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07章:漂流

“联军竟在彭城遭遇这等耻辱性的大败!”

“我父王当真费拉不堪!”

“看来我必须出海,以延续吴国社稷!”

在湿咸海风的吹拂之下,

刘贤下定了决心。

他带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财宝、人手登上大船,然后在朝廷军队赶来之前,扬帆起航。

没有人注意到,

当风帆被吹得鼓鼓胀胀,庞大的船只顺着水流缓缓行动起来时,

一个陶罐突然出现,跟堆积如山的各项物资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而陶罐之中,

装的则是何博那个喜爱自由,追逐大海的河豚分身。

秉持着“助人为乐”的原则,

当何博凭借黄河水神的身份,终于抵抗住长江滚滚洪流的冲击,跨过浩荡江水来到刘贤启程之地时,

他特意将这个分身显化出来,然后展开了一段语重心长的对话。

何博问自己,“想要感受海洋无拘无束的自由吗?”

河豚充斥起一身骨气,“不想!”

“想要去寻找埋藏在海外的宝藏吗?”

河豚在本体手里奋力挣扎,“不要!”

“想要的话,我都可以给你!”

河豚疯狂的摆动着身体两侧的小鱼翅,想要飞起来逃避本体的压榨,“去你**,我不要!”

但何博神色不变,只当河豚现在还没能挣扎出自己的手中,是他应下了。

所以他拿出了赶制出的新版罐子,用河豚擦了擦鞋子,再把他的一身骨气给捏散,最后塞到了罐子里。

何博**着陶罐上的纹路,感受着分身在里面的挣扎,仅存的良心终于动弹了一下。

他很是抱歉的说,“我捏罐子的手艺是最好的,其他样式的承载之物,我既无能力,也无时间去研究。”

“所以……”

“我还是选了这个陶罐,作为你的新家。”

河豚在罐子里打滚,痛斥本体的无耻,并且放下豪言壮语:

“我一定会回来的!”

何博心想:

如果这个罐子没用,那无形束缚仍然存在,肯定是要被刷新回来的嘛!

这个分身当真不聪慧,竟然认不清这样的事实。

这样想着,

他把罐子偷偷扔到了刘贤的船上,然后看着它远去,没入海天的尽头。

“要过多久才可以出来呢?”

因为分身跟本体共享感知,

所以何博能在其远去之后,“听到”对方的碎碎念。

何博只无情的回道,“酿足一百八十天吧!”

分身便哀叹一声,“苦也!”

“我怕是要做鱼子酱了!”

但话虽如此,

事情既已发展到了眼下的地步,

那也只能安顺的接受了。

于是不论主体还是分身,都安静了下去,等待着刘贤靠岸的时候。

也不知道,

这次大汉吴世子的出海,会漂流到哪个地方。

是东海,

还是南洋?

……

“山东的叛乱平定了,天下又可以恢复繁荣了。”

“阿彘,你为这件事感到高兴吗?”

当一切尘埃落定,吴王刘濞被抓去祭祖之后,

长安城中,

皇帝怀抱着自己疼爱的儿子,逗弄着对方。

才两岁的孩子坐在父亲的腿上,手里抓着一把小木剑,当即就仰头说道,“高兴!”

他虽然年纪小小,却很是聪慧,说话也伶俐清楚。

“父皇打败国中的坏人,我就去打败国外的坏人!”

他忽然激动的张开手,小木剑一挥一挥的,嘴巴里还配合着,发出“嗷呜”的声音。

皇帝便大笑起来,捏着儿子的脸蛋说,“小猪可不是这么叫的!”

“那小猪该怎么叫?”孩子疑惑的看向自己的父亲。

皇帝于是清了清嗓子,效仿当年齐景公的“甘为孺子牛”,为儿子模仿了一段野猪的叫声。

他是喜欢打猎的,

先帝在的时候,也经常带着子嗣去上林苑中游猎玩耍,所以皇帝模仿的惟妙惟肖,逗得小孩长大了嘴,露出一副“好厉害,我好崇拜”的样子。

见到他这样,

皇帝笑得便更加开心了。

对于这个儿子,

他是非常喜爱的。

因为对方是自己登基之后,出生的第一个儿子,而且其母亲在生育之时,曾做过“红日投怀”这样的大吉之梦。

皇帝因此认为这个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对他报以厚望,为他定下了“彻”这个名字。

彻者,

通也!

皇帝希望他可以延续前代的治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恢宏的成就!

可惜,

他并不是自己的嫡子,也不是长子。

这让皇帝即便因为疼爱而生出的某些想法,也难以落实。

而且伴随着七国的平定,朝中呼吁“立太子”的声音也更加响亮了。

但在皇帝心里,并不是很想要一个太子来分化自己的权利。

他年轻的时候,

想要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册立嫡长子作为继承人。

但皇后跟他的关系不好,相处多年也未曾有孕,于是皇帝便放弃了这个天真的想法。

对比起“嫡长子”,

皇帝知道,

统治一个庞大的,正在欣欣向荣的国家,更需要一位有能力、有智慧的君主。

所以他考察起了自己的众多子嗣,最后悲伤的发现,天赋最为出众的,正是他怀中才两岁的小儿。

其次,

则是他那个庶长子。

其余子嗣,不仅没有显著的才能,就连品德都岌岌可危。

这让皇帝怀疑起自己:

难道是我的种子不够好?

还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

可皇位传了三代,皇家的教育制度已经完善,前两任帝王取得的成就,也证明了老刘家的种子水平不差。

对此,

皇帝只能将一切归咎于那飘渺无踪的天意,然后想要静静等待着子嗣成长。

如果他可以活到第十子成年,

而等到那时候,后者没有长歪,仍旧聪慧伶俐,那皇帝就要忍不住了,行赵简子故事了!

奈何群臣并不认可皇帝的想法。

册立太子,

这是国本大事,

怎么可以拖拖拉拉,迟疑不决呢!

皇帝已经继位三年了,地方不听话的诸侯,也在今年清扫了大半。

凭什么还不立太子!

何况太子之位没有确定,

他们又凭什么博取“从龙之功”呢!

所以,

朝堂群臣在这几天,总是为此爆发争吵,手里捧着笏板,跟皇帝瞪着眼睛闹脾气。

就连在后宫安养的太后都忍不住出声过问。

皇帝对此,

也只能低头,发出一声叹息了。

毕竟,

君臣共治朝堂,

怎么能因为皇帝一人的任性,就违背群臣“为国家大计”而发出恳求的好意呢?

但是再看看怀里年幼的孩子,

皇帝心中又生出了许多疼爱。

他掂了掂这个大胖小子,忽然把人高高的举起来,不顾形象的转了两圈。

刘彻在空中划拉着自己的小短腿,并没有被父亲这样的动作吓到,反而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他甚至还嚷嚷着,“我要骑大马!”

“好,给你骑!”

皇帝转手就把孩子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带着他在空旷的宫殿中小跑了起来。

“好哦!”

“骑大马,打匈奴!”

“驾驾驾!”

孩子挥舞着手里的小木剑,威风凛凛的骑在父亲身上,声音穿过宫墙,被正好赶来求见天子,想要把孩子带回去喂饭洗漱的王美人听到。

在后宫中同样得宠,

已经为皇帝生育了三女一子的王美人顿时意识到了什么。

她收回自己的脚步,安静的退了下去,静静思考起一些东西来。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