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回府,全家都跪下颤抖 第514章 没本事就憋着或辞官!

();

皇帝都出钱支持创办女子书院了,京中无论是贵妇还是千金,又或者是寻常妇人,都纷纷捐出体己钱。

不为别的,就为了给女子争一口气。

毕竟她们的皇帝陛下也一直在努力为女子争取更多的出路,她们同为女子,又岂能不出一份力?

一时间,京中掀起了捐钱的热潮。

赵晴见状,心情激荡。

没想到一提出创办女子书院,就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

看来星火学堂确有成效,开始逐渐改变人们对女子读书的看法。

短短数日,光是京中女子便筹集了五万多两银子。

除此之外,远在北境的孟东成得知京城要创办女子书院,大手一挥,直接捐赠十万白银。

没有沈映星就没有孟家的今天,沈映星要做什么,孟家就支持什么。

不就是银子?

孟家有的是!

反对创办女子书院的男人以为国库不出这笔银子,就能让这件事拖上个两三年。

结果不出半个月,沈映星私库的银子尚未调拨出来,光是民间捐赠的银子便已经足够办好女子书院了。

沈映星也很意外,没想到女子为了读书一事竟如此积极!

她将原本准备拨出去的银子变成书院的奖学金,设定获取标准,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可以额外申请补贴。

此举一出,各大书院都震惊。

要知道从来没有书院会为学生设立奖学金,最多只是免除束脩而已,又或者是被大家族或富商扶持。

像这种由书院奖励的形式,还是第一次出现。

这下,又有些大臣不服气了。

为什么女子书院就有奖学金,其他书院没有?陛下这是区别对待男女书院吗?

沈映星直接在早朝上怼提出这个问题的大臣:“朕身为女子,为女子谋出路怎么了?朕的银子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轮得到你们指指点点?

就算朕区别对待男女书院又如何?女子书院尚未创办,你们就想方设法制止!

怎么,你们是害怕自己不如女子,还是害怕被女子比下去?身为男人,连承认女子同样优秀也那么难?

那这样的话,你们就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了,只要朕在位一天,朕就会扶持女人上位。

如果不想被取而代之,就拿出你们的真本事,跟女人一起竞争,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想掐断女子出头的机会!

在官员的考核与升迁上,朕一视同仁。

不服?那就将朕从这个皇位拉下去,没有那本事,就给朕憋着或者辞官!”

金銮殿上,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回响。

沈映星这是跟他们明牌了。

她就是要开女子入仕的门路!

你们要么造反把皇位抢过去,要么滚回家去,要么就安安分分尽职尽责!

文武百官沉默不语。

他们有这本事的话,沈映星就没有办法继位了!

有钱又有兵权,他们是多想不开啊?

在四王叛乱被镇压,南疆官场被血腥太清扫之后,如果还看不出他们陛下心狠手辣,那这么多年就白当官了!

当年的赵晖也算是残暴了。

可死在他手下的人,远没有沈映星杀的多!

当然,沈映星上位后,不少冤假错案,又或者是之前被政敌陷害的官员都得到了平反,官复原职甚至是得到重用。

朝中对沈映星的评价也是两个极端。

一个认为沈映星是明君,一个认为沈映星是暴君。

“日后若是再让朕在早朝上听到任何反对女子书院的声音,那就给朕收拾收拾,滚出京城!”

“臣遵旨。”

老虎不发威,都当她是病猫!

之后,沈映星又下了一道圣旨,组建一支女子军队:十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无病残,皆可报名参加选拔入伍。

不过看似条件宽松,实则入选要求很高。

这支女子军队将来会成为天子近卫之一,战斗力当然不能太低。

这道圣旨是一级级传达下去的。

先从地方挑选到州城进行集训选拔,选**的姑娘又统一送到京城再集训,然后才从中选出三千人。

只要入选的女子,无论最后是否加入这支军队,都有五两银子作为奖励。

并且集训期间,衣食住行都由朝廷负责,每个月再额外贴补一两银子。

这条件对于穷苦百姓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一时间,大周各个地方只要家中有女儿的,都抱着能选上拿到五两银子的奖励,将适龄的女儿送去报名。

谁让穷一点的地方聘礼也就那么几两银子。

可如果女儿真的争气选上了,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比起直接嫁人更有价值。

因为他们现在的皇帝是女人,都开了女人当官的先例,万一他们的女儿也能因此挣了个官当当呢?

地方集训时间为三个月,而教头则是由天玄军派遣,训练强度也不低。

而且每半个月就进行一次比试,不及格的全部淘汰送回去。

原本朝中有武将想插手集训,奈何兵部尚书都是站沈映星这边的,他们想做点什么都做不了!

况且天玄军又是沈映星一手带出来的,对沈映星绝对忠诚,根本收买不了。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子军队的组建。

当然,也有人试图利用读书人去抨击女子军队。

可也不是所有读书人听风是风,沈映星继位后的一系列举措,无不是为了大周安稳。

虽然手段是残酷了些,可不得不承认,也只有这样的铁血手腕才能镇压内乱,平定南疆之祸,百姓才免受战乱之害。

其实一开始读书人是非常反对沈映星登基执政的。

可恩科之后,不管是会试还是殿试榜上有名的卷子,沈映星都命人装订成册,印刷出来分发到各个书院,供读书人参阅。

在看过这些考卷之后,再心高气傲的读书人也不得不承认,沈映星在选拔人才上并没有乱来,所有上榜的人,都有真材实料。

这也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沈映星并没有因为要给女子开入仕的门路就完全偏心女子,而是都得凭本事。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在科举和任免官员上不受世家摆布的皇帝,他们为什么还要反对?是跟自己前途过不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