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应北愣住了,“赵老师的意思是飞来电子全资收购了万运通讯?不是合作或其它模式?”
陈总是不太重视万运通讯。
因为他骨子里认为无论投多少钱,在技术上也只能对欧美企业依赖。
超越他们,是不可能的事。
万运公司做做代理、贸易就可以了。
没必要劳心劳力,最后都打了水票。
但是,把万运通讯卖掉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陈总是个很念旧的人。
这个念旧也包括他创建的公司。
陈总的公司中,有不少项目早就应该裁撤掉,可他一直想尽办法维持,觉得自己付出了,感情上有些舍不得。
他怎么会把万运通讯卖掉。
严格意义上,陈总也并不欠易飞人情。
欠易飞人情的是陈乐宁。
但内地陈家也能力还上这个人情,陈总没必要牺牲自己的利益。
万运通讯无论如何,一直是盈利的。
史朝东和李万军也愣住了。
飞来电子收购了万运通讯。
怎么来帮个忙,回去连公司都没有了。
不过。
万运以后归飞来电子公司也行,他们能看出,飞来电子公司更有前途。
他们做为技术研发人员,当然更希望在老板重视技术公司发展。
赵丽丽说道:“全资收购,以后万运通讯将不存在,合并到飞来电子港城公司,我说句实话,在电子行业,飞来电子不会和万运通讯公司合作,因为陈总和易飞的经营理念不同,陈总没有创新的动力,而易飞在电子行业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这牵涉到公司发展的方向,双方谁也不会让步,这就没办法合作。”
不是陈江运一人。
港城对在电子行业中大力投资并不热衷。
甚至远远低于内地的商人。
易飞和他合作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
就算勉强合作,最后也会分道扬镳。
易飞比谁都清楚创新的重要性,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再说了。
飞来电子公司不需要和任何公司合作。
因为公司不缺乏技术和资金。
没有万运通讯,飞来电子公司也会在电讯行业未来一飞冲天。
最多晚一点而已。
易飞回来的那个世界。
华夏的大部分电讯设备公司最早都和港资有关。
可就没有一个合作到最后的。
港商希望能赚一笔是一笔,希望把赚到的钱都分了。
而内地的电讯公司却希望尽量把钱投入到研发中,这就是理念的不同,只能分手。
二十多年后。
华夏出现数家在国际上都有竞争力的电讯厂商。
港城?
她不记港城有什么出名的电讯设备厂商。
向应北有些哭笑不得,“这么说,我们三个也是飞来电子公司的员工了?”
他能说什么呢。
公司都易主了,他这个副总经理还一无所知。
陈总是从没有把自己当回事,还是刻意把自己推向飞来电子公司。
易飞说道:“如果三位愿意的话,这么说是没错的。”
公司是收购了,但人员还得看人家的个人意思。
他当然希望他们三人能留下来。
他们都有极强的研发能力。
“愿意,我肯定是愿意的,我想他们两个也愿意。”
向应北说道:“我有一个问题,小易总,我听说港城新注册个和硕通讯公司,也是您名下的公司,为什么不是和硕通讯公司收购,而是飞来电子公司收购。”
他能看得出来。
飞来电子公司是个综和性的公司,主攻目标应该是电子产品而不是通讯产品。
当然,通讯产品也是一种电子产品。
既然有专门的通讯公司,为什么还多些一举呢。
哪个公司收购还不一样。
飞来电子的通讯设备部门难道不和和硕通讯公司产品相冲突吗?
其实无所谓。
他愿意加入飞来电子公司。
杨安贵、李余新、李文江都在,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只是心中有这么一点疑问。
易飞说道:“通讯设备产品未来几年,我们主攻的是国内市场,虽然港城的企业在内地有相当多和大的优惠政策,但是有些产品和技术我想是华夏地地道道的本土研发,所以通讯设备这块选的是飞来电子,和硕通讯公司主要承担其它技术研究,有关无线通讯技术。”
飞来电子公司现在合资企业都不是。
妈妈在飞来电子没有股份。
属于易飞独资的公司。
等时机成熟了,还要收购和硕通讯公司。
他要打造一个完全国内的电子集团公司。
如果不是为未来手机的研发打下基础,就不成立和硕通讯公司了。
向应北说道:“小易总,赵老师,能说说飞来电子公司明年在通讯这块的发展方向吗?是接着代理还是生产?”
万运归属哪个公司不重要。
他在临东将近四个月,每天和易飞、赵丽丽打交道。
知道这两个人具有极强的民族情节。
虽然港城也属于华夏。
但连官方都把港资算外资。
尤其是易飞。
他一直给大家灌输,华夏人一点也不比西方人差,甚至比他们要强得多,华夏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重新站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而且他说起来外企的时候,丝毫也没有把那些公司放在眼中。
这和港城大家的普遍思维是不一样的。
在港城。
大家认为连紧紧跟随西方人都做不到。
无论如何,大家同为华夏人,还是听得热血沸腾。
而且易飞和赵丽丽真的做到了。
锂电池和cmos图像传感器都是还没有的新产品。
也不是没有人在研究这两个东西。
图像传感器不知道,但锂电池却有不少人在研究,如今看来飞来电子公司要领先了。
量产的工厂都建好了。
生产的设备也正陆续运到。
芯片架构和EDA软件,和国外已有的一点也差,甚至更加优越。
寻呼机的集成芯片,至少他目前还不知道有哪家的做的更好。
通讯设备,就说那个寻呼台设备。
那个东西就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被赵丽丽和周安将电路部分优化完毕,张琳娜重新写了服务软件,目前样机已经生产出来,软硬件都在临东电信部门进行测试。
从近一个月的测试效果看,绝不比万运代理的那家国外公司的产品差。
稳定性、可靠性均优于一些进口产品。
过了年,不知道易飞还想生产什么通讯设备。
易飞说道:“过了年,有关通讯设备这块主要是研发数字电话和程控交换机。”
现在装一部电话要几千块钱,还要排队等候。
并不是运营商就那么黑。
而是国内没有大容量的程控交换机,安装电话的成本就非常高。
目前国外的交换机大约几百美金每线,而生产成本也就几十块人民币每线。
可以说设备厂商和运营商都有极高的利润。
万运代理的产品就有国外的程控交换机。
向应北来技术共享。
就包括程控交换机的技术。
万运自己也生产小型数字交换交换机。
当然,国外不可能把核心技术教给万运。
可现在那点核心技术,对易飞有些难。
对赵丽丽来说,似乎并不算什么。
覃玉铃可是拿过通讯专业博士的,而且是在十多年后学的。
博士嘛。
学的时候总是把该技术从头到尾学个遍。
虽然不能说赵丽丽马上就能造出大容量的程控交换机,但她知道未来技术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如果再找一些懂行的助手,解决起来并不是难事。
向应北说到程控交换机的时候。
易飞和赵丽丽就确定做程控交换机了。
国内市场完全被国外的公司占领,素有七国八制之说。
国外有人称,就是到本世纪结束,华夏也搞不出自己的大容量程控交换机,那就搞出来让他们瞧瞧。
西方人就是这么自大。
哪怕没有易飞和丽丽,国内过几年也有自己的程控交换机。
按易飞的记忆,两年多后就有国产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
三十多年后。
华夏在各个领域都逐一击败西方人。
除了极个别的领域。
五千年的连续文明发展是他们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