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嫂嫂吃肉 第234章:先生不见客

();

今日的宁远县城,热闹非凡。

街头巷尾,都流传着秦风是赤帝转世,于莽荡山道剑斩白帝的传闻。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商旅贩夫,亦或是文人士子,无一不在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这桩神奇铁事。

月光下活灵活现的白蛇,手持武器力斩白蛇的秦风,还有那老妇人泣诉的画面,越来越神乎其神。

种种元素交织,让秦风的黑风军,顿时蒙上了一层“天命所归”的光环。

然而,这话题的热度还没歇下去,另一个重磅消息接踵而至。

如同一阵旋风,瞬间席卷了全城,再次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秦风身上。

“听说了吗?秦帅今日要大张旗鼓,邀请德林公出山!”

“什么?请那个又臭又硬的庞德林?秦帅不是刚抄了他本家吗?这能请得动?”

“嘿,此一时彼一时!昨日宴席上,秦帅舌战群儒,连府台大印都拿出来了,气势如虹!如今又有赤帝斩白帝的天兆,声望正隆,说不定真能说动德林公呢!”

“难说难说,德林公那是何等人物?连当朝宰相三请四邀都闭门不见,性子孤高得很。秦帅虽强,毕竟是……哎,你们懂的,出身不同。德林公那等清流名士,未必看得上。”

“我看也是自讨没趣,秦帅这回怕是要碰一鼻子灰了。这消息怎么还传得满城皆知?万一请不来,岂不是大大折了面子?”

“你懂什么?这叫阳谋!秦帅既然敢公开邀请,必有倚仗!我等且看好戏吧!”

……

看好戏的,担忧的,冷嘲热讽的,期待万分的……

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让整个宁远县都陷入了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

尤其是那些关心时局,自诩为士林一员的学子书生们,更是按捺不住好奇,纷纷涌向庞德林隐居的宁远县东山。

平日里,东山脚下庞德林那几间简陋的茅庐前,虽也不乏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但总还能保持几分山野清静。

可今日,情况彻底失控了。

天才放亮,通往茅庐的小径就被络绎不绝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

有穿着儒衫手持折扇的年轻士子,有衣着体面翘首以盼的乡绅,更多的是纯粹来看热闹的平民百姓。

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简直比城里的集市还要热闹几分,真可谓人山人海。

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位名动宁远的隐士,会如何应对如今带着天命色彩风头正劲的秦风之邀。

茅庐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此前在宁远城下陪同庞德林观刑的童子明月,此刻正气鼓鼓地拿着扫帚,对着墙角干净的地面挥扫着。

嘴里不住地嘟囔:“烦死了烦死了,天天来天天来,赶集都没这么勤快!”

“先生您也是,早些年要是肯见见他们,打发一下,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天天被人堵着门!”

“害得我每次下山买米,都要挤半天!”

窗边,身着青色儒袍的庞德林临窗而坐。

听到明月的吐槽,他放下手中一张墨迹犹新的宣纸,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笑意看向书童:“明月,心静自然凉。”

“皆是凡尘琐事,见于不见,结果大抵相同。”

话到此处,眉头轻皱:“不过门外今日,似乎格外喧哗些?”

书童明月把扫帚一丢,没好气地说:“岂止是喧哗!我看整个宁远县能走动的人都来了!”

“说什么秦风是赤帝转世,昨夜斩了白帝所化的白蛇,是天命之人,先生,您要不自己去看看?”

庞德林轻轻“哦”了一声,并不在意。

这种制造声势的套路,又岂会瞒过他的眼睛?

他抬头看向窗外,低声吩咐道:“云层低垂,山风带湿,看来午后将有一场急雨。”

“明月,你去告诉外面的人,天将下雨,山路难行,老夫今日不见客,请诸位都回吧。”

明月一听,小嘴撅得更高了:“又让我去当恶人!”

“每次开门,那些拜帖就跟雪片似的塞过来,柴房里堆了半屋子还没烧完呢!”

“我不去,谁爱去谁去!”

说完,一**坐在小板凳上,扭过头去生闷气。

庞德林见状,无奈地摇头笑了笑,也不再勉强。

随后收回目光,慢条斯理地从袖中掏出两小团早已备好的棉花,熟练地塞进耳朵里。

刹那间,外面的喧嚣世界仿佛被隔绝了大半。

庞德林重新拿起案上那张纸,目光再次沉浸在那行诗句之上,低声吟哦:“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啧啧……”

“此等清词丽句,意境天成,缥缈绝尘,真乃天公之作,人间难寻。”

一双眼睛闪烁着痴迷与赞叹的光芒,完全沉浸在了诗词的意境里,对外界的纷扰已然浑不在意。

明月瞧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小声嘀咕:“又来了又来了,对着不知道哪儿来的几句诗,能看一整天,比见大姑娘还亲热!”

他坐了一会儿,觉得无聊。

又听着门外越来越大的嘈杂声,终究是少年心性,耐不住好奇。

还是站起身,拍了拍**上的灰,嘟囔着:“算了算了,我去瞧瞧,就看一眼,绝对不帮他们传话!”

说着,明月走到门边,小心翼翼地拉开一条门缝,探出半个脑袋。

就在他开门的瞬间,篱笆外拥挤的人群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瞬间激动起来!

“快看,门开了!”

“是明月童子,德林公今日要见客了吗?”

“守了这么久,终于有希望了!”

“让让!让让!我的拜帖!我先来的!”

……

人群骚动着,拼命向前涌来。

一张张脸上写满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期盼和激动,各种拜帖、名刺被高高举起,如同丛林一般。

明月被这阵势吓了一跳,赶紧把脑袋缩回来,只留一条门缝。

他抬头看了看确实越来越阴沉的天色,深吸一口气,运足了童子力气,朗声喊道:“诸位,静一静!”

“先生有言:天将下雨,不宜会客,诸位请回吧!莫要淋湿了身子!”

这话如同兜头一盆冷水,浇灭了不少人的热情。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失望的叹息和抱怨。

“唉……又是不见。”

“德林公也太不近人情了。”

“这雨不是还没下嘛……”

……

但大多数人虽然扫兴,却依旧不肯离去,反而纷纷开口,表明自己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诚意:

“明月童子,烦请再通传一声,学生愿在此等候,直至雨停!”

“是啊是啊,我等诚心求见,淋点雨不算什么!”

“请德林公体谅我等仰慕之情!”

……

明月看着这群锲而不舍的人,小眉头皱成了疙瘩,烦躁地跺了跺脚:“哎呀!烦死啦!说不见就是不见!”

说完,“砰”的一声,又把门关了个严严实实。

而此时,挤在人群中的李无忌,已是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