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独自发展后,打造最强兵团 第278章 我们团长这么考虑,确实有他的道理

赵勋说道:“没错,所以我会尽量满足他们的一些需求。比如,每个工人每个月的工资是两块大洋,同时还提供食宿,相关的待遇也会尽量改善,就是觉得他们太辛苦了。”

虽然兵工厂的条件非常艰苦。

但工人们并没有太多抱怨。

因为是赵勋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让他们有了谋生的办法。

而且,他们也想为抗日战争出一份力。

尽自己所能贡献一份力量。

在住宿区与办公区不远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修建新厂房,现场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见到这般场景,老总带着几分疑惑开口询问:“那边是在新建厂房吗?”

赵勋点了点头回答:“没错。实际上咱们兵工厂目前的厂房数量足够使用,但得提前为未来做规划,把厂房先建起来。要是等后续生产设备运到了,却没有对应的厂房可用,那麻烦可就大了!”

要知道,系统会不定期发放兵工厂所需的各类设备作为奖励。

要是等设备到了再动工建厂房,时间肯定赶不上,所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十分有必要。

老总听了这话,笑着说道:“赵勋,你考虑得真够长远的,看来你是打算进一步扩大这兵工厂的规模啊!”

这时,站在一旁的曾治文接过话头:“老总,我们团长这么考虑,确实有他的道理。”

“之前有一座刚建好的厂房,现在被用作 M134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厂房,当时厂房刚完工,团长就说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很快会到,这座厂房刚好能派上用场!”

“所以现在我们都会提前修建厂房,避免遇到突发情况时没有可用的场地。”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确定在这里建设兵工厂后,相关的各类建设工作就从来没有停下过。

不是在扩大兵工厂的整体规模,就是在修建各种防御设施,各类建筑工程一直在稳步推进。

老总听后点了点头,对赵勋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一个人拥有长远的眼光很重要,尤其是作为指挥官,而赵勋显然具备这样的远见。

至于剩下的居住区和办公区,已经没什么值得参观的内容了。

前后总共花费了两个多小时,老总、丁伟、孔捷等几位首长,总算把整个兵工厂都参观完了。

参观过独立营的兵工厂后,各位首长都感慨不已,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脸上的惊讶表情根本藏不住。

毕竟独立营的兵工厂给人的感觉太特别了,和以往见过的任何兵工厂都不一样。

参观结束后,老总看向赵勋问道:“赵勋,你知道我参观完你的兵工厂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

赵勋反问道:“是什么呢?”

老总回答:“是先进!你们独立营的兵工厂,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出来的武器产品,都先进得让人惊叹!”

“我这个当老总的,好多生产设备都没见过,它们实在太先进了。这是我见过生产技术和设备最顶尖的兵工厂,真的太厉害了!”

要知道,M1加兰德**和 M134加特林机枪都属于超越当前时代的武器。

这些先进的武器,原本不该在 1940年出现。

如今要把这些武器生产出来,所需要的生产设备自然也得更加先进才行。

用生产汉阳造**的设备,不管怎么改造、怎么更新,都没办法造出 M1加兰德**,毕竟这两种枪,一种是拉栓式**,一种是半自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毫不夸张地说,独立营兵工厂的生产设备和武器装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先进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就算是德国、苏联、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的兵工厂,都比不上这里。

老总的感受完全没有错,独立营的兵工厂就是先进!

虽然独立营兵工厂的整体环境比较普通,但这里的生产设备和武器,确实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独一无二,绝对称得上先进。

在这一点上,曾治文的感受最为深刻,他笑着说:“老总,您的感受一点儿都没错。作为兵工厂的负责人,我可不是在自吹自擂,我们兵工厂的设备确实非常先进!”

“我是北京大学机械专业的教授,自认为在机械设备领域还有些研究,但当我看到这些设备时,还是懵了!”

“因为这些设备的很多先进功能和技术,都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这些生产设备和技术真的很先进,我不敢确定它们是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至少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设备!”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毕竟 M1加兰德**和 M134加特林机枪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要生产这样的武器,所需的设备自然也得是顶尖的。

曾治文虽然没敢直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工厂,但事实上,它确实就是。

丁伟好奇地问:“曾厂长,这么先进的设备,您是怎么弄明白它们的使用方法,进而开展生产工作的呢?”

曾治文解释道:“其实这很简单,这些设备都配备了详细的说明书和使用指南。”

“我虽然之前没接触过这类设备,但毕竟是学机械出身的,有了说明书的帮助,想要搞清楚这些设备的用法,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

丁伟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赵勋,你的兵工厂真是太让人震撼了,再一次刷新了我对独立营的认知,实力太强了,真的太强了!”

孔捷也跟着说道:“是啊,要是我们独立团也有这样的兵工厂,那在战场上还不是能毫无顾忌地冲锋!”

老总看向丁伟、孔捷等人,说道:“独立营兵工厂的设备,都是赵勋和独立营自己想办法弄来的。你们要是也想发展自己的兵工厂,那就得向赵勋学习,自己解决设备问题!”

“我倒是希望你们每个团、每个旅都能建起一座兵工厂,这样一来,我们八路军的整体实力就能大大提升了!”

丁伟苦笑着说:“哪有这么容易啊,我们可没有赵勋那样的能力和条件。”

要知道,就连边区自己创办的兵工厂,都没有这么先进的生产设备。

说实话,老总看着这样的兵工厂,心里也有些羡慕。

就在大家都在感慨独立营兵工厂实力强大的时候,几个工人抬着一挺刚组装好的 M134加特林机枪,从老总等人面前走过。

老总看到后,开口问道:“赵勋,这就是你们独立营的大杀器——M134加特林机枪吧?”

赵勋点了点头,回答:“之前小鬼子对我们根据地发动空袭,我们就是靠这 M134加特林机枪搭建防空火力网,打击小鬼子的战机的!”

“现在这挺应该是刚组装好的 M134加特林机枪,接下来应该要送到靶场进行试射检测。”

像 M134加特林机枪这种重型武器,在出厂之前都必须进行试射检测。

因为一旦在战场上出现故障,那造成的后果可就严重了。

老总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道:“赵勋,我一直听你说 M134加特林机枪威力巨大,我想亲自试着射几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赵勋先是微微一怔,紧接着脸上露出笑容,爽快地应道:“这事儿当然没问题!”

“来,咱们这就去靶场!”

话音落下,老总、赵勋等人便一同朝着靶场走去。

这座靶场的规模不算大,最远射程只有两百米,但对于开展常规的试射检验工作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

虽说M134加特林机枪的实际有效射程远不止于此,但只要机枪本身的性能没有问题,射程方面自然也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由于这挺M134加特林机枪是刚刚组装完成的,为了保障安全,众人决定先让专业的试射人员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

毕竟得提前防范机枪炸膛这类危险情况的发生,等确认机枪一切正常后,再让老总亲自上手试射,亲身感受一下M134加特林机枪的强大威力。

曾治文把这些事情安排妥当后,走到老总和赵勋跟前,汇报道:“老总,团长,机枪已经检查过了,没有任何问题。”

赵勋轻轻点了点头,转头对老总说道:“老总,您可以尝试射击了!”

老总迈步走到试射位置,只见面前已经架设好了一挺崭新的M134加特林机枪。

而在两百米远的地方,放置着一块石头,那块石头不仅体积不小,看上去也十分坚硬。

军长目光紧盯着两百米外的那块岩石,随即转过头向赵勋问道:“赵勋,你是打算用这挺M134加特林机枪去攻击那块石头吗?”

赵勋回答道:“没错,用这种方式,才能充分检验出M134加特林机枪的实际威力!”

站在旁边的丁伟忍不住开口说道:“虽说重机枪的火力一般都很猛烈,但要在两百米的距离外把那块石头打碎,这事恐怕不太容易做到吧!”

孔捷也跟着说道:“我也觉得这事不太现实,不过这挺M134加特林机枪说不定能创造奇迹呢?毕竟它是咱们独立营兵工厂自主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