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求我给名分,别闹 第494章 接亲!齐至!

对对子难吗?那自然是难的,想要对得工整并不容易,对出意境那就更难了。

江寒却是笑道:“青萍,那你出吧。”

李秋水,袁斌,温执等人也纷纷笑道:“对,尽管出吧!”

“江兄若对不上,还有我们!”

四大才子之三都在这里,还怕青萍出对子?

青萍微微一笑,双手叉腰,道:“驸马爷,婢子第一个上联是:子曰食色性也。”

听到这个上联,李秋水等人都不禁一愣,心想好妙的上联啊!

这里“子曰”的子指的不是孔子,而是告子,告子曾说:“食色,性也。”

青萍这是以典故作为上联,难度很大。

江寒不加思索的道:“子曰食色性也,诗云寤寐求之。”

“好,好下联!”李秋水不禁击掌叫好,诗指的是《诗经》,寤寐求之则是《关雎》的一句诗。

这个下联不仅对得工整,就连意境也对上了,而且亦符合江寒此次接亲的心情,他要迎娶公主,那自然就是寤寐求之了。

青萍眼睛一亮,笑道:“驸马爷,可别急着高兴,还有第二个上联呢!”

江寒笑道:“你尽管出吧!”

青萍道:“我的第二个上联是,比飞却似关雎鸟,驸马爷,请对罢!”

迎亲的人听了眼睛都是一亮,关睢鸟比翼双飞,青萍这个对子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在对江寒发出灵魂拷问:你能不能像关雎一样对公主好?

江寒依旧不加思索,随口道:“比飞却似关雎鸟,并蒂常开连理枝……青萍,既然希望我和幼薇早结连理,那便快点让路吧。”

青萍眼睛一亮,这个下联也对得极妙,不仅工整,而且意境也对上了。

青萍道:“不行,说好了三个上联,如今只有两个,我还得再出一个。”

江寒笑道:“那你出吧!”

青萍道:“我的第三个上联是:琴瑟。”

“咦?琴瑟?”

“这两个字也是上联吗?”

李秋水,袁斌等人都不禁皱起了眉毛,这两个字的上联看上去简单,可是青萍既然留到最后,那就证明这个上联另有玄机。

江寒笑道:“《诗

·小雅·棠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青萍这是希望我和公主百年好合。”

青萍眼睛一亮,道:“驸马爷不愧是读书人,这么快就知道出处了……那驸马爷要怎么对?”

江寒道:“我的下联是,鸳鸯。”

青萍问道:“出处哪里?”

江寒笑道:“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青萍,三个上联都已经对上了,现在可以进去吧?再拦着,可就耽误了吉时。”

青萍让开身子,笑道:“驸马爷果然才华横溢,请吧。”

嬷嬷一让开,江寒便领着迎亲的队伍走进歇云殿,只见秦云眠已经穿上了凤冠霞帔,大红喜袍。

江寒走上前去,看着秦云眠,柔声道:“云眠……”

红盖头下传来了秦云眠柔柔的声音:“江,江郎……”

江寒听着她的声音,心中怦怦直跳,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旁边嬷嬷道:“驸马爷,快将公主背出去。”

江寒当即蹲下身子,把秦云眠背起来。

秦云眠很轻,但江寒背起她时,心里却仿佛多了一份重量。

直到许多年后,他才后知后觉的知道,自己当时背起的不仅是秦云眠,更是一份责任。

在锣鼓喧天中,江寒将秦云眠背出了歇云殿,抱进了花轿。

鞭炮之声齐天响,轿子缓缓抬起。

但江寒还得去一趟建安公主府,把秦穆清也接到卫国公府,当下又朝着建安公主府而去。

到了建安公主府,彩云已经等候多时了,她也带着几个嬷嬷拦在江寒面前。

彩云道:“驸马爷,公主还在梳妆,你不能进去。”

江寒道:“还要多久?”

彩云笑道:“那就看驸马爷的催妆诗作得好不好啦,若作得好,公主梳妆就快。”

江寒笑了起来,原来也是要考自己啊,催妆是大虞结婚的习俗,成婚时,新郎要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故名催妆诗。

袁斌道:“这个还不容易?江寒,作诗!”

李秋水也点了点头道:“作催妆诗对江兄而言,不过信手拈来。”

彩云却道:“驸马爷才华横溢,作一首诗自然是不难的,要作,便得作上三首!”

江寒道:“青萍以三个对子难我,你用三首催妆诗难我,你们是商量好的吗?”

彩云嘻嘻笑道:“驸马爷作不作嘛!”

江寒道:“作,当然作!”

他微微沉吟,便朗声道:“第一首: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众人眼睛都是一亮。

江寒道:“第二首:羞向明窗结佩珰,穿衣宝镜暗生光。生憎乌鹊来相噪,默默无言下象床。”

李秋水赞道:“好诗!”

江寒道:“第三首:云作双鬟雪作肌,天教分付与男儿。转身拭泪银河畔,别却鸳机再不归。”

闻言,众人齐声喝彩。

彩云也是羞涩的让开了路:“驸马爷,请。”

江寒笑着走进大厅,秦穆清也穿上了大红喜袍,等候多时。

江寒蹲下身子,把她背了起来,道:“穆清,咱们回府。”

“嗯,江郎,带我回家……”秦穆清低低的应道,声音柔软,充满了欢喜。

她终于要嫁给江寒,这一天她等了很久,也在脑海里想了很久。

直到这一天到来,才发现心里的欢喜激动难以诉说。

江寒背着秦穆清出了门,送上一辆花轿。

鞭炮之声再次响起,迎亲的仪仗队也吹起了喜庆的音乐,在锣鼓的声音里,出了皇宫,朝着卫国公府而去。

锣鼓喧天,欢天喜地,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气象。

与此同时,太子也乘上马车,离开东宫,前往卫国公府庆贺。

沈蘅带着人装成宾客,朝着卫国公府出发。

魏王坐上了马车,目的地依旧是卫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