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第146章 狄仁杰入学!

();

现在村里里面办事效率很高,给的工钱比较丰厚,需要的房子搭建的很快。

刚开始阎立本还怕自己这个女儿不适应这里的日子。

阎家生活条件比普通人好很多,在村里以为是苦日子。

没想到自己多虑了。

阎瑶在栲栳村玩的很开心,跟着两个小公主和三娘,融入的很快。

糕点这些是平时差不多的皇宫御厨做的。

饭菜更是皇宫都做不出来的水平。

现在问想不想回家,阎瑶都表示不想回去。

虽然不冷了,几个小丫头还是习惯在炕上睡。

这里比较宽敞,容得下四个人。

萧然需要的房子很快就搭建好了。

虞世南孔颖达和褚亮几个年纪大的也搬了过来。

吃饭这些比较方便。

村里的房屋也搭建起来了。

阎立本和素描的事情,也早就在长安城传开。

陆陆续续也有人对栲栳村的学堂有了想法。

春日的寒气散去,萧然也换上短袖。

正站在自家院门口,看着工匠们把最后一批木料搬进屋,看到有马车朝着这边来。

青布马车慢悠悠停在路口,车帘掀开时,先下来个身着青布袍的仆从,手捧食盒躬身等候,随后走出个面容儒雅的男子。

男子锦袍上绣着暗纹,腰间系着银带钩,虽带着旅途风尘,却难掩沉稳气度,正是夔州都督府长史狄知逊。

他怀里抱着个孩童,约莫三岁光景,穿件浅青色夹袄,领口绣着小小的云纹。

小手攥着块胡麻饼,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打量着院里新搭的房屋,好奇地问:“阿爷,这就是栲栳村吗?房子都是新的呀。”

“是这儿。”

狄知逊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看了看萧然家的院子。

萧然不认识,但是知道这些人不简单,主动走了出去。

李丽质也看到,连忙跟上。

狄知逊见萧然迎上来,忙拱手见礼:“这位便是萧小郎君?”

“是,不知先生是”

“在下狄知逊,久闻小郎君办学堂的事,今日特意来叨扰。”

这个名字萧然是一点印象没有不认识。

狄知逊也不认识萧然,但是认识萧然旁边的李丽质。

这个大唐的嫡长公主,很优秀,大唐高官基本上都是见过的。

“五娘!”狄仁杰打了个招呼。

李丽质笑着点点头,也记不住狄知逊了。

萧然引着他们往院里走:“狄先生客气了,快请进,里面说。”

说话间,阎立本从屋里出来,见了狄知逊,也笑着拱手:“狄兄远道而来,可是为了学堂的事?”

“正是为此。”

狄知逊叹了口气,把怀里的孩子往身前送了送,“这是犬子狄仁杰,年方三岁,没到正经读书的年纪,我常年在外,带在身边不方便。”

听到狄仁杰的名字萧然眼神都不一样了。

没想到这位,已经三岁了。

这不是大周常务副皇帝吗?

狄知逊看向萧然,“不知可否在栲栳村求学.”

狄知逊打听过,这件事能不能成,还得是萧然说了算。

听狄知逊的意思,他不能支教,单纯送孩子来读书。

看这个样子,还是有点寄宿的感觉。

其他人萧然可能要考虑,但是狄仁杰,萧然自然不能拒绝。

“没问题,留下是可以的,但是狄先生,村里的教学情况,和长安城的学堂不一样,我们初衷就是读书识字,各方面比不了正规学堂.”

狄知逊连忙说道:“我明白,多谢小郎君!”

狄仁杰也连忙说道:“多谢先生!”

萧然看到这个小男孩,脑海中浮现的是‘狄胖胖’的身影。

“不用客气!”

狄知逊侧身让过身后的仆从,道:“这是狄春,跟着我多年,细心妥帖,我让他留下照顾大郎的起居,衣食住行都由他打理.”

言外之意就是不会麻烦萧然等人,除了在学堂上课,不会添麻烦的。

至于说在萧然家里,狄知逊没有想过。

之前打听过了,萧然家里住的人都不简单。

李渊和几个公主都在。

狄家也不是普通家庭,但比起这些来差的有点多。

狄春连忙上前,“见过小郎君”

虽然萧然的爵位很低,但是妥妥的关系户。

得慎重对待。

萧然答应下来,狄春还得回去拿狄仁杰的衣物这些。

狄知逊带着狄仁杰去见见李渊萧皇后孙思邈等人。

虞世南等人去学堂了。

“这个小郎子,看着就不一般。”豫章公主看着彬彬有礼的狄仁杰说道。

李丽质之前也注意到,萧然的态度不正常。

萧然对狄知逊态度没问题,对阎立本这些人也差不多。

但是狄仁杰萧然明显是特殊对待的。

狄知逊的官职低,其实李渊和萧皇后都不认识。

能让这两个记住的,都是朝廷的高官。

狄知逊相比起其他人,有点普通了。

至于住宿问题,也安排了一下。

住在村里新修的房子里面,狄知逊表示会给费用。

这个萧然没有拒绝,这个钱不是给萧然的,是给栲栳村的。

狄家不缺这点钱,但是栲栳村缺。

之前的学堂不太好,有点简陋。

新学堂还在建。

新建的原因不是简陋,而是有点小,不太够。

哪怕是现在的学子数量,也有点拥挤了。

栲栳村的小孩子都可以来,都不想错过这种好家伙,没有缺席的。

读书很贵,村里有免费的学堂,肯定是要去的。

到了学堂,褚亮在上课。

阎立本带着狄知逊去拜访一下虞世南孔颖达王绩几人.

这几个人材是学堂的金字招牌。

特别是虞世南和孔颖达,这两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平时去他们家里都不一定见到的人,现在可以在这里见。

狄仁杰年纪小,面对这些大儒的时候,不紧张不害怕,礼仪得体,挑不出毛病来。

虞世南几人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等下课之后,是虞世南的课,亲自带着狄仁杰去。

后面估计这种情况不少。

收费萧然不会狮子大开口,正常给钱就可以。

钱是给栲栳村的。

这让张明德有点小激动,没想到还能如此。

他这辈子当村正,打交道的不是村民就是里正,从没见过这般“体面”的人家。

特意把孩子送到栲栳村来读书,临走前还主动给村里交钱,这哪是“叨扰”,分明是给村里送来了“底气”。

更让他高兴的是,学堂的“分量”不一样了。

以前村里人提起学堂,总说“是萧小郎君办的,能识几个字就行”,知道的人不多。

可现在,有“外头来的体面人”特意送孩子来,往后村里人再提起学堂,腰杆都能挺得直些。

这不是村里自己糊弄的小课堂,是能让外乡人放心把孩子送来的地方。

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更多人来,学堂能办得更久,村里的孩子就能一直有书读。

不用像他们父辈那样,一辈子只认得自己的名字,连地契上的字都看不懂。

学堂的发展,远超张明德的预期。

其实开始的萧然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不仅仅是萧然,其他人也看得出来狄仁杰不一般。

和村里小孩子比起来,区别很大。

穿着干净的夹袄,说话规规矩矩,一点都不怯生。

村里的孩子以前见了外人总躲,狄仁杰可不会。

落落大方和虞世南孔颖达这些老先生交谈。

“现在这些房屋没有建好,做饭这些不方便,狄仁杰跟着兕子他们吃就行。”萧然和李丽质说道。

“好!”李丽质没有反对,差异萧然对狄仁杰的重视程度。

狄知逊交代完就回去了,阎立本在这里可以帮忙照顾一下,他倒是不担心。

萧钰接下茶叶生意后,并未离开萧然家,依旧留在此处照料萧皇后的日常起居。

茶叶生意虽由他总负责,具体的执行与落地,却交由兰陵萧氏的族人打理。

他只需将萧然所授的法子转述给族人,指导他们按章行事即可。

萧然给予的助力,远不止炒茶技术那般简单。

那些大唐从未有过的工坊运作思路,从炒茶专用工具的改造,比如将普通铁锅改成更易控温的宽底灶。

到流程的拆解采摘、挑拣、杀青、揉捻、烘干各环节的衔接,再到工坊整体的搭建规划选址需近茶山与水源、内部需分功能区,萧然都细致地跟萧钰拆解清楚,没有半分含糊。

这般系统化的思路,让萧钰眼前一亮。

他此前只知凭经验制茶,从未想过“做事”竟能如此有条理,连工具、流程、场地都能拆解出这般多的门道。

一旁的萧皇后与李渊听闻后,也连连称奇,他们见惯了传统的手作模式,这般“让事归事、人归人”的工坊理念,确实是大唐从未有过的新鲜事。

李丽质与豫章公主也知晓了这些。

心思细腻的李丽质,不仅将萧然所说的工坊细节、运作逻辑一一记录在册,还会附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比如“分功而作是否能推广到种植、冶铁等行当”,随后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书信,派人送往长安,呈给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虽暂未可知这般工坊模式的实际效率如何,但单看其条理与规划,便让人觉得不会差。

直到此时,萧钰才真正明白,当初萧皇后执意多给萧然分成、坚持拉他一同合作的决定有多明智。

萧然提供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套能让生意长久运转、甚至规模化发展的“根基”。

有了这些,兰陵萧氏的茶叶生意,才能真正从“零散的手作”,变成“稳定的营生”。

李丽质捧着记录工坊细节的麻纸,指尖一遍遍划过“分工而作”“功能分区”“工具改造”这些字眼。

萧然所授的工坊模式,于她而言,从来不是“炒茶的法子”,而是一把能撬开大唐民生与国力新局的钥匙。

更让她心头一动的,是这模式对“秩序”的启发。

大唐初定,地方上常有工匠因“无规可循”而争执,或是农户因“不知如何种得更好”而荒废田地。

萧然的工坊里,从茶叶采摘的标准到杀青的火候,都有明确的规矩,连屋子的分区都有讲究。

这般“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若推广到地方管理,比如让里正按“分工”安排农户种粮、养蚕、织布。

让县尉按“规矩”规范工匠劳作,岂不是能少些混乱,多些安稳?

越是思考,李丽质的感悟就越多。

这种模式之前根本就想不到。

李丽质再次提前笔,准备给李世民写信:

【余居栲栳村日久,见小郎君授萧钰制茶之法,初只当是寻常技艺,细察之,方知其藏“成事之序”,非独为制茶设,实可启大唐百业之思,遂记之。

小郎所建茶工坊,与旧日手作大异。

其灶非寻常小锅,改作宽底带风道之形,火温可随炒茶之需调,嫩叶急火、老叶缓火,不致焦糊。

其工非一人包揽,采者专择一芽两叶,挑者专去残梗老叶

余忽悟:世间事之难成,多在“无序”,若皆能如这般“事归其位、人尽其责”,何愁事不成?

对于李丽质的行为,萧然一直知道。

李丽质也没有瞒着萧然,还好主动和萧然讨论,有什么不理解的还会问清楚。

萧然知道李丽质李世民的身份,不会觉得奇怪,这都是情理之中的。

客厅里面萧然又播放起动画片。

现在又多了狄仁杰和阎瑶。

放动画片的时候,李渊和萧皇后都会去跟着凑热闹。

好像几个老人也很稀罕这种东西,不觉得幼稚。

“等天气暖和点,找个时间,让村里其他人也看看。”萧然按下暂停,“兕子,三娘先不看了,出去玩玩。”

“嗯呐嗯呐~”

小公主带着几个小伙伴跑出客厅。

“村里人都看,怕是屋子也容不下这么多人吧!”豫章公主说道。

“去外面也行,等晚上找个宽敞的地方,大家都可以看看.”萧然就当是放露天电影了。

“人多热闹点,热闹点好啊!”李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之前李渊的心态不是这样的,到了栲栳村改变了很多。

主要就是孙思邈的影响,还有栲栳村的氛围。

让李渊快忘记了自己是开国帝王,现在是大唐太上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