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42章 朝堂激辩护储君,崇祯怒怼腐儒臣

();

崇祯的目光缓缓地在皇极殿内扫视着,仿佛要将每一个人的心思都看透一般。

他的心中虽然还留存着那么一丝希冀,但面对满朝文武,他也知道这希望是如此的渺茫。

他首先将目光落在了刑部尚书冯英的身上。

冯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尤其对**污吏深恶痛绝。

崇祯深知这一点,他也知道冯英在私下里对于太子快刀斩乱麻的做法其实是颇为认可的。

然而,冯英作为执掌刑律的大臣,他又不能公开地去支持太子“越权杀人”。

毕竟,太子绕过刑部、直接斩杀官员的行为,确实是有违大明律法的。

冯英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当他感受到皇帝的目光时,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选择一言不发。

接着,崇祯的目光又转向了兵部侍郎李邦华。

李邦华这个人,为官清正耿直,从不与那些文官们同流合污。

也正因如此,他常年被孤立,甚至还经常遭到那些言官们的弹劾。

他心中对太子的“嗜杀”行为深感不满,认为官员犯法应当交由刑部进行公正的审理,而不应该由锦衣卫随意处置。

此外,他也非常不愿意整天都被锦衣卫监视着,感觉自己的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然而,尽管如此,他却并不愿意附和其他人一起弹劾太子。

他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

崇祯皇帝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恼怒。

他心里很清楚,李若琏和高文采都是太子的得力助手,如果这两个人被治罪,那么将来谁还能保护太子呢?

还没等崇祯皇帝开口,殿中的文官御史们已经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声呼喊:“请陛下杀罪魁祸首,为死难官员做主!”

他们的声音如同海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震得整个殿宇都嗡嗡作响,仿佛要将皇权都给压垮似的。

成国公朱纯臣见到文官们的气势如此之盛,心中暗自欢喜。

他一直对太子怀恨在心,因为之前他曾经被太子打过板子,这个仇他可一直都没有忘记。

如今看到这个机会,他决定趁机再给太子添上一把火,不仅要扳倒锦衣卫,还要连太子一起弹劾。

于是,朱纯臣挺身而出,出列躬身,然后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崇祯眼前一亮,还以为勋贵会站在自己这边,激动地站起身,手按龙椅道:“成国公请讲!”

“谢陛下!” 朱纯臣抬起头,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委屈,“老臣弹劾皇太子无视祖训,擅闯京营,还殴打大明功勋!臣与阳武侯之子薛安,均被太子当众杖责,颜面尽失!”

“你……” 崇祯瞬间僵在原地,心中暗骂:“亏朕还以为你是忠臣!竟在此时落井下石!”

他强压怒火,冷冷问道:“太子为何打你?朕不信他会无缘无故动手!休要胡言,退下!”

“陛下,臣冤枉啊!” 朱纯臣仍不死心,大声辩解,“太子诬陷臣吃空饷、倒卖军需,可臣接手京营时,京营本就糜烂不堪!这些弊病并非臣所为,请陛下为臣做主!”

这句话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文官集团的情绪。

副都御史高捷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弹劾皇太子指使锦衣卫滥杀大臣!半月之内,十几位朝廷命官丧命,如此嗜杀,将来登基继位,后果不堪设想!”

左都御史唐世济紧随其后,声音尖利:“陛下!臣弹劾皇太子抄家晋商,与民争利!晋商乃是大明财源,太子此举动摇国本,请陛下传旨释放晋商,归还财产!”

“臣附议!”

“臣附议!”

近百名文官纷纷响应,跪满了大殿的丹墀。

崇祯气得浑身发抖。

这些人哪里是弹劾锦衣卫,分明是冲着太子来的!

以往他想推行新政,文官们就是这样集体施压,逼他废除东厂、取消矿监、停征商税,如今竟连太子都敢弹劾!

就在此时,英国公张之极猛地出列,指着文官们破口大骂:“住口!一群胆大包天的腐儒!皇太子是君,尔等是臣,岂能随意弹劾君主?你们读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臣请陛下灭这群乱臣贼子的九族!”

崇祯心中一阵痛快。

还是英国公忠心!

紧接着,兵部侍郎李邦华终于挺身而出:“英国公所言极是,臣附议!”

刑部尚书冯英、诚意伯刘孔昭、驸马都尉巩永固等重臣,也陆续出列附议,连勋贵张庆臻、大理寺卿刘理顺、工部侍郎孟兆祥等人,也纷纷反对弹劾太子。

崇祯一看,支持太子的虽人数不及文官,却个个是重量级人物,底气顿时足了。

他抓起龙书案上的账本与口供,狠狠扔到文官们头上,怒声道:“放肆!处罚皇太子,乃是朕的家事,轮得到尔等指手画脚?你们把皇家颜面置于何地?”

他指着散落一地的证据,声音愈发严厉:“洪武高皇帝定下祖训,贪墨六十两银子便要扒皮实草!你们看看这些证据。陈演贪墨二十万两,陈明夏十五万两,房可壮十万两…… 哪个不是罪该万死?你们为**辩护,还有脸谈孔孟之道?睁开你们的狗眼,看清楚这些赃款!”

文官们被怼得哑口无言,他们没想到崇祯竟会如此强硬,更没想到皇帝会当众抛出铁证。

以往只要他们集体死谏,崇祯总会妥协,可这次,皇帝的态度彻底变了。

太子不仅查抄了**,还为国库添了近两百万两银子,这比任何辩解都有力。

可这些文官素来 “怼天怼地怼皇帝”,岂会轻易认输?

一个老御史捡起账本,快速扫了几眼,又抬出 “祖训”:“陛下!言官闻风而奏,乃是大明祖训!臣等只是尽忠职守!即便官员有罪,也应交刑部审理,而非由太子私自斩杀!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太子如此滥杀,与商纣王、隋炀帝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