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前行,仿佛在一条巨龙的脊背上跳跃。窗外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它们像沉默的卫士,见证着岁月的沧桑;破旧的村落则像一个个被遗忘的角落,在贫穷与落后中苦苦挣扎。赵承平望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本应改善百姓生活的扶贫资金,难道真的被高育良之流中饱私囊?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暗暗发誓一定要查出真相,为那些受苦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到达乡镇后,赵承平顾不上旅途的疲惫,那满脸的倦容丝毫掩盖不住他眼中的坚定光芒。他立刻开始走访当地村民。
他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中,脚下的石板路坑洼不平,每一步都发出沉闷的声响。每到一户人家,他都耐心地说明来意,询问关于当年扶贫项目的情况。村民们起初都有些戒备,眼神中透着警惕与怀疑,就像受惊的小鹿,对陌生的访客充满了恐惧。毕竟多年过去,大家都不想惹上麻烦,更何况背后可能牵扯到有权有势之人,他们害怕遭到报复,害怕生活再次陷入动荡。
“同志,过去的事情就别再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一位老大爷皱着眉头,脸上的皱纹像一道道沟壑,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无奈,劝说道。赵承平诚恳地回应:“大爷,我是为了给大家讨个公道,那些扶贫款本就该用在咱们老百姓身上,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真诚,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试图照亮村民们心中的恐惧。可村民们依旧有所顾虑,他们在信任与害怕之间徘徊,就像在悬崖边行走,小心翼翼地权衡着利弊。
日子一天天过去,走访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赵承平有些焦急,他深知时间紧迫,高育良就像一条狡猾的毒蛇,随时可能进一步销毁证据,逃之夭夭。每过一天,他都觉得自己离真相又远了一步,内心的焦虑像野草般疯狂生长。但他没有放弃,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支撑着他继续挨家挨户地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这片充满迷雾的乡村中,执着地寻找着那朵隐藏着真相的花朵。
终于,在多日的打听后,赵承平从一位热心大妈口中得知,有一位退休的乡镇会计或许了解当年的情况。
那一刻,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心中涌起一丝希望的曙光,就像在黑暗的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灯塔。他急忙按照指引找到了这位会计的家。
那是一间位于村子边缘的破旧小屋,院子里杂草丛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荒凉。那些杂草在微风中摇曳,像是在向过往的行人倾诉着这里曾经的故事。赵承平轻轻敲了敲门,那敲门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在唤醒一段沉睡多年的记忆。过了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老人看到赵承平,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那慌乱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鸟,瞬间划过眼眸,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像是将那份恐惧深深埋藏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