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崎点头:“我们的孩子,我肯定会好好教的。”
然后让她好好养胎,不要多想。
施忆忆第一胎生了个儿子,姜崎取名叫姜赫,又写信给姜濡报喜。
姜濡看到信后也很高兴,送了一些礼物过来。
赫哥儿一岁半的时候,施忆忆又怀上了。
她怀这胎的时候,有个下面的官员给姜崎送了个女子。
姜崎没要。
施忆忆知道后,很想问姜崎,为什么不收了那个女子,但最终没问,不过她对姜崎越发温柔体贴。
第二胎施忆忆生了个女儿,取名姜桐。
桐姐儿快两岁的时候,施忆忆又怀上了。
怀这一胎的时候她有些吃力,是完全没办法伺候姜崎了。
她是不想姜崎纳妾室的,但也不能自私的只考虑自己。
这天晚上姜崎回到家,用了晚饭,夫妻二人躺在床上。
施忆忆试探着提了一下伺候自己的一个大丫环,问姜崎觉得那个大丫环如何。
姜崎已经不是刚参军或是刚入官场的人了,他一听这话就听出来了不对劲,他问施忆忆:“你想说什么?”
施忆忆小声说:“我怀孕了,不能再伺候夫君了。”
姜崎明白了,是问他要不要纳妾。
姜崎握住她的一只小手,闭着眼说:“你现在怀着孕,不要东想西想,我若想纳妾,早就纳了,不会等到现在。”
施忆忆一听这话吃惊的不行,她激动道:“夫君,你的意思是,你不纳妾?”
“嗯,不纳妾。”
姜崎是庶子,生母也是姨娘,姜府并不是多富贵的人家,姜泰昌的官职也不高,但就是这样的半吊子人家,也因为家里有妾室,有庶子庶女,而家宅不宁。
他受够了庶子的苦,没娶妻前他就立志此生绝不纳妾,娶妻娶贤。
他看不上邬凝烟,就是邬凝烟一点儿都不贤惠,压根不是当正妻的料。
不管她身份有多高,他都不会娶的。
而他之所以敢拒绝,也是因为有姜濡在。
姜濡就是他的底气。
施忆忆原本只是试探,她其实不乐意往姜崎床上塞人的,但他若真的接受,她也只能帮着张罗。
即便心里流着血,脸上也得笑着。
可听了姜崎说不纳妾的话后,她感动的稀里哗啦,当即就哭的控制不住。
姜崎听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吓了一大跳。
他慌忙拿了火折子,把蜡烛点着,急声问:“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他伸手去摸她的肚子,生怕她有个好歹。
施忆忆抱住他的手臂,哭着摇头:“我没事,我就是……太感动了,夫君,你真好。”
姜崎反应过来,又好气又好笑,他搂住她笨重的身子,拿帕子帮她擦眼泪。
“这有什么好哭的,我在没娶你之前,就打定主意不纳妾。”
意思是,他不纳妾,不是因为她。
就算他娶的不是她,他也不会纳妾。
施忆忆说道:“就算这样,我也是很感动的,我很庆幸,我嫁给了你。”
姜崎柔声说:“我也很庆幸,我娶了你。”
施忆忆不仅人美心善,还精通庶务,把姜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两个孩子也教养的很好。
她在外面应酬,也是颇得夫人太太们夸赞。
她务实贤惠,节俭持家,他每次回到家,看到温馨的一切,觉得身上的疲惫感都消失了。
有她在,他觉得安心,觉得温暖,觉得踏实,也不觉得累。
夫妻二人虽然成亲了,也生了两个孩子了,但没说过什么甜言蜜语,但今天晚上,两个人却互诉了大半夜的衷肠,到最后还云雨了一次。
姜崎很小心,没伤着孩子。
事后他抱着施忆忆,问道:“肚子没有不舒服吧?”
施忆忆娇羞的说:“没有。”
姜崎摸了摸她的脸:“太晚了,先睡吧,明天起来再洗。”
施忆忆点头,很快入睡。
姜崎坐在床边看了她片刻,熄了灯,也睡了。
这晚过后,夫妻二人就如胶似漆的,彼此对望的时候,眼睛里都是绵绵爱意。
姜崎不是贪恋女色的人,对床事也不是非常的热衷,可这晚过后,他却频繁索取。
好在他也顾忌施忆忆怀着孕,索要的次数不多。
但等施忆忆生下第三胎,又养好身子后,几乎夜夜缠着她。
施忆忆也全心全意的伺候着他。
施忆忆第三胎生的是个儿子,生了这个儿子后,她就不打算再生了,之后就一直喝避子汤。
别人是老夫老妻,毫无爱意,相敬如宾,可他们却是越来越相爱。
因为两人相爱,家中又没有妾室庶子庶女那些,家里的气氛非常好,充满温馨又充满爱。
三个孩子受夫妻二人的影响,打小也是相亲相爱的。
姜崎四十岁的时候,兵部侍郎的位置缺了,姜濡写信给姜崎,问他愿不愿意回皇城,如果他愿意回来,她让宣炡运作,让他填了兵部侍郎的缺。
姜崎当然想高升,而且还是回皇城,这等于连升**了。
但他又担心姜濡。
他在雷州,费家人是不敢欺负姜濡的,但他离开了,就没人能够照顾姜濡了。
他犹豫不定,问施忆忆这要如何是好。
施忆忆说道:“如果你真的担心二姐,可以想办法把二姐夫也调到皇城去,二姐夫是好的,但他太听二姐的话,让费老太太对二姐心生不满,近几年二姐在费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还不如去皇城。”
姜崎觉得这个办法好,找了个由头,把姜蕾夫妇喊到了姜府,说了这件事情。
姜蕾知道姜濡要提拔姜崎,立马说道:“这么好的机会,弟弟你千万别错过了,你不去皇城,反而会让五妹妹觉得你不识好歹。”
费二爷也说:“是啊,四弟,这么好的机会,万万不能错过。”
又说:“你如果想提拔我,我当然求之不得,我长这么大,还没去过皇城呢。”
姜蕾瞥了她一眼,他立马不说话了,妥妥的妻奴。
姜崎听出来费二爷也有想去皇城的心思,就放心了。
他先去皇城,之后找到机会,也把费二爷调到皇城去了。
姜崎最后做到兵部尚书的位置,姜鼎死的时候,他还活的好好的。
他撑起了姜家门户,让姜家一跃成为一等权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