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渊寺僧人们的向佛之心坚定吗?程天不知道。
他只知道,人只有吃饱了之后,才会有心思想一些有的没的。
车迟国大兴土木所需要的大量石料,全部都是被贬的僧人们所采集的,僧人们也是因此付出了很多的鲜血乃至于生命的代价,毕竟就算是现代的矿场、采石场都有着不小的危险,有何况是古代呢。
三仙因为尊道排佛的关系,而对僧人们进行了残酷的奴役。
而在这种残酷奴下仍旧能够活下来的僧人,肯定都是有着强烈生存欲望的存在。
只要条件合适,他们中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为了活下去而舍弃掉一些东西,包括他们所坚守的信仰。
很显然,这采石场劝人改换信仰的命令,就是程天以三仙的名义发布下去的。
在成为了草头神,确认了自己成功上岸后,没有背景的三仙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加珍惜现在自己的身份,就算是真对程天的命令有所疑惑,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站队不彻底就是绝对不忠诚,现在,正是他们这三个新晋草头神表现自己的时候。
他们只是嚣张而并非真的蠢笨,要不然也学不会五雷正法。
三仙知道自己能表现的地方也就在车迟国,所以程天说什么,他们就果断做什么,即便是可能损害自身在车迟国的利益也无所谓。
耳根子软的国王更是如此,一句“全凭上仙做主”就直接放权了下去,搞得像是个车迟国人形印章一样。
也是亏着他遇到的是一心寻求登仙,对民众们的求雨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最多只是忍不住想要迫害僧人的虎鹿羊,让车迟国不但没有衰败,反倒是兴盛了起来。
要是换成其他一肚子坏水儿还爱吃人的妖怪,这里指不定会变成什么鸟样呢。
车迟国的道士们对于这份命令自然是非常不满的,因为这不光会让他们少了可以随意奴役的对象,更是会增加跟自己抢食吃的同行。
可不满归不满,他们也不敢真的做些什么,毕竟车迟国可是一个你在大街上遛弯儿都有可能见到国王王后的小地方,所以他们也只能照本宣科地执行命令。
正如程天所想的五百僧人果然并非一块铁饼,在道士宣布新命令后,当即就有人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自己沾满了尘土,满是破损漏风的僧衣,带着一脸渴望,甚至可以说是祈求的目光来到了道士的面前。
这些当机立断直接选择改信的人,以年轻僧人和年老僧人为主。
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之前咒骂了道士们的年轻僧人。
面对此情此景,那个之前踹了年轻僧人一脚做提示的中年僧人,只是抬起满是老茧和旧伤的手试图捞一下年轻人,然后就无力地放下了。
现在的他,又有什么资格来对饭都吃不饱的人指手画脚呢。
中年僧人隐隐察觉到了这里面有问题,很有可能是三妖仙的某种更加隐蔽恶劣的特殊手段,却一时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长期的苦役鞭刑对年老体弱者的残害是不可逆的,而越是年龄上涨,对于死亡的恐惧就越甚,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年老僧人的转投信仰,可以理解。
年轻僧人们则是阅历太少,难以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危险,而现在有一个能够脱离苦海,让大好的年轻生命继续正常生活下去的机会,他们必然会选择紧紧抓住不放开。
但很快,中年僧人就与身边的一切其他没有第一时间动身的,年龄相仿的僧人目光对上了,双方眼中都露出了类似的光辉。
然后,中年僧人便不再犹豫,也加入到了改信的行列。
这位僧人,是在客观分析现状后,抱着将“改信”视为权宜之计的手段而做出的选择。
如果真想要复兴佛门,那至少也要先保证自身的现状安稳才行,而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坚持信佛,不去摆脱苦役身份的话,除非有天降伟力,不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状,更别提颠覆道门了。
可有改信的,自然也就有坚守本心的。
目前分散在车迟国各处的共计五百僧人,至少有一百五十左右均已做出了改信选择,而剩下的这三百多人里,也是做出了各自的反应。
有个别信仰坚定者开始大声斥责改信之人,但更多的却是在用沉默来抗议。
他们这份改信提议置若罔闻,只是用手中的石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击着石块,比起工作,感觉更像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并没有用太多时间,智渊寺明面上的僧人,就正式下降到了三百六十五名。
但情况还没有结束,负责分发道袍的人又补充说明了起来。
大意就是,僧人们虽然改信了,但并不代表原本应该做的工作会就此凭空消失,所有缺失的劳动力,都需要让这些坚守本心,一心向佛的僧人们去完成。
而且对应的完成指标,将会与这些刚刚改信的秃头道士们直接划等号。
一下子,他们就从原本共苦的可怜人,变成了监工与苦役之间的关系。
想要福利?可以,用苦役的工作量来换!
而且国师还允许监工可以帮着苦役干活,反正任务指标就这么下达的,他们可以自己看着办。
这个补充说明一出,整个采石现场的氛围一下子就变了,所有僧人们都露出了惊异的表情,看向互相的目光中也充斥了相当的纠结。
“哦,光是换衣服可不够,你们还得随我等去拜三清,然后才能领到属于你们的改信福利。”
道士说完转身就走,而在短暂的窒息沉默后,换上了道袍的原僧人便也面色各异地跟了上去。
与此同时,二郎神正在用比目睹开山斧砍海胆更加难以言喻的目光,看向了自己在下界的这个化身。
怎么说呢,程天干的这一手,简直比直接处死五百僧人的后果还要严重。
毕竟这已经上升到了抢夺信仰层面了!
想到这里,二郎神移动了视线,而唐僧师徒一行的身影,已然出现在了车迟国的城门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