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79章 天寿山激战建奴,京师愁云盼捷音

();

“开火!”周遇吉的命令刚落,第一排六十杆线膛枪便同时喷吐火舌,“砰砰”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硝烟瞬间弥漫开来。

冲在最前面的建奴却毫无惧色,反而咧嘴嘲笑:“哈哈哈!明狗的火绳枪还敢拿出来丢人!点火慢、装弹久,说不定还会炸膛,这玩意对咱们八旗兵来说,就是烧火棍!”

连牛录章京赖扬也满脸轻蔑,勒住马对身边的白甲兵道:“这群傻狗,看见咱们冲锋,怕是连火都忘了点!弓箭手准备,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可话音未落,赖扬突然感觉胸口一麻,低头一看,一道血洞正往外狂喷鲜血。

燕雄鹰早已锁定他,一颗米尼弹精准击穿了他的重甲,也击碎了他的傲慢。

战马惯性冲出十几步,赖扬的尸体才重重摔在地上,双眼圆睁,满是难以置信。

几乎在同一时间,满义也扣动了扳机。

他没有和燕雄鹰争抢功劳,而是将枪口对准了几个穿银甲的白甲兵。

线膛枪的威力远超建奴想象,米尼弹带着旋转的力道,轻易穿透重甲,白甲兵们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纷纷落马,成了枪下亡魂。

第一排士兵射击完毕,毫不犹豫地向两侧后退,迅速装填弹药;

第二排士兵立即补位,枪口对准混乱的建奴,再次扣动扳机:“砰砰!”

又有二十多个建奴倒在血泊中,剩下的建奴终于慌了。

他们赖以生存的骑射,射程根本达不到九十步,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被射杀,却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不对劲!明狗的火器有问题!”一个建奴百户尖叫起来,“他们的枪不用点火,还能打这么远!快撤!”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建奴。

他们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纷纷调转马头,拼命往回跑。

可东宫卫队的三段击从未停歇,第三排士兵紧接着开火,子弹追着建奴的**打,又有十几人倒在逃跑的路上。

直到逃出三百步外,脱离了线膛枪的射程,建奴才敢停下喘口气。

此时的他们,哪里还有半分“八旗精锐”的模样,个个像丧家之犬,浑身是汗,脸色惨白。

周遇吉没有下令追击。

卫队都是步兵,追不上骑兵,他索性让士兵们去收拾战场:割下建奴的首级,对还没断气的补一刀。

而另一边,朱慈烺正带着另一队人马,绕到建奴退路前设伏。

当七十多个逃兵慌慌张张地冲过来时,埋伏的士兵立即开火,“砰砰”几声,又有五六十个建奴倒下,剩下的十几个建奴彻底乱了,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逃窜,却总能遇到手持线膛枪的明军,不断有人倒下。

最后,只剩下一个建奴还在拼命狂奔。

一个士兵举枪就要射击,却被朱慈烺拦住:“放他走,让他回昌平给扬古利报信。”

胡宝挠了挠头,不解地问:“小爷,为什么不杀光他们?”

朱慈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都杀光了,扬古利怎么会知道天寿山有‘肥肉’?咱们要引他来,才能打更大的胜仗。”

此时的京师,正被一层愁云笼罩。

自建奴入关以来,崇祯收到的全是坏消息:昌平失守、居庸关被破、皇陵岌岌可危……

他整日整夜地待在御书房,批阅军报、召集大臣议事,却始终拿不出退敌之策。

连日的焦虑让他夜不能寐,人也日渐消瘦,眼窝深陷,连头发都白了不少。

七月二十这天,终于传来一个好消息。

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黑水峪伏击流寇,擒获了号称“闯王”的高迎祥,连同他的部将刘哲、黄龙等人也一并被俘。

崇祯接到八百里急报时,难得露出了笑容,当即下令:“传旨孙传庭,押解高迎祥进京献俘!朕要亲自审问这个反贼!”

可这份喜悦,只持续了三天。

坏消息便接踵而至:扬古利在昌平站稳脚跟后,阿济格、阿巴泰两路大军又相继攻下良乡、围攻顺义。

顺义知县上官荩、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率部死守,城破后全部殉国;

紧接着,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等地也先后沦陷。

建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平民被杀两万余人,被劫掠的人口达五万之多,金银财物上百万两,粮食二十万石……

更让崇祯愤怒的是,各路勤王大军早已抵达京畿,却没有一路敢与建奴正面对抗。

他们要么远远观望,要么只派少量骑兵骚扰一下,掉头就跑。

建奴早就摸透了明军的秉性,根本不把这些勤王军放在眼里,只顾着攻城、劫掠,仿佛明军不存在一般。

“一群废物!朕养你们何用!”崇祯将军报狠狠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

他知道,这些勤王军大多是“听宣不听调”的军阀,表面上号称有两万人马,实则只有六千多人,能战之兵更是只有将领私养的几百家丁。

这些家丁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在兵败时保护主将逃跑的。

至于军饷和粮食,他们却伸手要得比谁都急,仿佛来京畿不是勤王,而是来“领赏”的。

兵部尚书张凤翼对此束手无策。

他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军阀,只能眼睁睁看着建奴肆虐。

张凤翼知道,自己难逃罪责,便每天在通州大营里偷偷吃大黄,想早点自我了结,免得被崇祯问罪。

监军太监高起潜也同样贪生怕死,每天跟着勤王军跑来跑去,却从不约束他们,只求自己能平安无事。

夜色渐深,御书房里依旧亮着灯。

周皇后担心崇祯的身体,亲自煮了一碗参汤,端着走进御书房。

她一眼就看到崇祯坐在龙椅上,背影佝偻,两鬓的白发又多了不少。

这个才二十六岁的皇帝,看起来却像个四五十岁的老人。

周皇后忍不住红了眼眶,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崇祯听到动静,抬头看到周皇后,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自从他登基以来,周皇后就跟着他受苦,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

他接过参汤,轻声道:“你先回去休息吧,建奴再怎么折腾,也攻不破京师的城墙。朕只是担心那个逆子……他不会真的出城了吧?”

周皇后擦了擦眼泪,强装镇定地安慰道:“陛下放心,皇儿聪明过人,不会有事的。臣妾想,他应该还在京城里研制火器,等他造出厉害的火器,一定能把建奴赶出去。陛下也要保重龙体,大明还需要您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