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第27章 朱元璋的惊喜!徐辉祖的震撼!

();

一身素色便服的朱元璋,与同样装扮的朱允熥出了皇宫,原本脚步匆匆,直奔五军都督府方向。

可走到半路,老朱忽然停下脚步,在朱允熥满是疑惑的目光中,转头对身后紧随的刘和吩咐:

“你去一趟魏国公府,把徐辉祖给咱叫来。”

朱允熥眼神微微一动,嘴唇抿了抿,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大概猜到了老朱的心思,却不愿说破。

刘和听到这话,也愣了一下,先是诧异地看了眼朱元璋,又偷偷瞄了眼神色依旧平静的朱允熥。

他心里门儿清,此次出行是吴王要带陛下去看“秘密武器”,而魏国公徐辉祖,那是明摆着支持献王朱允炆的人啊!

这就让刘和犯了难。

如今他心里早已彻底认同朱允熥,也最盼着朱允熥能成为储君、将来继承大统。

——不为别的,就因为朱允熥是第一个真正把他当“人”尊重的王爷,每次都记得给他带早餐,这份心意让他记在心里,暖了好一阵子。

可陛下倒好,居然要带着朱允熥的“对头”去看他的秘密武器,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不妥!

刘和站在原地,一时没敢动。

见刘和迟迟没有回应,朱元璋微微挑眉,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又藏着几分锐利:

“怎么?咱现在使唤不动你了?这小子给你做了几天早餐,你就彻底成他的人了?”

这话吓得刘和魂都快飞了——原来陛下什么都知道!

他连忙低下头,额头上瞬间冒出细汗,连大气都不敢喘。

还是朱允熥及时开口,笑着打圆场:

“皇爷爷您这话可就冤枉孙儿了。孙儿给刘公公带早餐,是怕他忙着伺候您,顾不上吃饭,耽误了您吩咐的正事,可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啊!”

刘和依旧低着头,不敢接话,只在心里默默感激朱允熥解围。

朱元璋扫了朱允熥一眼,嘴角勾了勾,笑道:“你倒是会替人着想。”

朱允熥龇着牙笑了笑,随即用眼神示意刘和赶紧去。

他心里也想通了,反正这武器早晚要公之于众,让徐辉祖提前看一眼也没什么——没有实物样品,光看一眼,徐辉祖总不能凭空造出来;

就算他是天才,真能造出来,那也是自己先搞出来的,还怕他抢功劳不成?

刘和如蒙大赦,连忙躬身应了声“奴才遵旨”,转身快步朝着魏国公府的方向跑去,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看着刘和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语气幽幽,带着几分似真似假的感慨:

“如今啊,连咱的话,都没你小子的话好使了,啧啧。”

朱允熥假装没听见这话,反而话锋一转,直接问道:

“皇爷爷,您是准备让魏国公徐辉祖担任这次西北战事的主帅吧?”

朱元璋轻“咦”一声,转头盯着朱允熥看了好几眼,眼神里满是意外:

“你居然猜到了?”

朱允熥耸耸肩,语气随意:

“这不是很好猜吗?当然,也不排除皇爷爷看不惯孙儿,故意带徐辉祖去,为难我、恶心我。”

“哈哈哈!”朱元璋被他这话逗得大笑起来,笑够了才点头承认,

“你小子猜对了。咱这次确实想让徐辉祖领兵出征。

他是徐达的儿子,从小就被徐达带在身边教兵法、学武艺,十几岁就去北平守边,从普通士卒一步步靠军功爬到副将的位置,带兵打仗的本事不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虽说比起蓝玉那种打仗不要命的狂人,他少了点锐气,但胜在沉稳,心思细,最适合当这次出征的主帅。”

朱元璋这话,也算给朱允熥一个交代,证明自己不是故意要帮着徐辉祖为难他。

可朱允熥却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蓝玉要是知道皇爷爷不准备用他当主帅,肯定得郁闷坏了。

他都跟孙儿抱怨好几次了,孙儿没办法,只能答应他帮着多争取争取……

可看来这次,孙儿要让他失望了。

哎,这还是孙儿第一次答应别人办事,结果却没办成,失了信,往后怕是真管不住蓝玉他们这群人了。”

这番话,半是委屈,半是带着点隐晦的“威胁”,听得朱元璋眉心突突直跳。

他没好气地瞪着朱允熥:“你小子这是在威胁咱?”

朱允熥立刻摆出一副迷茫的样子,眼神无辜:

“皇爷爷您怎么总喜欢冤枉孙儿啊?孙儿什么时候威胁过您了?借孙儿一百个胆子,孙儿也不敢啊!”

朱元璋轻哼一声,心里跟明镜似的:

“咱还不知道你打的什么鬼主意?无非是想用‘管不住蓝玉’来逼咱让步罢了。”

“孙儿真没有!”朱允熥打死不承认,头摇得像拨浪鼓。

朱元璋虽然觉得这小子鬼心思多,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要是让朱允熥第一次答应别人的事就落空,失信于人,往后他确实难彻底掌控蓝玉这群骄兵悍将。

这一点,让老朱有些头疼。

朱允熥见朱元璋神色松动,知道时机到了,连忙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提醒:

“皇爷爷,其实这事也不是没有两全的办法。

您可以让徐辉祖当主帅,让蓝玉做他的副手,帮着压阵啊!

毕竟军队在外,什么危急情况都可能发生,徐辉祖虽然沉稳,可他从没独自带过兵出征,更没指挥过几十万大军的经验。

有蓝玉在身边帮衬着,既能补他的短板,也能稳住军心,这不是最妥当的安排吗?”

朱元璋闻言挑了挑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陷入了沉思。

朱允熥这话,确实说到了他心坎里。

朱允熥见状,又加了一把火,语气更显恳切:

“孙儿知道皇爷爷是想历练徐辉祖,可按照咱们大明的惯例,年轻主将第一次出征,不都得配个老将压阵吗?

当年四叔朱棣第一次出征征讨乃儿不花,皇爷爷不也派了蓝玉、傅友德、耿炳文这些名将跟着,帮他镇场子吗?”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璋算是彻底被说动了。

他瞥了眼一脸“乖巧”的朱允熥,语气带着点无奈:

“你小子,早就把说辞都想好了,在这等着咱呢,是吧?”

朱允熥嘿嘿一笑,连忙摆手:

“孙儿这点小聪明,哪敢在皇爷爷面前班门弄斧啊?

不过皇爷爷您也不能否认,孙儿说的话是对的,对吧?”

朱元璋心里确实觉得这安排合理!

年轻将领第一次挑大梁,有老将压阵,既能避免出错,也能让军队更安心。

可他就是觉得有点不爽,总被这小子牵着鼻子走。

想了想,朱元璋突然伸手,一把掐住朱允熥的后脖颈,在朱允熥疼得龇牙咧嘴的表情里,使劲捏了好几把,直到把朱允熥捏得“吱哇”乱叫,才松开手。

随即他摆摆手,语气带着点不耐烦:

“行了行了,就按你说的办,让蓝玉做副手,给徐辉祖压阵。”

“谢皇爷爷!皇爷爷英明神武,决断千里,真是千古难得的明君!”朱允熥连忙伸手**被捏红的后脖颈,一边龇牙咧嘴,一边不忘拍彩虹屁。

他心里也松了口气——总算解决了一桩心事。

之前的话,他可不是全在开玩笑,答应了蓝玉要帮他争取,要是最后什么都没办成,那就是真的失信了,往后再想压服蓝玉这群人,可就难了。

还好自己反应快,随机应变,说服了老朱。

见朱允熥一边疼得咧嘴,一边还不忘恭维自己,朱元璋顿时被逗笑了,语气也软了下来:

“你啊……其实跟咱没必要耍这些小心思,有什么话直接说就行,咱又不是不讲理的人……”

“当真?”朱允熥眼睛一亮,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期待,“那皇爷爷,您能不能现在就册封孙儿为皇太孙啊?”

朱元璋:“……”

他嘴巴张了张,瞬间后悔得想抽自己一巴掌,好端端的,干嘛跟这厚脸皮的小子说这种话!

当即,朱元璋转身看向旁边的街景,故意不看朱允熥那满是期盼的眼神,假装没听见这话。

朱允熥也不意外,啧了啧嘴,在心里暗自腹诽:

我耍心思吧,你说我不坦诚;我直接说吧,你又不答应,真是难搞!

似乎猜到了朱允熥心里在想什么,朱元璋忽然开口,语气严肃了几分:

“你知道现在支持你二哥朱允炆的文官,有多少吗?”

朱允熥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

“具体数量孙儿不知道,但孙儿知道,当年二哥的外公吕本担任吏部尚书时,替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还特意提拔了其中最优秀的一批官吏,把他们分到了大明各省,朝中也有不少他的人。比如现任吏部尚书詹徽、工部尚书秦逵,还有应天府府尹李正,都是吕本的得意门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朱元璋闻言,倒是有些意外地回头看了眼朱允熥:

“没想到你知道的还不少。但你说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支持你二哥的文官,遍布大明几十个州府县,几乎大半个大明的官场里,都有他的嫡系势力。”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所以,你现在明白,咱为什么不现在就册封你为皇太孙了吗?”

说心里话,朱元璋现在已经有些偏向朱允熥了。

这孙子最近的表现,远超他的预期,无论是谋略、胆识还是手段,都完全符合他心中继承人的标准。

可他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

朱允熥的底蕴还是太浅了。除了有一群武将支持,他在文臣中的根基几乎为零。

而治理天下,光靠武将不行,必须要有文臣辅佐。

一个没有文臣支持的储君,就算坐上皇位,也很难坐稳,更别说治理好大明江山了。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迟迟没做决定的真正原因。

如今朱允熥再次提及册封之事,朱元璋也不再隐瞒,直接把现实问题摆出来,让他明白——想当皇太孙,还得继续努力。

朱允熥闻言,神色虽然有些复杂,却没有丝毫沮丧,反而嘿嘿一笑,半是调侃半是自嘲:

“可惜啊,我外公常遇春死得太早了。要是他还在,以他当年的威望和势力,留下的底蕴,肯定不比二哥的外公吕本差。”

朱元璋闻言,倒是惊讶地看了朱允熥一眼,好奇地问:“你就一点不沮丧?”

朱允熥眯了眯眼,挺直腰板,眼神里满是斗志:

“沮丧?为什么要沮丧?孙儿本来就一无所有,可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有不少人愿意支持我了——六部尚书里,有两位公开站在我这边,还有蓝玉、常森这些能征善战的猛将跟着我……”

说着,他还故意看了老朱一眼,咧嘴笑道:

“连皇爷爷您,不也在暗中支持我吗?

所以啊,孙儿已经很厉害了。

只要继续努力,继续变强,总有一天能超过我那软弱无能的二哥,获得皇爷爷的最终认可!”

“啊哈!”朱元璋被他这股自信劲儿逗得笑出声,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感慨。

他很欣赏朱允熥这股“一无所有,便无所畏惧”的心气,像极了当年走投无路、却依旧敢闯敢拼的自己。

是啊,本就什么都没有,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可笑着笑着,朱元璋又有些心疼!

没爹疼没**孩子,虽然总是比寻常人家的孩子更坚强、更懂事,可那些藏在坚强背后的心酸,又有谁能真正懂呢?

他不由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朱允熥,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语气动容:

“这些年,你一定过得很苦吧?”

朱允熥仰起头,悄悄把眼眶里的湿意逼回去,脸上露出一抹淡然的笑:

“有皇爷爷在,孙儿哪会苦啊?比起那些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的百姓,孙儿已经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了。”

朱元璋越发动容,又拍了拍他的脑袋,语气郑重:

“好样的……咱看好你。继续努力,等你能真正压过你二哥,获得天下大部分人支持的时候,咱就册立你为皇太孙,把大明的江山传给你!”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给朱允熥如此明确的承诺。

朱允熥瞬间激动得浑身发颤,连声音都有些结巴:

“皇爷爷……您就……拭目以待!相信……这一天不会很远的!”

“哈哈哈!”朱元璋仰头大笑,笑声爽朗,震得旁边的树枝都微微晃动。

不远处几个正在踢腱子的小孩,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吓了一跳,连忙抱着腱子跑远了些,才继续玩。

朱允熥也嘿嘿笑着,心里满是振奋。

老朱能说出这话,说明他是真的看好自己,只是碍于现实问题,才没立刻册封。

可就这一个承诺,已经足够了,瞬间让他觉得最近所有的努力都没白费。

未来可期啊!

毕竟,自己超过朱允炆,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只要继续展现那些超出这个时代的手段,还怕赢不了朱允炆这个“土著”吗?

见朱允熥这般信心十足、斗志昂扬,朱元璋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年轻人,就该有这般朝气。

这又让他想起了朱允炆,比起朱允熥,朱允炆总是显得有些少年老成,暮气沉沉的,少了点年轻人该有的活力。

以前觉得这是“沉稳”,可现在再想想,这样一个连朝气都没有的人,真的能当好大明的皇帝,带领大明走得更远吗?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灿烂的笑脸,陷入了沉思。

朱允熥兴奋了一阵,忽然想起一件事,见离徐辉祖来还有些时间,便直接问道:

“皇爷爷,今日朝会上,您为什么只是简单处罚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他们几个?按说他们犯的错,不该只降职罚俸这么轻啊。”

朱元璋的思绪被打断,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允熥一眼,语气平淡:

“咱刚刚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

这下轮到朱允熥沉默了。

还是现实问题,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势力太大了。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几个人,说到底只是小角色(暂时),真正的“大鱼”还藏在后面没出手呢,比如吏部尚书詹徽、工部尚书秦逵,还有那些分布在各省的吕本嫡系。

要是把这几个小角色罚得太重,难免会打草惊蛇,让那些隐藏的势力提前抱团,反而不利于后续收拾。

想明白这一点,朱允熥不由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羡慕:

“有个靠谱的外公,就是不一样啊。”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笑了,可笑着笑着,又想起了自己的过往,语气多了几分沧桑:

“确实不一样。咱当年要是有个给力的外公,也不会去皇觉寺当和尚混饭吃,你那曾祖父、曾祖母,还有你二爷爷他们,也不会活活饿死了。”

感慨了这么一句,他又话锋一转,说起了常遇春:

“不过你那外公,也算不上多靠谱。打仗确实勇猛,是咱大明开国第一猛将,可做人太嗜杀,还骄纵得很,经常违反咱的军令,次次都要杀降兵,怎么拦都拦不住。他英年早逝,多半也跟他这杀降的‘不祥’之举有关。”

朱允熥龇牙咧嘴,没法反驳!

自家这位外公,打仗确实厉害,可人品和行事风格,确实不怎么样。

不过他也没机会亲眼见外公,也就懒得多想了。

爷孙俩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些家常,没等多久,刘和就带着徐辉祖匆匆赶了过来。

“臣徐辉祖,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徐辉祖一见到朱元璋,立刻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语气恭敬;

随后又转向朱允熥,微微颔首,“拜见吴王殿下。”

他是个古板又讲究礼数的人,哪怕心里知道自己和朱允熥是“对手”,该有的礼仪也没少。

朱允熥本来还想上前跟他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忽悠他动摇一下,可朱元璋却没给他这个机会,大手一挥:

“免礼吧。跟咱走一趟,有件重要的事要交代你。”

“臣领命!”徐辉祖当即直起身,沉默地站在一旁,可心里却翻江倒海.

——吴王居然也在!

难道陛下是想替吴王牵线,拉拢自己?

可自己已经明确投靠献王殿下了啊!

要是陛下真开口让自己转投吴王,自己该怎么回绝?

拒了是抗旨,不拒是失信,这可真是左右为难!

徐辉祖依旧板着脸,手指却悄悄攥紧了衣摆,满脑子都是纠结。

朱元璋没管他心里的小九九,只对朱允熥抬了抬下巴:“带路吧。”

一行人重新启程,直奔五军都督府。

越靠近都督府,徐辉祖心里的疑问就越多。

陛下放着朝堂大事不管,带着自己和吴王来这里,到底要做什么?

可他素来不善言辞,皇帝不开口,他也不敢多问,只能闷头跟着,脸色愈发凝重。

一直暗中观察他的朱允熥,见他这副紧绷的样子,忍不住在心里偷笑.

——这家伙肯定慌得不行,光看他攥得发白的指节,就知道他有多紧张了。

不过朱允熥也没打算点破,只带着朱元璋,径直走向那间打造燧发枪和复合弓的秘密工作室。

还没走到门口,早就收到消息的蓝玉,已经带着几个工匠在门口等候。

见朱元璋和朱允熥过来,蓝玉立刻上前几步,躬身行礼:

“臣蓝玉,参见陛下!参见吴王殿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别来这些虚礼,直接带咱去看你们说的‘秘密武器’,别让咱等急了。”

蓝玉闻言,先是咧嘴笑了笑,可目光扫到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徐辉祖时,笑容瞬间收住,语气也硬了起来:

“陛下,此人是献王一派的人,是吴王殿下的对头!这秘密武器事关重大,臣不愿让他跟着进去!”

这话一出,徐辉祖瞳孔猛地一缩,瞬间明白了陛下带自己来的目的。

哪是什么拉拢,分明是要让自己看吴王的“底牌”!

可蓝玉这毫不客气的话,又让他格外尴尬,站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

可没等他开口,朱允熥已经上前一步,笑着打圆场:

“舅姥爷别急,这武器早晚要公布出来,让魏国公提前看看也没什么,不影响大局。您快带路吧,别让皇爷爷等急了。”

蓝玉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允熥递过来的眼神制止了。

他只能狠狠瞪了徐辉祖一眼,满是不忿地转过身,率先朝着工作室走去。

朱元璋盯着蓝玉的背影看了一眼,转头对朱允熥意味深长地笑道:

“你这小子,倒是越来越成器了!”

朱允熥干咳一声,连忙拉着朱元璋的衣袖,语气带着几分讨好:

“皇爷爷息怒,您进去看看就知道,这武器保证让您眼前一亮!”

朱元璋摇了摇头,笑着跟上了脚步。

其实刚才蓝玉顶撞他的时候,他心里已经闪过一丝杀意——这小子也太猖狂了,连自己的旨意都敢违抗。

好在朱允熥及时解围,不然他还真要当场敲打敲打蓝玉。

徐辉祖则是硬着头皮跟在后面,心里满是纠结!

看了吴王的秘密,回头吕氏要是问起来,自己该怎么说?

如实回答,是泄露机密;

隐瞒不说,又是欺瞒主母。

他越想越头疼,脚步都慢了半拍。

可这份纠结,没持续多久就被彻底冲散了。

一进工作室,徐辉祖就看到工匠们正在调试的燧发枪,还有放在桌上的复合弓半成品。

等蓝玉拿起一把组装好的燧发枪,对着靶场扣下扳机,“砰”的一声巨响后,远处的木靶瞬间被击穿一个大洞时,徐辉祖的脸色彻底变了,眼睛死死盯着那把燧发枪,嘴里忍不住喃喃自语:

“这……这简直是神器啊!”

一旁的朱元璋,反应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兵器不计其数,却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火器——不用火绳,扣扳机就能发射,威力还这么大!

再看朱允熥手里的复合弓半成品,比寻常弓箭更轻便,拉起来却更省力,射程还更远。

老朱的眼神瞬间变得炽热,死死盯着燧发枪和复合弓,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蓝玉见两人这副震撼的样子,心里的骄傲又冒了出来,忍不住昂起脑袋,嘴角都快翘到天上去了——这可是他和吴王一起搞出来的东西,能不让人惊艳吗?

朱允熥倒是没那么得意,只拿起两样新型武器,耐心地给朱元璋和徐辉祖讲解起来:

“皇爷爷,徐将军,您看这燧发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依赖火绳,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能正常使用,士兵们上阵杀敌,也不用再担心火绳被打湿、被吹灭。而且它的射程比之前的火铳远了三成,威力也更大,对付蒙古人的骑兵,简直是克星。”

接着,他又拿起复合弓:“还有这复合弓,用的是多层木料和兽筋拼接,比寻常弓轻了一半,更省力,拉力却更强,普通士兵稍加训练就能使用,射程还能达到两百步,比最好的牛角弓还远五十步。以后咱们的弓箭手,不用再靠蛮力,也能远距离射杀敌人。”

朱元璋越听越激动,等朱允熥讲完,他猛地一拍旁边的木案,声音都带着颤抖:

“好!好啊!这简直是天佑咱大明!有了这两样神器,何愁蒙古草原的那些残余势力不灭?何愁大明的边疆不安稳!”

徐辉祖则是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是武将,比谁都清楚这两种武器的威力!

有了燧发枪和复合弓,大明的军事实力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而吴王能造出这样的“神器”,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远见,远不是献王朱允炆能比的。

徐辉祖悄悄看了眼意气风发的朱允熥,又想起自家那位连谋划都能搞砸的献王,心里忍不住为朱允炆默哀了三秒——这下,献王想赢,怕是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