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74章 鞑子招供泄军情,义士投效赴国难

();

“啊——!疼死爷爷了!明狗你不得好死!”

蛋蛋被打爆的剧痛,让刚才还硬撑的建奴彻底崩溃,躺在马尸下翻滚惨叫,声音凄厉得让周围的夜不收都皱起眉头。

徐兴面无表情,抬手又是一枪,子弹击碎了建奴的膝盖骨。

建奴白眼一翻,当场疼晕过去。

徐兴拧开水壶,将冷水劈头盖脸浇在他脸上。

片刻后,建奴悠悠转醒,眼神里没了半分桀骜,只剩下哀求:“我说!我都说!求你给个痛快的!”

“早这样不就省事了?”徐兴收起驳壳枪,蹲下身,“说清楚,你们主子是谁?下一步要去哪?”

建奴喘着粗气,断断续续道:“我们……我们是额驸扬古利的人,他带了三万大军,刚破了居庸关,准备明天南下打昌平……我们是来探路的,收集情报……另外两路是阿济格郡王和阿巴泰贝勒,他们走哪条路,我……我不清楚……”

徐兴刚要说话,建奴却突然抬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好奇:“你那枪……到底能打多少发?太厉害了……”

徐兴和身后的夜不收都被逗笑了。

都快死了,还惦记着枪的连发数。

徐兴故意板起脸,夸大其词:“五十连发!能把你们鞑子的骑兵打成筛子!”

“五十连发……”建奴瞳孔骤缩,嘴里喃喃着,再次白眼一翻吓晕过去。

“得,又浪费一壶水。”

徐兴无奈地摇摇头,又浇了他一瓢水。

这次建奴没再废话,确认自己说的都是实话后,闭上眼等着死亡。

徐兴拔出佩刀,手起刀落,割断了他的喉管。

“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李芳带着其他夜不收赶了过来。

看到地上只躺着五具建奴尸体,他瞪了徐兴一眼:“一个首级二十两银子,你们就这么浪费?”

“老大,这不是忘了嘛!”徐兴嘿嘿一笑,连忙招呼手下上前,“快!割首级!晚了血腥味引来了野兽,银子就飞了!”

夜不收们一拥而上,摘下建奴的头盔。

光秃秃的脑袋上,金钱鼠尾辫晃荡着,丑陋又刺眼。

他们攥着鼠尾,手起刀落,将首级割下,用布包好。

徐兴在一具建奴尸体上摸索,突然眼睛一亮:“好家伙!还有黄金!”

众人纷纷效仿,在尸体和战马上翻找。

最后一算,竟搜出三千多两白银、八十两黄金,还有几样珠宝玉器。

二十个夜不收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年轻的夜不收忍不住感慨:“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以前跟着边军,连军饷都拿不到,现在跟着殿下,杀鞑子还能赚银子,值了!”

“行了,别光顾着高兴。”李芳提醒道,“把鞑子的干粮、外衣都收起来,说不定以后能用得上。”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

白衣书生带着幸存的明军和百姓走了过来。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对着夜不收连连磕头:“多谢恩公相救!吾等无以为报,只能叩谢大恩!”

李芳连忙上前扶起最前面的老人:“大家都是大明子民,见死不救岂非人哉?快起来,此地不安全,得尽快离开。”

“恩公大恩,永世不忘!”百姓们起身,眼里满是感激。

那白衣书生却没有跪拜,只是对着李芳等人拱手行礼,语气诚恳:“在下通州阎应元,多谢诸位恩公出手。看恩公们的身手和火铳的精准度,绝非普通百姓,不知能否告知身份?在下若能活下来,必报此恩!”

李芳心中一动。

阎应元这名字虽不熟,但刚才他和建奴死战的模样,绝非寻常书生。

夜不收们也对这个敢打敢拼的书生颇有好感,李芳拱手回礼:“吾等只是京师斥候,奉命打探鞑子军情,碰巧遇到而已。这里有五十两白银,你带着大家赶紧离开,往京师方向走,那里相对安全。”

阎应元却摆摆手,拒绝了银子:“救命之恩尚难报答,怎敢再要恩公财物?在下本是去居庸关会友,谁知关城已破,路上遇到这些逃出来的百姓和明军,便一路护着他们走。”

一个身穿百户服饰的明军上前一步,跪倒在李芳面前:“恩公!居庸关是被鞑子里应外合攻破的,我们不愿降敌,连夜逃了出来,本来有五百多兄弟,被鞑子追着杀,现在只剩几十人了!求恩公带我们杀鞑子,哪怕战死也值!”

李芳有些为难。

太子秘密出城,卫队的身份不能轻易暴露,可看着这些明军眼里的血性,他又不忍心拒绝。

阎应元看出了他的顾虑,对那百户道:“大人,鞑子多骑兵,百姓走山路更安全,你带着他们往京师去。我想跟着恩公,用弓箭杀鞑子,也算为大明尽一份力!”

百户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好!我带百姓走山路,你们多加小心!”

李芳见阎应元态度坚决,又想起太子一直招揽人才,便松了口:“既然先生有此心意,便跟我们一起吧。不过我们以打探情报为主,可能会比较危险。”

“危险又如何?”阎应元走到一具建奴白甲兵的尸体旁,捡起他的弓和两个箭囊,随手拉弓搭箭,对准不远处一根拇指粗的树枝。

“咻”的一声,树枝应声而断。

“好箭法!”李芳忍不住鼓掌,“先生果然有本事,跟着我们,定能杀更多鞑子!”

阎应元笑了笑:“这身白衣太显眼,容易被鞑子盯上,不知能否借一件鞑子的盔甲?”

“当然可以!”徐兴连忙拿起那具白甲兵的盔甲,帮阎应元穿戴整齐。

换上盔甲的阎应元,少了几分书生的文雅,多了几分军人的悍勇。

李芳安排两个夜不收,快马加鞭赶回皇庄,向太子汇报建奴即将南下昌平的情报,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和阎应元一起,催马进入天寿山,继续侦查建奴的动向。

皇庄内,朱慈烺正站在沙盘前,眉头微蹙。

建奴入关的时间比历史上延迟了几天,一度让他怀疑自己记错了史实,直到接到居庸关破城的消息,他才松了口气。

历史的大走向没有变,昌平危在旦夕。

“殿下,李芳传来情报,扬古利率三万大军破了居庸关,准备南下昌平,另外两路鞑子的动向还不清楚。”

岳洋站在一旁,低声汇报。

朱慈烺点点头,手指在沙盘上的“昌平”位置点了点:“昌平守不住,京营糜烂,勤王大军又远在天边,我们不能硬拼。这一千东宫卫队,是以后平定天下的根基,损失不起。”

他很清楚,就算各镇总兵赶来勤王,也没什么用。

历史上,这些明军只能眼睁睁看着阿济格带着劫掠的粮草、人口,大摇大摆地出关,甚至阿济格还故意把战利品放在队伍最后,留下“各官不送”的木牌,极尽羞辱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