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275章 步子迈的太大

贾亚拉利塔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但每次出行必将兴师动众。

光是荷枪实弹的警车前后就有五六辆,中间贾亚拉利塔自己乘坐定制的大使牌汽车。

她的财富毋庸置疑,不过身为首席部长,某些时候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

那种进口豪车不会成为她的座驾,作为国产代表的大使牌汽车才是标配。

不仅仅是她,全印度的大多数首席部长或政客都会选择大使牌汽车。

他们需要时时刻刻展示自己的爱国精神,唯恐被媒体拍到使用其他奢饰品的照片。

既然无法用座驾炫耀自己的财富,那就在排场上下功夫。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路开向西边的阿迪瓦,在最前面还有十几辆警用摩托车开道。

罗恩和卡维娅坐着他们的宝马,慢慢缀在后面。

老实说光看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印度总鲤南下巡视。

偏偏没人对此表示不满,媒体和群众反而显得有些兴高采烈。

路两边到处是挥舞“阿妈”旗帜的民众,有的人体恤上都印有贾亚拉利塔的头像。

“你姑姑似乎很受他们爱戴?”罗恩透过车窗慢悠悠的打量人群。

“因为他们实打实拿到了好处,”卡维娅耸耸肩,“还有宣传的功劳。”

贾亚拉利塔身为首席部长,名义上只领1卢比的薪水。

她当然有其他捞钱的地方,不过民众不了解这些。

他们只知道的,这是泰米尔邦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拿薪水的首席部长。

最最关键的是这个首席部长,她真的送东西啊,送的还是民众最需要的东西。

上次送的是自行车,也不知道这次送什么,很多人已经在暗暗期待。

罗恩从南到北跑了一圈,现在也算是大开眼界。

北方邦、古吉拉特邦、泰米尔邦,一个比一个逆天,每个邦的选举文化也大不相同。

在北方邦那种鬼地方,会有政客大规模的给选民送礼吗?

不可能的,有这么多钱,政客早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贾亚拉利塔大方的给选民送东西,看似离谱,但在印度真的已经算是好官员。

甭管这些钱是哪里来的,贪污也好,挪用公款也行,它最后都回到了民众的手里。

咳,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离谱。

印度这吊地方,每一次都能刷新罗恩的眼界。

不过贾亚拉利塔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在营造自己的恩庇网络。

政客、选民、商人,三位一体。

相比于古吉拉特邦,这里的做法只是更赤裸裸了一些。

罗恩就是那个商人角色,但在不同的邦,商人的做法也不同。

在古吉拉特邦是掏钱帮助当地发展,泰米尔邦就要直接给好处。

没错,这次去阿迪瓦市,并不是单纯的考察。

贾亚拉利塔开创了一个新的公众项目,那就是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名曰“中午餐食”计划。

这不是做做样子,而是掏真金白银去推进这个项目。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上学对当地家庭来说本就是负担。

部分基础教育虽然不要钱,但孩子去学校,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不仅如此,家长还要为这个孩子准备在学校的伙食,怎么算都是亏。

很多贫困的家庭干脆不让孩子去上学,他们要么在家里帮父母干活,要么去街上养活自己。

长此以往下去,泰米尔邦新一代的识字率问题,不会得到明显改善。

于是贾亚拉利塔就推出了这个“中午餐食”计划,如果学校能有免费的午餐,那孩子就不用去街上讨生活,他们在学校里就能养活自己。

贫困家庭既减少了人口负担,孩子们又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

这个计划初期预算两千万卢比,先解决马德拉斯附近几个地区的就学问题。

那么这笔钱由谁出?

嗯,没错,就是苏尔电器。

工厂还没开建,声望就要先刷起来。

用贾亚拉利塔的话来说就是:你必须得让人知道,是你在做这件事。

她亲自陪同罗恩作秀,就是为了帮他在全泰米尔邦人面前刷声望。

到了当地学校后,就像电视上放的那样,都是差不多的流程。

先是去教室亲切的慰问学生,问他们吃什么、吃不吃得饱,接着再和学校的老师聊聊困境。

最后当众宣布“中午餐食”计划,赢得一片掌声。

整个过程有摄像机镜头全程记录,各种闪光灯也不缺。

瞧,苏尔电器的牌子还没挂出来,就已经在泰米尔邦露了把脸。

这还没完,贾亚拉利塔为罗恩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计划。

接下来的几天,在她的主导下,泰米尔**又和苏尔电器联合推出了“摇篮婴儿”计划。

当前年代,泰米尔邦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甚至演化出了溺死女婴的恶习。

“摇篮婴儿”计划会在这些地区建立中心,主要收养被遗弃的女婴和孤儿。

地由**提供,抚养中心的设备和支出由苏尔电器负责。

为此他们特地去了一个叫卡朱拉候的村落,那里拥有十个小孩的家庭比比皆是。

只不过当地未满一岁婴儿的死亡率有18%,十分恐怖。

其中有受环境卫生影响夭折的,还有被溺死的,死因多样。

罗恩好奇问一户人家,养这么多小孩是否困难。

对方一脸不以为然,“怎么会?小孩可以帮忙做事,多点才好呢。”

就在路旁,有驾着两头水牛拉车的三个小孩路过,他们是三兄弟看起来只有五六岁。

个个都光着**,拖拉着鼻涕,黝黑的皮肤比牛还黑。

这个村子里到处都是童工现象,法律规定什么的,根本无人遵守。

村子里也有学校,孩子们围在树荫下念书。村长很自豪的介绍,有足足五个班。

只不过如拉车的三兄弟一样,在街上讨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最后罗恩当然表示,要给村里的学校,捐献一笔资金。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事,不仅泰米尔新闻,联邦媒体都多有报道。

那个传闻中的特蕾莎修女听闻此事后,特地来到马德拉斯拜访贾亚拉利塔,称赞他们的慈善事业。

罗恩也和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拍了合影。

特蕾莎修女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苏尔医生,你是个好人。”

得了,这个光环越戴越稳。

这场访谈结束后,罗恩这个大善人再次成为媒体的宠儿。

他俨然成了印度新时代商人的标杆,创造财富、带动工业发展、最后以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完美的企业家形象,官方媒体眼中最受青睐的报道对象。

大报小报热闹了几天后,罗恩悄咪咪和泰米尔邦**签下了合同。

地,他拿了。恩诺尔港,他也拿了。

一切就如当初说的那样,没人反对。

当地报纸甚至自发的为苏尔电器鼓吹,恩诺尔港则被描述成出口需要,总之规划非常完美。

你看,刷了几个慈善事业后,项目推进异常顺利,完全没有阻碍。

新的工厂马上就会动工,选址正好在马德拉斯港和恩诺尔港中间。

按照计划这里未来将会有十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十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其他榨汁机、电饭煲、电风扇等家电生产线若干。

没错,苏尔电视机已经准备大规模上马彩电项目。

技术还是东大的,那里的彩电因为价格大战,产能严重过剩。

趁着便宜的时候,苏尔电器也是哐哐的往那边扔订单。

孟买那里的工厂已经在组装两条18寸彩电线,预计很快就会投产。

东大的彩电确实比小日本略逊一筹,不过胜在便宜,应付印度市场也足够。

马德拉斯这里的工厂,顺利的话今年就会投产,现在缺的无非就是厂房。

设备安装调试,这些工作苏尔电器和东大已经配合了一年多,熟的不能再熟。

别看苏尔电器在全印度四面开花,扩张极为迅速,但罗恩并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

苏尔电视机生产线,就是他的印钞机。整个市场供不应求,生产多少就卖多少。

孟买的苏尔园区已经有了十条线,其中八条是14寸线,两条是18寸线,每个月的总产量超过十万台。

从去年9月份上市以来,到95年1月份,苏尔电视机已经卖了32万台。

去除各种成本后净利润10亿卢比,如果再加上水空调和电风扇的营收,他银行账户里的钱差不多12亿卢比。

这些都会用作工厂扩张的资金,罗恩自己几乎一卢比都不会留。

没办法,花钱的地方太多。

古吉拉特邦今年要投10亿卢比,印人党帮为他提供5亿卢比的贷款,剩下的他自己解决。

蒙德拉的矿场开发也要4亿卢比,罗恩准备第一年就把水泥产量提高到50万吨。

北方邦勒克瑙的分工厂已经开建,规模只比孟买略小一点。好在3亿卢比全部是银行贷款,罗恩不用再额外掏钱。

泰米尔邦投资最大,苏尔电器也是10亿卢比和古吉拉特邦相当。

恩诺尔港才是重量级,这几天罗恩找国际设计团队做了份评估。

如果要达到贾亚拉利塔预期的四个专业化泊位,以及若干个码头,那开发成本最低也要2亿美元。

合计62亿卢比,这个天文数字让罗恩倒吸一口气。

贾亚拉利塔虽然给了他20亿卢比的贷款,但和庞大的预算相比,简直杯水车薪。

最后罗恩决定先搞一个多功能码头,把港口运转起来,后面的专业化泊位慢慢搞。

反正还有两年期限,到时候苏尔电器已经遍地开花,2亿美元应该不是难事。

仔细算算,12亿卢比中9亿要投到古吉拉特邦,分别是分工厂和矿场。

剩下的3亿,用来支援泰米尔邦分工厂建设。

其他缺额,包括港口在内,暂时全部用的贷款。

步子迈的太大,有点不适,罗恩恍然发现自己已经欠了银行32亿卢比。

也就是贾亚拉利塔不敢贷他60亿,否则他都想把恩诺尔港一次性搞定。

忙完了公事后,贾亚拉利塔才回归家人的角色。

她邀请卡维娅和罗恩去做客,一座位于马德拉斯市中心的高档公寓。

到了这里,罗恩才算真正见识到贾亚拉利塔生活中的另一面。

奢华的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