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第113章 李世民的无奈!

();

王绩也就愉快的留下,对此双方都很满意。

三娘听到李丽质豫章公主和两个小公主也住这里,就更兴奋了。

帮着忙前忙后的准备东西。

萧然想到之前李丽质说诞辰的事情,怕是也不用去长安城,直接在这里就可以。

三个小丫头在,院子里面就格外的热闹。

王绩就没有带东西来,非说带了,那就是身上穿的衣服和酒壶。

孙思邈和王绩聊得来,两个人走出院子,孙思邈带王绩出去走走,算是了解一下栲栳村的情况。

萧然这里的规模自然是没办法和皇宫比,但都是新房子,至少是干净整洁的。

李丽质几人也不挑剔这个问题。

入冬之后,地里面基本上看不到人在忙碌,但是栲栳村的人基本上没有闲着的。

只要是能动的,能干活的,都没有闲着。

煤矿那边总能找到适合的活干。

负责管理的人都是村里的,对年纪大的也不会太苛刻。

当然,也不能太过分,其他人都看着呢!

煤炭的事情,外面的人知道的不多。

现在都没有对外出售煤炭,王绩自然也不知道。

听到挖煤卖这些事情王绩觉得很震惊,“这个能用?”

“能的,小郎君家里生火做饭用的就是煤炭,这些煤炭是不能直接用的,但是小郎君有办法,我也仔细看了,确实是可以用的,比木炭耐用”

王绩点点头,“小郎君,真了不起。”

孙思邈指着远处煤场旁晾晒的煤块,慢悠悠道:“这煤的利,小郎君没自己攥着,拿出一部分按户分了,只要是栲栳村的,都有。”

“他说‘钱聚在一处会发臭,散给众人能生根’。”

“煤炭所在位置,应该是属于栲栳村吧!”王绩问道。

“属于栲栳村,但是之前是其他人的,这块地是小郎君和其他人换来的,算是小郎君的。”

王绩之前以为是村里的,萧然带着开发,提供技术这些。

没想到是把自己的东西分其他人。

王绩拎着酒壶抿了口,脚步顿在田埂上,望着村民往来时脸上的笑,眉梢挑了挑:

“我在长安见多了官商攥着利不放,恨不得刮地三尺。”

“他倒好,自己烧琉璃、造犁铧挣了门道,反倒把煤利散了——这性子,倒比我这爱喝酒的还‘不管不顾’。”

孙思邈笑了:“他还留了笔备用金,让村正和老人管着,谁家有难处、学堂添东西,都从这里支。”

“就是看到是村子里办学堂,我才感兴趣来看看,没有来错地方。”王绩留下,一半原因是因为孙思邈。

“先生不喜长安城,来这里准不会错的。”

孙思邈继续说起栲栳村的事情。

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一下,主要的核心就是萧然为这个村子带来的改变。

越听王绩就越觉得自己低估了萧然。

发现这个人是真了不起,也是真实在。

溜达了一圈,回到家里。

所有人跟着孙思邈,都会帮忙整理药材这些。

包括萧皇后李渊同样也是。

都忍不住想跟着帮帮忙。

孙思邈从来不会嫌麻烦,一遍一遍的介绍着这些药材。

多了解一下这些药材,哪怕是没有大用,也没有坏处的。

刚开始王绩对李丽质几人印象一般,看得出来这是达官显贵。

王绩本身就不喜朝堂,不想和达官显贵打交道。

但是慢慢的发现,李丽质和豫章公主待人接物方面恰到好处,无可挑剔。

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感觉。

这让王绩观感好了很多。

到了晚上,李恪程处默秦怀道几人也回来了。

萧然给几人介绍一下。

王绩看得出来李恪程处默几人不是普通人。

对于李丽质几人留下,李恪倒是挺开心的。

王绩看了李五好几次,总觉得眼熟,但是又想不起来。

李五也见过王绩,但是也想不起来了。

李世民和王绩肯定是互相认识的,只是李世民没有来。

人有点多,只能分两桌吃饭。

晚上有点冷,有炕温度高了很多,很暖和。

这些饭菜让王绩震惊不已。

“这饭菜”王绩品尝了好几个菜,都异常美味。

是自己从来没有吃过的。

“先生,小郎君这里的饭菜,比长安城酒肆食肆甚至是皇宫的尚食局都好。”李恪说的是实话。

“确实如此,真是绝了。”对王绩来说,这是意外之喜。

“小郎君和二娘厨艺都是一流,这里的饭菜一直如此,这就是老头子一直舍不得走的原因”孙思邈开起玩笑来。

“哈哈哈!这确实舍不得走,这饭菜实在丰盛。”

“先生,喜欢就好。”萧然笑了笑。

张大郎李五程处默几人不怎么说话,闷头干饭。

几个人饭量不小,现在张二丫一个人做饭有点费劲。

好在张锦禾会帮帮忙,豫章公主也是。

本来是想带两个贴身宫女的,但是感觉在萧然家里不合适。

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再带宫女觉得过意不去。

也就没有带。

晚上,三个小丫头一直玩到困了这才分开。

本来是想一起睡的,但是睡不开。

不管是张二丫和李丽质带三个小丫头睡都有点拥挤。

李丽质带两个小公主刚刚好。

晚上小黑偶尔跟着萧然,也有可能跟着三娘去。

回到自己的房间,除了张大郎程处默几人,其他人都没有早睡。

孙思邈看本草纲目,研究萧然说的火药。

现在孙思邈也不知道萧然想搞火药干什么,就是觉得萧然很重视这件事。

孙思邈觉得亏欠萧然,想尽可能的帮忙。

孙思邈觉得在萧然这里获益匪浅。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整理书籍,也没有睡。

姐妹两个说着悄悄话,怕吵到其他人。

说的很开心。

次日,都起的很早。

王绩想看看早上其他人干什么。

想比其他人都早,发现自己是最晚的一个。

萧然程处默李恪都在水潭边上跟着孙思邈养生打太极。

三个小丫头不懂,跟着在后面瞎比划。

学的有点滑稽,但是很认真。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站在旁边看着。

王绩没有看到张大郎,以为张大郎没有起,后面发现人家早干活去了。

豫章公主没有把自己当公主,跟着张二丫扫地收拾院子这些。

“阿姐~窝也来~”小公主喜欢凑热闹。

“好,那以后兕子来。”

就是小公主太小,扫帚有点大。

抱着有点费劲。

孙思邈拿起柴刀,从旁边弄了些树枝竹子来,给三个小丫头做了三把扫帚。

“以后兕子梵音三娘,要扫院子了。”豫章公主笑着说道。

“嗯呐嗯呐~”

“好!”

三个小丫头很喜欢,觉得是被重用了。

不觉得这是负担。

三娘一直都喂鸡鸭鹅这些的,现在这个活分两个小公主一起干。

王绩脸上始终带着笑意,这是自己喜欢的田园生活。

热闹但是又很安逸和谐。

几个女儿在这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想来看看。

顺便请孙思邈给长孙皇后诊治一下身体情况。

李世民没有带其他东西,同样是带了不少书籍。

都是支持栲栳村的学堂。

听到动静,小黑最先跑出去。

三个小丫头紧随其后。

小公主再次跑回来,“阿姐~系阿耶阿娘~”

跟着一起的只有张阿难。

“世伯来了!”萧然和李丽质豫章公主几人也出了院子。

“世伯,夫人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来就来行了”

“又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就是一些书而已。”李世民说的轻飘飘的,这些书的价值可不比之前的宫廷糕点低。

几人进入院子里面,李世民看到了王绩,王绩看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被吓一跳。

之前王绩不认识李恪李丽质几人,但是见过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见的次数不多,但是忘不了。

“阿爷,这是小郎君请来的王先生。”

“王先生”李世民自然是认识的王绩的。

给王绩整不会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之前听到李丽质喊李恪阿兄,现在李丽质喊李世民阿爷,那王绩自然猜到了李恪李丽质几人是公主皇子。

萧然这里的人有点恐怖。

长孙皇后没有着急检查病情,而是把李丽质豫章公主带去看房间这些。

萧然孙思邈李世民王绩几人在客厅坐下。

之前还很放松的王绩,因为李世民的到来,有点拘束的。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王先生博学多识,国之栋梁,在这里教书,有点可惜,大材小用了,。”

李世民算是了解王绩,知道王绩的能力。

放王绩辞官,也是感觉王绩志不在此。

“郎君谬赞了,国之栋梁不敢当,只不过是闲散野人罢了。”王绩恭恭敬敬说道。

“如今天下太平,陛下圣明,朝堂人才济济,比起朝堂诸公,草民不值一提。”

李世民笑起来,王绩回答李世民还是很满意的。

萧然接过话:“天下人总说要建功立业,要青史留名,仿佛只有这样才算没白活。可细想想,那些被写进史书的丰功伟绩,多少是被时势推着走,多少是自己真的心甘情愿?”

他抬眼望向窗外,晨光正漫过院墙,落在扫院的小丫头们身上,软乎乎的像团暖雾:“倒不如像王先生这样,不想做官就不做,想教娃娃认字就来教,闲了喝口酒,看云卷云舒。”

“不必揣着谁的期待,不必应付谁的脸色,一辈子就跟着自己的心走——哪怕没留下半分功业,可这日子是自己攥在手里的,每一刻都活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

“这样的活法,看着寻常,其实最难。世间多少人被‘该如何’捆着,到老了才想起‘想如何’,早已动弹不得。能从始至终,按自己的心意活一遍,比什么千秋霸业都实在。”

孙思邈在旁捻着胡须,忽然笑出声:“小郎君这话说到根上了。”

“人这一辈子,能顺着自己的性子,把喜欢的事做下去,便是天大的福气,管他什么青史黄卷。”

“当今陛下,固然了不起,但是也有很多身不由己,不让老爷子和先生自在。”萧然故意看向李世民,“世伯,你觉得呢?”

李世民指尖在茶盏底轻轻磕了两下,目光落在窗外扫院的小丫头们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淡得几乎看不见的怅然,却又透着不容错辨的笃定:

“你这话说得,倒像把这世间的理剖开来给人看。”

他抬眼时,笑意里裹着层沉甸甸的东西,像压着经年的风霜:“有些人有些事,就像拉车的马,一旦上了道,缰绳就由不得自己松了。”

“你看这院子里的安稳,是多少人攥着心劲儿护着的?”

“有些位置上的人,眼睛不能只看云卷云舒,得盯着路平不平、车稳不稳——松一步,可能就不是自己不自在,是身后跟着的人都要颠踬。”

他朝孙思邈和王绩的方向偏了偏头,声音放轻了些,像说给自个儿听:

“说不羡慕是假的。老先生背着药篓子走山河,王先生捧着酒壶看田埂,那份心无挂碍,是真自在。”

“可有些担子,从踏上来那天起,就注定了不能随意搁下。”

“不过也好,”李世民话锋一转,眼里又亮起来,带着点自嘲的笑意,“看你们活得踏实,倒像替不能随意的人多尝了几分自在的滋味。这世间的活法,原就该有千百种,有人挑着担子走,有人踩着月光行,都走得稳当,便是好的。”

“世伯,你还多愁善感起来了。”萧然打趣起来,“你家大业大,不用一个人忙碌,可以给其他人是不是。”

“没必要什么担子都一个人扛着。”

“小郎君说的轻松,但是不放心啊!”李世民无奈摇摇头,“有些事情还是得亲力亲为。”

萧然是知道的,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更是兢兢业业。

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帝王,比其他人都合适。

所以不得不更加勤奋。

得位不正的,基本上都是如此。

其他的也不例外。

李世民更甚而已。

“其实不用这样的,很多时候是世伯自己给自己压力而已。”

(本章完)