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4章 踏先人未走之路

延熙八年,二月;

科举放榜。

——并未出乎钟会的预料,涉及到算数类的考生并无任何一人入选。

甚至就连世族子弟都没有。

相比于那些儒门经典,《九章算术》这一类的东西实在是过于冷门了一些。

不过顾易倒也并没有心灰意冷。

任何事都需要一点点进步,无论是禁散也好亦或是其他的改革也罢。

总有一天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深入人心。

此次科举,顾氏第八代子弟也有人参加。

这是顾易强迫的。

第八代子弟最大的问题便是自傲,正是因为顾氏的声望实在太强,再加上生于乱世,期间断掉的传承彻底养成了他们自傲的性格。

若是不想传承万世,这种问题就不算问题。

但只要想持续传承下去。

这种心态上的问题便必须要根治。

其实顾易现在已经开始怀疑,当初顾琛不让刘禅关照顾氏子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以顾琛的察人之明。

他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来顾氏子弟之中逐渐转变的心态。

当然,这其中自是有人不服,但顾易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无非便是踢出顾氏,就如当年的顾晨一般。

顾易可以让他们当一个富家翁,但他们从此之后再也不是顾氏之人。

这是顾易必须要做的。

时间如水,匆匆而逝。

张华却非凡人。

初任丞相之位不久,他便已经彰显出了他的不凡。

相继出手将朝堂上的其他声音给压了下来。

虽然对于他这个丞相,仍是有人不服,但在明面之上,他已经彻底稳住了朝堂的局势。

能够平定四方势力,便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顾易并未直接离开洛阳。

他还需要等一等。

等到自己确立的制度完全实行开来,并且大汉也需要时间来彻底修养过来。

无论是“禁散”亦或是关于科举上的举措。

都需要他来亲自盯着。

若是此时离开洛阳,届时这群家伙反扑,影响到了制度的实行那便有些得不偿失了。

当然,顾易也自不会一直等着。

出了为大汉全新制定了练兵计划之外,顾易也是相继召集了一些于原本历史之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将领。

——比如文鸯。

顾易交给他了一批人马,让他们日夜都待在一起,根据乌桓鲜卑等部落的环境进行特训。

他并没有特别交代什么战法之类的云云。

对于文鸯这种大将。

只要能提高和将士们的配合,便足以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七月。

顾易始终都在盯着“禁散”之事,这是当前顾易最为在乎的事之一。

如今的大汉风向已经逐渐扭转。

朝廷坚决的态度,已经改变了不少士人们的想法,不再去追求那些“服散”之人所说的羽化登仙,而是鄙视他们。

当然也有着好消息。

那就是杜预修缮的历法在经过数年时间之后,终是有了进展。

《二元乾度历》终是问世。

相比于前汉时期的《太初历》与后汉时期的《乾象历》,《二元乾度历》修正了其中很多的误差。

并且在这其中亦是结合了《景初历》所提的多历元法。

可谓是极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顾易先前所挑选的那一批匠人们也是有了进展。

他们根据顾易进行的点拨。

这些年来相继开发出了不少东西,只不过是进步太小。

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

他们重新修改了曲辕犁的制作方式,在原有单曲犁辕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支撑,并且还制作出了可用人力牵引的装置。

缓解了当前曲辕犁对于耕畜的依赖。

虽然在速度上,人力牵引自是不可能比得上牲畜,但对于当前耕畜不足的大汉而言亦是一项进步。

包括牛蹄铁及牛鼻环。

除此之外,还有纺织上的创新。

虽然在现代人的眼光之下,他们做出的东西实在是过于简略了一些。

但放在现在——

这种创新可谓是跨时代的。

毕竟农耕就是当前时代最为核心的生产力。

顾易没有犹豫,立刻便将这些东西向着全国推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与之前不同,这种全新的曲辕犁自是要向着着耕畜不足的区域率先推广,投入使用。

这种事自是也要徐徐图之。

除此之外,顾易又将目光放在了律法之上。

当前的《炎汉律》虽然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对于一个国家的律法而言却还是有着不足。

在原本历史之中,我国的律法演变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每一个朝代都在吸收着前朝所留下的经验,制定出符合对应朝代的律法。

顾易当然不可能直接推行过于先进的律法。

时代环境的不同。

对于律法需求编辑也有着不同。

顾易只是想要将当前的律法格式改善的更为高效。

他将《北齐律》的格式提了出来,并将一些想法告诉给了张华等人。

这种事也只能他们来做。

顾易虽然已经切身实际的投入操控又观察了这么多年,但从根本的思维上他仍属于是现代人。

他可以提出建议于整体的创新。

但在细节方面,交给这些人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这注定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

虽然他所做的这一切,对于当前的炎汉而言看上去改变并不大。

但这些改革对于整个九州的发展而言,绝对意义深远。

延熙十年。

经历了数年的坚持,“禁散”之事渐渐在整个大汉之内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服散”之人禁止参加科举。

这个手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起到了效果。

而同样的还有顾易坚持让学子们对于“服散”之人的批判。

这种东西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起到了作用。

这一年,大汉亦是渐渐从疲惫状态之中修养了过来。

各个行业的兴起大大刺激了市场的活性。

最关键的是——

大汉一项都在严防死守的吏治这一点,大大促进了商人们行商的效率。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吏治上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最起码在明面之上。

现在的大汉还没有任何官员敢于触犯朝廷的t铁律。

但不好的消息终究还是会传来,再怎么辉煌的时代也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结束。

就在延熙十一年。

姜维病逝。

顾琛当初所留下来的那些大将之中,如今也只剩下了一个邓艾还在世。

刘禅对此十分的伤心。

但大汉终是要前行。

对于重新派往幽州的人选,刘禅是想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往幽州。

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关系。

刘禅对于诸葛瞻有着十足的期待。

但顾易却将此事拦了下来,将镇守幽州的重任交给了陆抗及文钦。

时代已经马上就要到大变之时。

他怎么可能让诸葛瞻这个经验宝宝去幽州那种要地?

若是当真如他所料一般,注定会有一战的话。

这一战关乎的可不仅仅只是大汉。

而是包括整个神州!

顾氏的生死也在其中,顾易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马虎!

虽然刘禅对此十分的不解。

但出于对顾烨的信任,他还是答应了此事。

自此之后,顾易愈发的珍惜时间,同样也在为未来做着一系列的准备。

夜。

冠军侯府。

顾易正在操控着顾烨写着自己对于开发岭南之地的大概方略。

这是顾易早就已经定下了的念头。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岭南之地的开发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关键要素有许多。

包括人口迁徙以及生产力的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岭南之地本身便有的潜力。

这时,一道脚步声忽然响起。

顾烨抬头一看,只见是他的亲弟弟顾翰走了进来。

顾翰一脸的失意之色。

作为顾氏嫡系子弟之中的一员,顾翰本就是这一代子弟之中最为自傲的人之一。

顾氏的出身给了他们太多太多的自信。

他们始终都坚信着,哪怕他们什么都不做都可以在朝堂之中建立起不朽的功勋。

就如同顾氏的先人们一般。

其实若不是顾易出手的话,他们这些人哪怕再怎么没有才华,都一定会被刘禅所重用。

但现在不同了。

一次科举,彻底打散了这些人的自傲。

顾氏子弟之中哪怕承继最为优秀之人也只不过是相当于普通世族子弟。

这对于别的家族而言或许还好。

但对于顾氏子弟而言,这就是十分明显的退步。

而顾翰在这其中更是落选之人,他的所有自信都已经被赤裸裸的现实给击的粉碎。

“兄长。”

未等顾烨开口,顾翰便极为恭敬的朝着顾烨拱了拱手:“弟想.”

“又想让我替你求个官职?”

未等顾翰说完,都无需顾易操控,顾烨便直接打断了他。

顾翰显然是被道中了心思,整个人立刻就低下了头,说出不一句话来。

“墨卿。”

顾烨摇了摇头,紧紧的盯着顾翰道:“为兄且问你,就算为兄能够帮你请来官职,你又能做些什么?”

这些话完全是顾烨自己说的,顾易并未操控。

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

他也是十分无奈。

“兄长。”

顾翰的眼神瞬间一亮,丝毫都不犹豫的开口说道:“我什么都可以做!”

他满脸期望的看着顾烨。

于他而言,身为顾氏直系子弟却没有官职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

“什么都能做?”

顾烨的眉头越皱越深,看着眼前这个不成器的弟弟。

他丝毫都不犹豫。

放下毛笔,直接起身拉着他便朝着祠堂走去。

他这一次给顾翰看的并不是那始终都享受着后人祭拜的几人,而是在一旁取出了一份名册,扔给了顾翰。

“看看!”

顾烨没有废话,只是冷冷呵斥道。

顾翰完全愣住了。

看着手中的名册,他一时之间竟然都想不起来着到底是什么。

直至将其缓缓打开之时——

他这才回忆起了幼年时的些许记忆。

这上面记录的并不是别的,也是那一代代的顾氏子弟。

只不过相比于这几个能够被供奉的几人,他们的功绩实在是太小太小。

其中最为辉煌之人,也只不过是一州太守。

名册上面记录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姓名,以及生平及官职。

十分简洁,却又透露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顾翰完全呆住了。

他紧紧的盯着上面的每一个名字,直至看到顾炜以及顾泽的名字都在上面之时,他整个人的瞳孔猛地便是一震!

“你看看!我们顾氏有今天到底是多少人的努力!”

顾烨的呵斥声不时响起,目光紧紧的盯着顾翰说道:“先祖忠武候为了家族将自己的弟弟废出家族。”

“桓候.文成候.文襄候.”

“你当真以为”

“这些先人的辉煌是靠着一己之力所争出来的?”

“甚至就连祖父昭烈候.”

说着,顾烨的语气微微一顿,微微摇了摇头:“就连祖父的起势,都有着数个兄弟的赴死.”

整个祠堂之中异常寂静。

顾翰紧紧的盯着名册上的每一个名字。

虽然大多数他都不记得

但几个人的事迹他还是知道的。

为了家族放弃理想为了家族放弃谥号

一个个藏于记忆深处的片段不断闪过,他整个人的表情也是愈发复杂。

“多少先人的血与泪,才让我顾氏走到了今日。”

“祖父更是承继高祖父之志,征战一生才有了今日大汉的安稳与制度。”

“如今你竟然想让我为了你们打破这项制度?”

“你自己觉着你对得起自己的姓氏吗?”

顾烨的语气渐渐平静。

但越是平静,对于顾翰的打击却是越大。

他很想说些什么。

但话到嘴边却根本无法说出口。

顾易看着这一幕,亦是不由得摇了摇头。

教育的断层终是改变了顾氏,这种变化只能通过强硬的手段一代代的更改。

顾烨并未再多说些什么,也没有去管顾翰如何,说完之后便径直离去。

整整一夜,顾翰一直都待在祠堂之中。

他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就在次日天明之时,顾易眼前的画面刚刚亮起,他便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兄长。”

——是顾翰!

顾易微微皱了皱眉,看着顾烨缓缓打开了门。

下一刻,他便看到顾翰正跪在门前,神色无比郑重:“弟有一请,还望兄长成全。”

“墨卿.”

顾烨刚要开口,但顾翰却直接摇了摇头:“弟并非是想要让兄长助我”

闻言,顾烨微微一愣。

顾翰丝毫都不犹豫的直接开口,眼神格外认真的看着顾烨:“弟想要率人前去岭南。”

恩?

这一瞬间,甚至就连顾易都惊了一下。

万万没料到顾翰会说出这种话。

率人前去探索岭南?

无数的思绪瞬间便在顾易的脑海之中闪了出来,他不由得便思考起了此事的可行性。

时代是注定会向前进步的。

无论顾易如何干涉,都无法改变岭南之地地势上的优点。

这种地势就注定了岭南一定会在现代发光发热。

这会不会是顾氏开辟扎根的一次机会?

想着顾易的眼神也是不由得一亮。

他不由得便唤出了“家族界面”,查看起了顾翰的属性。

【内政:53;外交:57;**:62;统帅:58;武力;55】

十分一般的属性。

但若是当真要在现在前往岭南,却又与属性的关系不大。

意志力或许才是其中的关键。

思绪闪过,顾易想了想后还是直接操控起了顾烨,认真的看着顾翰问道:“墨卿,你当真想好了?”

顾翰丝毫都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迎着顾烨的目光说道:“弟不愿丢顾氏的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代表了他的决心。

或许不仅仅只是为了顾氏。

也有着不愿接受自己平庸的关系。

但很显然,最起码现在顾翰的决心还是十分强烈的。

“好。”

顾易沉默了一下后,并未拒绝。

这就是一次尝试。

顾氏本就属于逆天而行的家族,如今自也可踏先人未走过之路而行。

若是当真能让顾氏于岭南扎根。

以岭南之地的地理优势——

且不说能对现代产生多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或许在将来顾氏便可以通过此地向外开拓。

将整个顾氏的影响力继续扩展到九州之外!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必要的尝试!

“谢兄长!”

顾翰认真的朝着顾烨行了一个大礼,语气十分的真挚。

顾烨紧紧盯着顾翰,眼神极为的复杂。

不过却也并未多言只是将顾翰扶了起来。

与顾氏当代的其他子弟不同,顾烨早就已经有了为了家族能够放弃一切的心思。

消息瞬间传出。

对于顾氏的这次动作,朝廷上下乃至于刘禅这个皇帝都是极为的惊骇!

开发岭南之地?

此事对于当前大汉的官员们而言不亚于天方夜谭!

其实自从当初汉武帝平南越之后,岭南之地在名义上就已经属于是大汉的疆土了。

但历经这么多年,整个岭南之地对于中原人而言还是属于流放之地。

其中的因素有很多。

路途遥远.包括岭南之地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气候,以及地方部落与大汉完全不同的文化等各种因素,造成了这种印象。

如今听到顾烨提出开发岭南,甚至有顾氏嫡系子弟要率先而行。

他们岂能不惊?

洛阳北宫。

刘禅紧紧的盯着顾烨,满脸诧异之色,试探着道:“昭德.此事可不能玩笑啊。”

“岂能让顾氏子弟前往岭南?”

“这不是要让天下人说朕辜负了尚父?”

说着,刘禅立刻便摇了摇头:“绝对不行!”

“昭德.朕愿着你派遣他人前去,但顾氏子弟绝对不行,朕的大汉还需要顾氏子弟。”

说到最后时,刘禅的脸上更是难得的生出了一丝坚持。

顾易丝毫不乱。

先是操控着顾烨谢过了刘禅,随后便说起了昔年顾熙等顾氏先人之事。

踏别人不敢走的路,这才是顾氏子弟!

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顾熙敢于冒着生命的风险返回洛阳,再次扶起大汉那倒下的龙庭。

就像当初没有人能想到顾琛哪怕是赴死也要解决掉所有威胁。

刘禅一下子就沉默了。

他紧紧的盯着顾烨,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却又不知道怎么说,最后只是叹了口气露出了一副极为无奈的神色:“顾氏子弟在外。”

“将来何人还能帮朕治理天下啊。”

他虽然万分的不愿,但最后还是答应了这件事。

此事迅速敲定。

朝臣们自然不会反对顾氏子弟前去岭南,毕竟这件事对于他们也没有坏处。

至于亲近顾氏之人。

比如张华、钟会等人。

他们多是相信顾氏的选择,这其中一定是有着道理。

冠军侯府再一次的热闹了起来。

毕竟是顾氏嫡系子弟,如今他要前往岭南,朝中上下的官员自是都会选择来拜访。

很多人都带来了不少“避瘴丸”之类的药物。

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前往岭南的经验。

顾氏虽然不缺这些东西,但顾烨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

他还是有感情的。

想要将一切都做到最好,甚至还亲自为顾翰挑选起了随行的人马与医师。

顾易并未干涉这一切。

他确实是感觉到了顾翰性格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对于此行的成败他也没有什么把握。

若是顾翰表现的足够好,他确实出手照料一下顾翰。

别的且不论。

最起码可以用“药到病除符”来解决身体上的病症。

但若是顾翰吃不了这份苦,他也不可能消耗家族底蕴来护住这样一个人。

此事的成败皆看他自己。

时间匆匆而逝。

就在延熙十一年,六月。

顾翰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于六月十三日离开了洛阳。

离别之日的场面并不算大。

毕竟顾翰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官职。

不过一些亲近顾氏的官员还是随着顾烨前来送别,甚至就连刘谌都来了,为顾翰送别。

钟会十分欣赏顾翰。

顾翰这种出身名门且不畏死的举动,完美符合了名士的作为。

就在出发之前。

他甚至都朝着顾翰的背影深深行了一礼。

此事对于整个大汉而言并未造成什么太大的波澜,但对于整个顾氏的意义却是难以想象。

顾烨并未表现出离别之情,仍是专注于朝政。

而这种平静也并未持续多久。

就在十月之时。

幽州之地送来急报。

果然——

随着姜维再次逝去,乌桓与鲜卑终是按耐不住野心,有了动作!.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