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第56章 强留朱高炽!

();

燕王府府门前,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连风都似是屏住了呼吸。

谁也未曾料到,朱允熥竟敢如此直白大胆地拉拢道衍,这份不加掩饰的姿态,让在场众人无不惊愕。

便是道衍自身,也全然没料到这一出——

太过突兀,太过冒昧!

关键是,这邀请竟当着道衍原本的主子、燕王朱棣的面脱口而出,这无疑是将朱棣与道衍双双置于极为难堪的境地!

人群之中,徐妙锦红唇微张,一双灵动的大眼珠在朱允熥身上来回打量,心底暗忖:这人看着年纪轻轻,心思算计却这般阴狠。

他这分明是明着挖墙脚啊!

能挖到自然是意外之喜,就算挖不到也无妨,最妙的是能离间自家姐夫朱棣与道衍大师的关系……

妥妥阳谋啊!

这一刻,徐妙锦对朱允熥的印象愈发深刻,只觉眼前这人心思深沉似海,算计环环相扣,当真是个狠角色。

也难怪自家姐夫会在储君之争中败给他,这般对手,输得一点不冤。

徐妙云亦是眼神幽幽地凝视着朱允熥,她虽早已领教过朱允熥的手段,可方才朱允熥突如其来、当着众人之面拉拢道衍的举动,依旧让她心头巨震,满心错愕……

这得是何等厚脸皮,才能说出这般话语!

当着人家的面,邀请人家的谋士转投自己麾下……真是开了眼界。

即便真有招揽之意,好歹也该避避人,暗中相邀便是,何必如此张扬?

但徐妙云转念一想,便瞬间洞悉了朱允熥的心思:他明知邀请道衍定然不会成功,道衍也绝无可能应允,故而故意当着自家夫君朱棣的面开口,实则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你们的盘算,孤早已尽数了然;道衍这般谋臣的算计,孤也一清二楚,你们好自为之!

这哪里是真心邀请,分明是赤裸裸的威慑与警告!

这一刻,徐妙云想得比徐妙锦更为深远,可越是看透这层深意,便越能感受到朱允熥的可怕。

献王在他面前,当真如同三岁孩童一般……难怪会不是他的对手。

美眸微微眯起,徐妙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道衍大师,想要看看他究竟会如何抉择。

朱高炽与朱高煦兄弟二人,虽未想到自家母妃那般深远的层面,却也隐约察觉到了朱允熥的恶毒用意,兄弟俩不约而同地用带着不满的眼神盯着朱允熥。

尤其是朱高煦,更是恶狠狠地瞪着他,若不是顾忌朱允熥皇太孙的身份,他此刻怕是早已冲上前去,一刀结果了这猖狂得不可一世的家伙……

可他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若是敢动手,哪怕只是动口喝骂,今**们一家便休想走出这座京城。

皇太孙的身份不容冒犯,自家皇爷爷威严的更是万万不可挑战。

于是,兄弟俩心中纵然恨得咬牙切齿,也只能将怒火咽进肚子里,强行将目光转向道衍,满心焦灼地等待着他的答复。

其实兄弟俩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生怕道衍大师真的会转投朱允熥麾下。

在他们看来,道衍之所以会前来辅佐自家父王,无非是因为父王身为藩王,尚有前途可言,能为他提供实现自身抱负的机会……

可那终究只是“有可能”罢了。

如今,真正能让他施展理想抱负的人就在眼前,只要道衍点头应允朱允熥,便能立刻获得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毕生追求的终极理想。

比起追随朱允熥,继续留在父王朱棣身边,不仅风险极大,成功的希望更是微乎其微。

这一刻,朱高炽与朱高煦心中不免充满了担忧与忐忑……

巧合的是,此时的朱棣与两个儿子竟是心意相通,也想到了这一层关键。

顿时只觉得口干舌燥,手心不由自主地冒出冷汗,双眼死死地盯着道衍,生怕从他口中听到任何不利于自己的答复。

道衍自然感受到了燕王朱棣一家紧绷的情绪,心中不由得苦笑连连。

他是什么样的人,怎会做出那等背弃信义、背叛主君之事?

虽说面对朱允熥的邀请,他心中并非毫无波澜,甚至隐隐有些心动,可道衍始终清楚,那并非属于他的道路。

他的路,从一开始便系在了燕王朱棣身上。

否则,当初他也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主动投效朱棣,更不会说出那般大逆不道的话语……

是以,无论将来是生是死,他这辈子都注定要与朱棣绑在一起,绝无背弃的可能。

若是让道衍提前遇上如今的朱允熥,或许他真的会考虑投效——毕竟以朱允熥此刻展现出的才能与实力,足以赢得他道衍的真心臣服。

可现实终究没有如果。

命运安排他提前遇上了朱棣,彼时的朱允熥还只是个懵懂孩童,并未显露出如今这般耀眼的锋芒,道衍甚至不曾在外界听闻过他的名字……

想到这里,道衍深吸一口气,对着脸上故作一脸期待的朱允熥露出一抹歉意的笑容,缓缓颂了一句佛号:

“阿弥陀佛!”

“幸得太孙殿下青眼有加,实在是老衲的无上荣幸。”

“只是老衲不过一介寻常僧人,并无多少真才实学,更无殿下口中那般才绝天下的本事,实在当不得殿下如此厚爱与重视。”

“更何况,老衲已是知天命之年,转眼便要年过花甲,如今老眼昏花,精神也日渐萎靡,怕是没多少时日可活了。”

“况且,老衲早已接任北平皇觉寺主持之位,寺中大小事务繁杂,实在抽身不得……也不愿抽身离去。老衲自愿余生常伴青灯古佛之侧,吃斋念佛,不问俗事,安享晚年,了此残生。”

说罢,道衍双手合十,对着朱允熥深深行了一礼,轻轻摇头拒绝:

“是以,还望殿下恕罪,老衲实在无法遵从殿下之命,为国效力。还望殿下大人有大量,放老衲一条清静生路,老衲感激不尽。”

此言一出,一直紧绷着神经、心中忐忑不安的朱棣、徐妙云、朱高炽、朱高煦、徐妙锦等人,顿时如释重负,齐齐松了一口气。

朱棣更是连忙上前附和:“对对对,道衍大师的身体一向不太好,南京气候温热潮湿,大师定然难以适应。唯有北平那等气候清凉干爽之地,方能稍稍延缓大师的病痛。”

“殿下若是真想要一位随侍在侧、念经颂佛的高僧,大可前往皇觉寺挑选,寺中定然有许多得道高僧愿意追随殿下左右,为殿下分忧。”

说着,朱棣眼神微微闪烁,顺势旧事重提:“更甚者,若是殿下真这般看重道衍大师的佛经造诣,大可如先前商议的那般,让道衍大师的一位弟子前来跟随殿下,为殿下讲解佛经教义。大师那位弟子的佛经造诣,早已超越了大师本人,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徐妙云也在一旁帮腔道:“殿下说的,想必是那位青松小师傅吧……那小师傅的佛经造诣当真是了得。听闻他常年游走于全国各地的寺庙,寻访各地高僧辩经论道。这么多年过去,想来他的佛经造诣早已抵达无上之境,越发炉火纯青了!”

“不错,正是青松小师傅!”朱棣连连点头,对徐妙云的说法表示认同。

道衍也紧接着笑着补充道:“老衲这弟子天生慧根,心性通透纯粹,更兼具深厚佛性,比起老衲这个半吊子来说,才算是一位纯真无瑕的佛家弟子。殿下若是想要探求佛经真谛,寻他最为合适不过。”

说罢,道衍、朱棣、徐妙云、徐妙锦、朱高炽、朱高煦一众人,皆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允熥,等待着他的回应。

而朱允熥看着眼前这一众人默契十足的“表演”,心中不由得有些想笑——

谁特么想听什么佛经啊!

佛经能让天下的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吗?

孤看重的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吗?

孤真正看重的,是道衍那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当然,朱允熥其实从一开始就明白,道衍绝不会答应自己的邀请。

这人虽是治世之良才,更是乱世之能臣,更是一身忠义,绝无可能侍奉二主。

他之所以当众相邀,不过是想看看道衍与朱棣的反应罢了!

而结果,也确实没让朱允熥失望——两人的反应都极大。

道衍始终坚守本心,不愿背弃朱棣、转投他人,认定他的人生道路终究要与朱棣绑定。

朱棣则是满心忐忑,生怕道衍会被朱允熥的诚意与实力打动,转投麾下——毕竟如今的朱允熥,确实比他朱棣更能为道衍提供实现人生抱负的平台。

他们心中的这点小心思,朱允熥早已看得明明白白,甚至比他们自己还要清楚……

可惜,这些话他不便明说,只能在脸上适当流露出几分遗憾之色,缓缓开口:

“罢了,大师既然心意已决,不愿屈就,那便当孤从未提过此事。至于你们口中的青松小师傅……也不必了。还是让他专心为佛家弘扬教义、发扬光大,不耽误他潜心辩经、追求佛法真谛的道路了。”

这话一出,道衍与朱棣等人心中既是松了口气,又隐隐生出几分遗憾。

松气的是,朱允熥没有死缠烂打,更没有强行逼迫,算是给了他们台阶下。

遗憾的则是,他们错过了在朱允熥身边安插眼线的最佳机会。

而徐妙云听闻朱允熥的答复后,心中便更加确信了自己先前的判断——朱允熥刚刚邀请道衍,根本不是真心实意,不过是一场试探、一次威慑、一份警告罢了!

顿时间,徐妙云只觉得朱允熥此人愈发深不可测,也愈发可怕了。

但还好,预想中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可就在徐妙云暗自庆幸之际,朱允熥忽然伸手指向一直目光复杂盯着自己的朱高炽,缓缓开口道:

“燕世子一表人才,又兼具不凡的才能与见识。孤曾向皇爷爷提及燕世子,皇爷爷便说,若是孤觉得燕世子确实不错,便将他留在京城,辅佐孤左右。也好借此联络我朱家的血脉亲情,免得再过一代人,血脉亲族之间便只知其名、不识其人,同为朱家人,却生疏得堪比陌路人。”

轰!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彻底懵了!

道衍再次忍不住露出了错愕之色,显然没料到朱允熥竟会突然将矛头转向朱高炽。

朱棣与徐妙云夫妻俩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疑不定与深深的忌惮……

朱高炽本人更是目瞪口呆,一脸茫然无措,下意识地看看自己,又看看朱允熥,心中满是困惑与不解。

他很想开口问问:我真的算得上一表人才吗?

自己这长相身材,连自家老爹朱棣都时常嫌弃,如今朱允熥居然用“一表人才”来形容他……朱高炽一时间竟不知该露出何种表情才好。

而一旁的朱高煦则满心不忿,暗自腹诽:什么意思啊……我这般高大威猛、俊朗非凡,才是真正的一表人才!你居然不选我留下,反而要留我大哥这个死胖子……朱允熥,你是不是眼睛长歪了?

朱高煦心中极为不服气,故意挺起胸膛,眼神一个劲地往朱允熥身上瞟,那模样,只差直接开口说:快拉拢我,快夸奖我,我比我大哥强多了!

倒不是朱高煦真的想跟随朱允熥、留在京城,只不过是觉得自己被无视了,心中有些不爽罢了!

说到底,他终归还是个稚气未脱时刻想寻找存在感的孩子罢了!

而徐妙锦则用古怪的眼神,在朱允熥和朱高炽身上来回打量……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差距简直一目了然。

要说“一表人才”,朱允熥才当真是丰神俊朗、身姿挺拔如松,气质更是渊渟岳峙、温润如玉,如沐春风,妥妥是无数少女梦中情郎的模样。

更关键的是,朱允熥身份尊贵特殊,愈发增添了几分难以抗拒的魅力。

而朱高炽……倒也不能说丑吧,只能说长得可爱、敦厚、老实本分,与“一表人才”这四个字,实在是沾不上半点边。

徐妙锦不由得在心中暗道:这位皇太孙殿下,夸人的时候还真是一点都不走心啊……

咦?

不对!现在不是纠结长相的时候,关键是朱允熥居然要留下朱高炽……

这难道是想强行留下人质,以此牵制大姐一家?

徐妙锦不由得眼神闪烁,心中充满了疑虑与警惕。

这个问题,道衍、朱棣、徐妙云,甚至包括朱高炽本人,都瞬间想到了,脸色不由得齐齐微变。

朱允熥将众人脸上各异的反应尽收眼底,不由得轻笑一声,开口安慰道:

“你们莫要多想,孤是真的看重燕王世子的才能。四叔你也知道,孤从小便孤苦伶仃,身边既没有同龄的玩伴,也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而四叔的长子、孤的亲堂哥燕世子,是孤觉得最适合成为挚友的人。”

“更何况,孤刚刚也说了,让高炽堂哥留下辅佐孤,一来可以让他尽情施展自身的才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助其快速成长;二来也是为了联络我朱家的血脉亲情,免得本是骨肉相连的堂兄弟,最后却感情淡漠得堪比陌生人。往后高炽堂兄继承了燕王位,我们也好携手联合,共同治理天下。”

“再者,皇爷爷已经答应了此事,想来用不了多久,便会有正式的圣旨传来。四叔可不要舍不得高炽堂哥留下啊~!”

说着,朱允熥的目光又转向徐妙云,语气带着几分温和的劝说:

“还有四婶,也莫要舍不得高炽堂哥。毕竟高炽堂哥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学会独立成长了,总不能让他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吧?若是这般,将来他又如何能独当一面,治理好偌大的燕王府封地呢?”

朱棣:“……”

徐妙云:“……”

朱高炽本人:“……”

朱棣心中暗自腹诽:你倒还挺为本王着想,挺为我的儿子操心啊!

徐妙云心中则是五味杂陈:太孙殿下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什么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朱高炽更是在心中呐喊:你特么……能不能先问问我的意见?我到底想不想留下啊!

可他们最终谁也没有说什么,反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之中!

拒绝吗?

朱允熥都已经把皇爷爷朱元璋搬出来了,他们难道还能抗旨不成?

他们倒也未曾想过朱允熥会随意假传圣旨——毕竟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以朱允熥向来的谨慎性子,断然不会如此鲁莽行事。

可答应吗?

先不说朱高炽本人愿不愿意,朱棣和徐妙云心中是真的舍不得让朱高炽一个人留在京城,听从朱允熥的差遣。

万一朱允熥哪天心情不好,或者找到了什么由头,直接下令处决了朱高炽,那可如何是好?

朱高炽虽说长得不算出众,可终究是他们的长子,是他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孩子。

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一时间,朱棣和徐妙云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神色凝重。

朱高炽本人也在心中反复权衡:自己到底要不要留下?留下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至于离开……他心中清楚,自家皇爷爷的圣旨一旦下达,别说他们现在还没离开京城,即便已经回到了北平,也得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听从朱允熥的调遣!

哎!

为何偏偏盯上了我?

就不能盯上二弟朱高煦吗?

朱高煦此刻也正是这般想法。

眼看朱允熥看都没看他一眼,显然是没将他放在眼里,这让他心中极度不爽——自己这是被彻底无视了啊!

加之他年纪尚小,本就耐不住性子,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

只见朱高煦瞪大双眼,死死盯着朱允熥,直接开口道:

“皇太孙殿下,我可以代替我大哥留下辅佐你,你觉得怎么样?”

见朱允熥似乎要摇头回绝,朱高煦顿时急了,连忙补充道:

“比起我大哥,我可要优秀多了,能更好地辅佐你!你也不看看我大哥长什么样,往后你带着他出去,多没面子啊!不如留下我,我人高马大,天生神力,还能随时充当你的护卫,保护你的安全……”

“咳咳咳!”

道衍、朱棣、徐妙云、徐妙锦几乎同时干咳起来,脸上皆是一脸黑线,显然被朱高煦这番直白到愚蠢的话给惊到了。

朱高炽更是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心中暗自叹气:自己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弟弟!

朱允熥也被朱高煦这番话弄得哭笑不得,本想直接拒绝这个鲁莽的**……但转念一想,忽然话锋一转,笑着点了点头:

“高煦堂弟确实人高马大、英气逼人,称得上是一表人才,相当不错……若是你也愿意留下辅佐孤,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那就这么说定了……”朱高煦顿时面露得意之色,当即拍着胸脯,就要敲定此事。

可不等他把话说完,朱棣再也忍不住,狠狠瞪了他一眼,随即厉声打断道:

“不可!既然殿下看重高炽,加之殿下所言极是,你们这一辈的朱家人,确实该多些沟通、多些了解,增进彼此情谊……所以,还是让高炽留下吧。至于高煦,年纪尚幼,性子跳脱不定,留下来说不准只会给殿下惹是生非,反倒添乱。等本王将他带回北平,好好磨砺两年,改改他的性子,再送他来为殿下效力不迟。”

朱棣心中满是无奈,思来想去,终究还是决定让朱高炽留下。

一来,皇爷爷的圣旨不可违抗,这是天大的规矩,若是抗旨,后果不堪设想。

二来,将朱高炽留下,虽有万般不舍,但换个角度想,也不失为一个安插眼线在朱允熥身边的好机会。

若是朱允熥真的重用朱高炽,那么朱允熥的一些决策、策略,他朱棣便能通过朱高炽及时知晓,这对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方才朱高煦这蠢货突然跳出来搅局,差点坏了全盘计划,朱棣不得不提前做出决断,稳住局面。

当然,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朱棣早已与道衍、王妃徐妙云通过眼神交流,达成了一致意见,这才敢当众拍板。

可朱高炽闻言,顿时不干了,当即就要开口反驳,不愿留下。

但朱棣一个凶狠凌厉的眼神扫过来,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朱高炽到了嘴边的话,终究还是被硬生生咽了回去,只能硬生生接受这个安排。

朱高煦则是一脸委屈,满心的不服气,狠狠跺了跺脚,不满地转身就走,一副谁也不理的模样。

看得朱棣一阵无语,心中暗自叹气:这逆子,真是越来越不懂事了!

而朱允熥闻言,也不再强求更多,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少许恰到好处的遗憾,缓缓说道:

“那便如此吧。只是可惜了高煦堂弟,孤看他是真心实意想要留下辅佐孤,倒是个爽快之人……”

朱棣生怕朱允熥再生出别的念头,连忙打断道:“不了不了,高煦实在太过年幼,性子又不定,万一真给殿下惹下祸端,那可就罪过了!”

徐妙云也在一旁急忙附和,连声劝说,生怕朱允熥改变主意。

她心中却是苦涩不已:赔了一个儿子还不够,如今还要为另一个不省心的儿子求情,小心翼翼地揣摩这位皇太孙的心思……

哎,这究竟是什么世道啊!

尤其是看到朱允熥那副略带不满、满脸遗憾的表情,徐妙云这辈子第一次生出了想要骂人的冲动——这家伙,当真是狡诈到了骨子里!

最后,朱允熥眼见自己的目的已然达成,便命人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与朱棣一家客气寒暄几句后,便带着随从告辞离去。

这让朱棣一家终于彻底松了口气——当然,除了即将被留下的朱高炽,以及想要留下却未能如愿的朱高煦之外。

……

而朱允熥离开燕王府后,便马不停蹄地入宫面圣,求见皇爷爷朱元璋。

在他一番花言巧语、循循善诱之下,朱元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为朱元璋觉得,朱允熥说的确实有道理——下一代的朱家人,彼此之间确实太过生疏,是该让他们好好相处一番,增进血脉亲情,这样将来才能同心同德,守护好朱家的江山社稷。

更甚至,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下旨:让秦王、晋王、楚王、齐王等各地藩王,都将各自的长子送往京城,跟随在皇太孙朱允熥身边学习历练,共同成长。

此圣旨一出,不仅整个京城为之震动,更是在天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各地藩王无不暗自心惊,却又不得不遵旨照办。

而朱高炽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也再无任何怨言与抵触——反正大家都一样,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被留下,如此一来,反倒安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