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赌石鉴宝养肥妻女 第61章 大明宣德炉

();

第六十一章 大明宣德炉

等人都坐定了,沈浩才发现这包间里的人虽然不多,可看着都挺有来头。

李老板跟那个穿蓝褂子的老头熟,俩人凑在一块儿聊天,聊着刚才收的宝贝。

戴金丝眼镜的教授拿着个放大镜,在研究桌子上的一块砚台。

那个女人则坐在角落的椅子上,安静地翻着本古董图册,看着挺淡然。

沈浩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

他不知道赵老头会拿出啥宝贝,也不知道这些人会带来啥玩意儿,只觉得这氛围跟外面的展厅完全不一样,安静得很,可又透着股说不出的劲儿,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没一会儿,赵老头从里间出来了,手里捧着个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

“咱今儿不按规矩来,谁手里有想出手的,就拿出来亮亮,看上眼的就开价,成不成都别恼。”

他笑着打开木盒子,里面铺着红布,放着个巴掌大的铜炉,看着乌漆麻黑的,可一拿出来,就有股淡淡的香味飘过来。

“这是……宣德炉?”穿蓝褂子的老头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凑过去看。

赵老头笑了笑:“不错,朋友托我帮忙出的,大家给长长眼。”

沈浩心里咯噔一下,宣德炉可是宝贝啊,没想到在这儿能看见。

他赶紧凑过去,就见那铜炉看着不起眼,可上手一摸,冰凉温润的,底座上还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看着就透着股老气。

“这内部交易会,果然有料。”

沈浩心里一喜,感觉这趟真是来对了,就算不买,开开眼也是好的。

他悄悄看了眼李老板,见李老板也正盯着铜炉看,眼里满是赞赏,就知道这东西错不了。

包间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刚才还安静的众人,这会儿都凑到桌子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穿蓝褂子的老头把宣德炉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瞅,手指在炉身上轻轻摩挲着。

“老赵,你这炉是真东西啊!你看这皮壳,跟栗子色似的,温润得很,是正经的宣德年造。”

“张老哥眼力还是这么毒。”赵老头笑了,“这炉是我一个老伙计的,他最近手头紧,才舍得拿出来。”

戴金丝眼镜的教授也凑过来,掏出放大镜对着炉底的款识瞅了半天:“‘大明宣德年制’,这字体苍劲有力,是典型的官窑款,错不了,就是可惜了,炉耳这儿有点小磕碰,不然价值能再翻一倍。”

“磕碰怕啥,老物件哪有没点瑕疵的。”穿蓝褂子的张老头不乐意了,“这才叫原汁原味,总比那些动过手脚的强。”

角落里的女人也放下图册,走过来瞅了两眼,轻声说道:“这炉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做旧的,上手沉实,确实是好东西。”

沈浩在旁边听着,没插话,默默记着他们说的话。

他以前在书上见过宣德炉的介绍,说这玩意儿是明代宣德年间造的,用的是风磨铜,还掺了金银,所以特别沉,颜色也正。

今儿见了真的,果然跟书上说的一样,摸着冰凉凉的,还带着股说不出的韵味。

“老赵,明人不说暗话,这炉你想卖多少?”张老头把炉放下,直截了当地问道。

赵老头摸了摸胡子,慢悠悠地说道:“我那老伙计说了,少于二十万不卖。”

“二十万?”有人咂舌,“这价可不低啊。”

“你懂啥,”张老头瞪了那人一眼,“正经的宣德炉,现在市面上少见得很,二十万算便宜的了,我出二十万,这炉我要了!”

“张老哥你别抢啊,”旁边一个胖老板赶紧开口,“我出二十二万!”

“二十五万!”又一个戴帽子的男人加入进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铜炉,生怕被别人抢了去。

“二十八万!”张老头急了,脸都涨红了,“这炉我惦记好几年了,谁也别跟我抢!”

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其他人闻言,都没出价了,显然觉得这价有点高了。

胖老板和戴帽子的男人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退出了竞争。

赵老头看了看张老头,笑着说道:“行,张老哥,既然这么喜欢,这炉就归你了。”

张老头乐得合不拢嘴,赶紧从包里数钱,二十沓崭新的红票子摆在桌上。

沈浩在旁边惊讶了,就一个巴掌大的铜炉,居然能卖这么多钱,真是开了眼了。

等张老头小心翼翼地把宣德炉包好,赵老头拍了拍手:“接下来谁有东西想出手?都拿出来亮亮。”

刚才那个戴帽子的男人站起身,从包里掏出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个玉佩,碧绿色的,雕着条龙。

“我这是个清代的和田玉龙佩,去年从乡下收的,大家给看看。”

众人又围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论起来。

“这玉质不错,是和田籽料。”教授推了推眼镜,“就是这龙纹有点死板,看着像民间艺人雕的,不是宫廷造办处的活儿。”

“民间的咋了,民间的才接地气。”胖老板拿起玉佩掂量着,“我看这包浆挺厚,是老东西,你想卖多少?”

“五万。”戴帽子的男人说道。

“三万。”胖老板直接砍价。

俩人讨价还价半天,最后以四万二成交。

胖老板付了钱,乐呵呵地把玉佩揣进兜里。

沈浩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他发现这内部交易会跟外面不一样,大家虽然也砍价,可不像外面那么胡搅蛮缠,都是凭着眼力给价,成不成都挺痛快。

而且这些人说话都挺实在,好就是好,不好也直说,不像有些卖家净说瞎话。

“沈老弟,学着点。”

李老板凑过来低声说道,“你看他们咋看东西的,先看材质,再看工艺,最后看年代,一步步来,错不了。”

“嗯,记住了。”

沈浩点点头,心里期待接下来要展示的东西。

那个买走楠木菩萨像的女人在这个时候拿出个东西,是个青铜小镜子,背面刻着缠枝莲纹。

“这是唐代的铜镜,我前阵子收的,想换点现钱。”

众人又围了上去,沈浩也赶紧凑过去,竖起耳朵听他们议论。

他觉得这趟来得太值了,不光开了眼,还学了不少看东西的门道,比自己闷头琢磨强多了。

他心里暗暗打定主意,以后有这种内部交易会,说啥也得来,就算不买东西,跟这些行家多聊聊,也能长不少本事。

等自己经验多了,眼力更毒了,捡漏就更容易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