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440章 试着处

“阿翎,你可算回来了!”

陈言音热情地给叶翎一个拥抱:“家里空荡荡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差点无聊死。”

叶翎嫌弃地白了她一眼:“言希姐不是没出去,找她啊。”

“疯了啊我,找个人管自己。”

陈言音撇嘴,挽着叶翎:“回闽夏,没陪叔叔阿姨多住几天,这趟出来是打算正式上班?”

叶翎摸着鼻子,讪笑:“回闽夏住一个晚上就回京了。”

陈言音微微一愣,气恼道:“我给你打电话,你说在闽夏?好家伙,回京城不知道陪我。”

“帮我爸妈搬家呢。”

叶翎大致解释一遍,又说:“他们刚住进新房,之前不想让我姐跟姐夫知道,怕他们安排房子。”

陈言音白了她一眼,揶揄道:“等着吧您,二哥、二嫂回来,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收拾你。”

叶翎悻悻,挠了挠头:“先不说出去,别影响他们度假,我再歇息两天就去香江,接手星芒的事务。”

陈言音抽了她一下:“还不如不告诉我呢,你自己躲香江去,回头他们肯定往死里收拾我。”

“你欠我的!”叶翎哼道。

陈言音眨了眨大眼睛,一脸无辜:“叶翎同志,说话要有依据,我怎么欠你的?”

“你心里清楚。”叶翎冷笑。

陈言音嘿嘿,就是不认,拉着叶翎出去逛街,下午三点多,又去找大姐,提着礼物去叶家蹭饭。

知道了,肯定要去。

失了礼数,等爸妈回来,肯定要收拾自己一顿,在礼节、教养的问题上,爸妈可不会惯着自己。

等吃完饭,从叶家出来,陈言希拿起手机打出去:“老二,你老丈人、丈母娘搬来京城,已经买好房子。”

陈言谨惊讶道:“姐,逗我呢?”

“我刚从他们家出来。”

“我收拾一下,明儿就回去。”

挂断电话,陈言谨看向媳妇儿:“爸妈卖了闽夏的房子,在京城买了新房,已经搬进去。”

闻言,叶绾就开始生气,嘴里嘀咕不停,手上也没闲着,把行李一件一件地装进行李箱。

翌日,回到京城,直奔叶家。

叶绾逮着妹妹就是一顿收拾:“死丫头,这么大的事儿,你也敢瞒着?我看你就是皮痒。”

“爸妈不让说的。”叶翎委屈道。

闻言,叶绾又抽了两下:“长大了,知道听爸**?小时候让你少打架,你怎么不听?”

把妹妹扒拉开,叶绾又逮着父母一顿抱怨,搬家多大的事儿,一点消息都没有,还有买的房子也不行,太小。

离着还远,都四环外了!

嘀咕了一阵,叶母听不下去,直接上手抽了闺女一下:“行了,别唠叨个没停,做饭去。”

说着,从姑爷怀中抱过大外孙,稀罕个不停,叶绾看着直撇嘴,有外孙,闺女的地位直线下降。

没奈何,只能叫上叶翎去厨房。

“小远,接下来有什么计划?”陈言谨看向小舅子,从闽夏到京城,肯定要有发展才行。

“姐夫,我打算干自媒体。”

叶远挠了挠头,大学读的是新闻学,毕业之后去传媒公司干了一年编辑,也没干出什么名堂。

“做大 V之类的?”

陈言谨皱起眉头,很快又摇头:“咱们家就是微博的大股东,但微博火不了几年,去年就开始分批出售股份。”

未来社交平台在短视频领域!

这是陈凡说的。

去年字节公司融资,星火投资第一个注资,拿下不少股份,同时签下协议,二次融资具有优先权。

除此之外,星火投资也投了不少做短视频的平台,只是现在都不成规模,真正有一定规模的,是微小视,隶属于腾讯。

至于微博,星火投资的策略是每年出售部分股份,逐步套现,保留一定的话语权就足够。

给小舅子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叶绾走出来:“小远直接注册一家短视频公司,咱们自己干。”

“不用做到行业顶尖,只要平台有独特的优势,做到一定规模,有足够的用户数量,出售给其它大平台就行。”

“我给你投资!”

说完,看向丈夫,陈言谨连忙点头:“这样挺好的,抓住短视频的风口先赚一笔,我再找几个人帮你搭建公司。”

三言两语就定了下来。

投资也很简单,让叶绾拿钱就行,在她接手基金会后,许今秋就把香江唐人街超市 198家门店的收益交给她。

每年的租金收入都十分可观。

回到鸦儿胡同,陈言谨瞒着妻子,让人找中介看看附近有没有出售的院子,打算给老丈人、丈母娘买一套。

住近点才好!

过了两日,叶翎出发去香江,深度熟悉星芒投资的工作流程,预计短时间内都闲不下来。

“无聊啊!”陈言音苦着脸。

读研三年,都是叶翎陪着自己,如今好姐妹跑去香江,突然感觉身边少了些什么。

正琢磨着去哪儿玩,脑子里突然浮现陆游的身影,陈言音微微一愣,拿起手机发微信,找他吃饭。

这样的事儿,越来越多。

在这段时间,微博上突然火起来一个话题,或者说,火起来一个人名、两本书,让人很意外。

陈凡、陈凡社评集、陈凡看世界!

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以及他的两本书,莫名其妙地就火起来,书中的段子不断出现在微博上。

“原来父母辈才是会玩的。”

“那些段子,那些梗,没想到八十年代就有了,还以为是最近几年才流行的,没想到是父母玩剩的。”

“书里还有很多梗,算新梗,还是老梗?”

“太过分了,这么有意思的书,为什么我们听都没听过?这不比那些尿尿的书强太多。”

“问过了,父母辈都读过。”

“我们是被隐瞒的一代。”

……

“谁把我的书挖出来?”

陈凡刷着微博,看到今天的头条,一脸古怪,很早以前就不再对外宣传,这些书早被扫入尘埃。

如今,不仅被翻出来,还有一群五十来岁的人上微博上爆料。

“陈凡,当年号称流氓文人!”

“文学圈的毒瘤、泥石流,以骂人著称,每次骂人都能骂成一种社会现象,正常人避之不及。”

“但也是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作家,尤其是《陈凡看世界》这本书,打开了我们看国外的视野。”

“当一群公知在疯狂科普国外有多好时,我们却能从这本书上看到,世界就是个大草台班子,外面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当年的公知最恨陈凡!”

……

许今秋翻着评论区,打趣道:“几十年过去,当年骂人的话还能翻红,陈大喷子,有什么感想?”

陈凡挑眉:“许老师,我当喷子是为了谁?因为谁?现在您这话说的,哎哟……不行,心里疼。”

许今秋脸红,啐道:“一大把年纪,还学人肉麻,快别恶心了。”

“当年怎么不说恶心?”

“哪会儿太年轻,好骗,再来一次,你看我理你不。”许今秋没好气,转身就走。

年轻时也没见他这么肉麻。

陈凡微微一笑,拿着手机接着刷评论,还挺有意思的,比自己写的书有意思,难怪都说评论区出人才。

不过微博已经没几年好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交平台,过不了几年,短视频平台就会彻底取代微博,成为新的风口。

对这些事情,陈凡并不感兴趣。

在互联网领域,主要就是投资,再去创业,完全没必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短视频又能支撑多少年?

将来必然被新风口取代。

时间,很快来到八月底,陆游请陈言音吃饭:“你父亲的书,最近很火,听说出版社已经再版。”

陈言音莞尔:“我爸还挺高兴的,这么多年过去还有稿费,比当年都多,以前稿费千字 10元,加上印数稿酬也没多少。”

“在当年应该不算少吧?”

“那倒也是,我妈说过,当年她一个月才挣二十多块钱,我爸一篇文章就能赚大几十上百。”

闻言,陆游点头:“那已经很厉害了,我爸当时退伍,被安排到工厂当卡车司机,跑长途一个月才能赚 100多。”

陈言音笑道:“你小时候日子应该不差,整个 80年代,卡车司机都是很吃香的职业,属于高收入人群。”

陆游嗯道:“八九十年代,都算是好的,两千年后就不行了,收入看着还行,但物价也高,只能算过得去。”

“养三个孩子,能过得去,叔叔就算很厉害了,事实上,全国大多数人,到现在也就这三个字,过得去。”

闻言,陆游有些惊讶:“你这话说的,不像是富家女。”

“富家女就得不食肉糜?”

“那倒不是!”

陆游皱起眉头,沉吟好一会儿:“不能算悲天悯人,该怎么说呢,知道民间疾苦,这很少见。”

事实上,陆游一直有这种感觉。

在他的同学中,有不少富二代,很少有像陈言音一样,能够知道普通人的不容易。

他们更在乎身上的衣服鞋子多少钱,或者去哪里吃饭购物。

“知道民间疾苦,嘿,你这话我爱听,是不是觉得挺优秀的?”

陈言音微微挑眉,轻轻地咬着嘴唇:“我这么优秀,是不是考虑一下,咱们试着处看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