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撇撇嘴,满脸不屑:“袁谭猛个锤子,给我两万兵马,我能把他吊起来锤,这家伙之所以能在青州势如破竹,归根结底不还是田楷、刘关张之流太菜了。”
“从袁谭率军进入青州那天算起,到现在也有一年半了,除了一开始刘备在平原跟袁谭短暂交战了一回,后面我就没看到哪条战报上写他们主动出击过,双方争夺青州,田楷等人一心只想着防守,能赢才有鬼了。”
“嗯~他们确实怂了点。”
典韦嗯了一声,对此深以为然:“田楷俺没见过,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但是刘关张三兄弟,俺还是挺熟悉的。”
“当初诸侯会盟的时候,他们三兄弟就不止一次的跟咱们作对,虽然他们的举动让俺挺不爽的,但俺也承认他们是条汉子。”
“俺也搞不明白他们是怎么了,当初有胆子跟咱们炸刺,敢抢汉升的机会跟吕布对战,怎么投入公孙瓒麾下后就变得这么怂了?”
黄忠点头附和:“我有点看不懂,就冲他们当时的举动,也不像是无胆鼠辈啊,怎么连袁谭这个小辈都不敢打?”
士颂抿了一口茶,淡淡道:“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理解的,不是他们三兄弟没胆子,而是舍不得手里那点本钱,他们怕手里的那点人马打没了,公孙瓒不给他们补充。”
“我要是公孙瓒我也不会给他补充啊,踏**,守着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郡,居然打个一个时辰不到就弃城而逃了,这谁还敢信他?万一给他补充兵马后又来个不战而逃呢?”郭嘉忍不住吐槽。
黄忠摇了摇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刘备如今混成这样,也只能说是自找的了,就冲公孙瓒的性子,刘备当初但凡硬气点,多扛上几天,哪怕兵马打光了,我都不信公孙瓒会不管他。”
士颂摆摆手:“算了,不提这个了,刘备他们怎么样,跟咱们又没关系,咱们还是聊聊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吧。”
说完,士颂看向黄忠,问道:“汉升,你这次出海时间有点长,现在回来了打算休息多久?”
“嗯~”黄忠沉吟了一会儿,缓缓开口:“差不多得休息个半年吧,幼平、公奕跟在我身边一年,也算是出师了,让他们负责水师的事情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怎么了主公?有什么事么?”
士颂微微摇头:“我是没什么事。”
随后朝着郭嘉努了努嘴:“是这家伙有事。”
“啊?”郭嘉有点懵:“我怎么了?”
士颂翻了个白眼:“啊你头啊,之前你不还嚷嚷着要等汉升回来才跟柳玉结婚么?这么快就忘了?”
“呃......”
郭嘉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实话实说道:“那什么~你要不提我还真给忘了。”
士颂也是服气了:“你也好意思的,自己结婚都能都能忘。”
“不是,你小子结婚干嘛非等我回来?”黄忠一时没反应过来,满脸诧异的看着郭嘉。
郭嘉白了他一眼:“你是媒人啊,总不能提亲的时候喊你,结婚的时候就把你撇到一边吧?”
黄忠恍然,一拍额头:“你要不提我也差点忘了,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郭嘉没回答,转头看向士颂。
士颂无语:“你看我干嘛?是你结婚又不是我,难不成日子还得我挑啊?”
“嘿嘿~你是主公嘛,我这个做属下的结婚你不得支持点?”郭嘉搓着手,讪笑。
士颂脸色一黑:“滚!你特么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话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啊。”
“之前海外一行你不是捞了三万多金回来么?这才过去多久,都花光了?怎么还跟主公要钱?”黄忠有些好奇。
郭嘉嘿嘿一笑:“我的钱都投到南中的生意当中去了,汉升,要不你支持点?”
黄忠挑了挑眉头,有点不相信:“真的?”
士颂没给郭嘉留面子,直接揭了他的老底:“你听他扯淡呢,南中的生意他就投了三万金,身上起码还有一两千金的存款。”
得知实情,黄忠神色不善的盯着郭嘉:“好小子,你是不是皮痒了?连我都敢骗?”
郭嘉一脸无辜:“我没骗啊,你问我钱花哪去了,我说拿去投资了,这哪骗你了?你又没问我身上还剩多少。”
“嘿~”黄忠当即起身,一把抓住了郭嘉的肩膀,威胁道:“小子,别说我欺负你,我给你一次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
“嘶~疼疼疼,大哥我错了,快放手,要碎了。”
郭嘉疼的倒吸一口凉气,赶忙求饶。
“你小子不是挺得瑟的嘛,接着得瑟啊。”黄忠冷笑。
“别啊大哥,我就开个玩笑,没必要较真吧。”郭嘉都快哭出来了,他这小身板哪吃的消黄忠来硬的。
“别啊大哥,我就开个玩笑,没必要较真吧。”郭嘉都快哭出来了,他这小身板哪吃的消黄忠来硬的。
黄忠冷哼一声,松开手:“再有下次,我拉你出去单练,让你小子好好长长记性。”
郭嘉揉了揉刚才被捏的位置,满脸幽怨:“你这下手也太狠了,得亏我现在加强锻炼了,要是换做之前那身体,骨头都要被你捏碎了。”
黄忠斜眼:“我要是真的下狠手,你现在就该躺着了。”
士颂摆摆手:“行了,还是赶紧说说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吧,大家好帮忙准备。”
郭嘉耸了耸肩膀:“时间还没定,回头等我拜访一下蔡大家,让他帮忙挑个良辰吉日出来。”
“不用麻烦了,最近的良辰吉日在半个月后,下个月中也是良辰吉日,你要远一点的我也能给你罗列出来。”李儒插嘴道。
郭嘉有些意外:“你还懂这个?”
李儒翻了个白眼:“这有什么稀奇的?我没当郎中令之前好歹也是个五经博士,要是连个良辰吉日都推算不出来,还算什么博士?”
“别说我了,文和也能推算出来啊。”
贾诩抚恤轻笑:“我只是略懂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