名孩子身旁。

“去,把镇上的乡亲们都叫来。”

李书桁从袖中摸出几块麦芽糖,递给最前面的一个孩子。

“就说县里来发粮食了。”

其余的孩子们一哄而散,像一群受惊的麻雀,惟独拿着糖块的孩子,听的眼睛瞪大。

发粮食?

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官府会给他们发粮食,之前不都是收粮食吗?

那孩子胡乱将糖块包了,愣愣点头,撒腿就往家里跑。

不多时,镇中心的打谷场上渐渐聚集起人群。

男人们佝偻着背,女人们抱着瘦弱的孩子,所有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警惕和饥饿的光芒。

李书桁甚至还能听到这些百姓的窃窃私语。

“他**,莫不是又要来搜粮食了?”

“就他**是一群土匪,这次要再抢粮食,咱要拼命了。抵”

“乡亲们!”

李书桁站上一块磨盘,声音清朗。

“县尊阎大人体恤民情,特命我等送来粮食衣物,以解大家粮荒之困!”

人群骚动起来,原本低声怒骂,甚至拿着扁担锄头的农户如今都愣住了。

若是缙绅的人来说,他们是死也不信的,可这次来的是知县老爷的人,如今从县谁不知道阎青天的名声,除了他,这世上再不会有亲自给百姓修补房子的官老爷了。

卢应元和其他书生掀开骡车和牛车上的油布,露出那些虽然破旧但比农户们现有的好得多的被褥家具,以及大片麦子的时候,晒场上响起一片抽气声。

赵老三挤在最前面。

这个五十出头的老农,脸上的皱纹还带着黄沙。

他凑过去,壮着胆子踮脚朝里看,颤抖着手指**一条厚实至极的被褥,这显然是那些真正城里的老爷才能用得上的上等货色,连村子里的乡绅都用不起呢。

“这......这真是给咱的?”

赵老三嗓子有些发干,慌乱中才察觉到自己脏兮兮的手还在摩挲着上等的棉花,连忙小心翼翼的收回来。

“正是。”

李书桁微笑着点头。

“县尊大人说了,要让秋荒镇不再有荒年。”

分发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农户们抱着分到的物品时,他们眼中的警惕渐渐融化成了某种炽热的东西。

有人抱着厚实的被褥欢天喜地,有力气大的汉子的一个人便拿了一张桌子和两把上好的椅子,笑的合不拢嘴。

这一刻,李书桁知道时机到了。

“乡亲们,县尊大人还有一个恩典。”

磨盘上的读书人看起来比几个月前黑了许多,那是他上次下乡的时候,带着百姓们一起兴修水利晒的,李书桁提高声调。

“凡是加入黑袍义民会的,每月可得粮食一斗,盐二两,遇灾年优先赈济......”

粮食和盐,还是每月发放?

赵老三的耳朵竖了起来,当即第一个扯着嗓子嚎起来。

他有个十四岁的孙子,聪明伶俐,却因家贫只能跟着他在地里刨食。

“李......李大人,这义民会是要做什么的?”

“保境安民,互助互利。”

李书桁的答案像是早就准备好了。

“县尊大人需要知道每个村镇的情况,好及时赈济,若是有什么灾乱,缙绅欺压和匪患,义民会就是县尊大人的耳目和手足。”

“只要加入义农会,日后就能帮阎大人,实现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